方清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乙肝基本常识

慢性乙肝感染的自然史

发表者:方清 人已读

感染时的年龄是影响慢性化的最主要因素。在围生 (产) 期和婴幼儿时期感染HBV者中,分别有90%和25%~30%将发展成慢性感染,而5岁以后感染者仅有5~10%发展为慢性感染[20] (Ⅰ)

婴幼儿期HBV感染的自然史一般可人为地划分为4个期,即免疫耐受期、免疫清除期、非活动或低(非)复制期和再活动期[[21]。

免疫耐受期:其特点是血清HBsAg和HBeAg阳性, HBV DNA载量高 ( 常常 > 106 IU/mL,相当于107拷贝/mL),但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 水平正常,肝组织学无明显异常并可维持数年甚至数十年[22],或轻度炎症坏死、无或仅有缓慢肝纤维化的进展。

免疫清除期:表现为血清HBV DNA滴度 > 2000 IU/mL(相当于104拷贝/mL),伴有ALT持续或间歇升高,肝组织学中度或严重炎症坏死、肝纤维化可快速进展,部分患者可发展为肝硬化和肝衰竭。

非活动或低 (非) 复制期:表现为HBeAg阴性、抗-HBe阳性,HBV DNA持续低于2000 IU/mL(相当于104拷贝/mL)或检测不出 (PCR法)、ALT水平正常,肝组织学无炎症或仅有轻度炎症;这是HBV感染获得免疫控制的结果,大部分此期患者发生肝硬化和HCC的风险大大减少,在一些持续HBV DNA转阴数年的患者,自发性HBsAg血清学转换率为1~3%/年。

再活动期:部分处于非活动期的患者可能出现1次或数次的肝炎发作,多数表现为HBeAg阴性、抗-HBe阳性(部分是由于前C区与/或BCP变异所导致HBeAg表达水平低下或不表达),但仍有HBV DNA活动性复制、ALT持续或反复异常,成为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23],这些患者可进展为肝纤维化肝硬化、失代偿肝硬化和HCC;也有部分患者可出現自发性HBsAg消失(伴或不伴抗-HBs)和HBV DNA降低或检测不到,因而预后常良好。少部分此期患者可回复到HBeAg阳性的状态(特别是在免疫抑制状态如接受化疗时)。

并不是所有感染HBV者都经过以上四个期。

新生儿时期感染HBV,仅少数(约5%)可自发清除HBV,而多数有较长的免疫耐期,然后进入免疫清除期。

但青少年和成年时期感染HBV,多无免疫耐受期,而直接进入免疫清除期,他们中的大部分可自发清除HBV(约90%~95%),少数(约5%~10%)发展为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

自发性HBeAg血清学转换主要出现在免疫清除期,年发生率约为2%~15%,其中年龄小于40岁、ALT升高以及感染HBV基因A型和B型者发生率较高[21, 24]。

HBeAg血清学转换后每年大约有0.5%~1.0%发生HBsAg清除[25]。

慢性HBV感染者的肝硬化发生率与感染状态有关。

免疫耐受期患者只有很轻或没有肝纤维化进展,而免疫清除期是肝硬化的高发时期。肝硬化的累积发生率与持续高病毒载量呈正相关,HBV DNA是独立于HBeAg和ALT以外能够独立预测肝硬化发生的危险因素。发生肝硬化的高危因素还包括嗜酒、合并HCV、HDV或HIV感染等[26-28] (I)。

肝硬化的患者较少发生于原发性肝细胞肝癌(HCC)。肝硬化患者中其年发生率为3%~6%[29-31]。

HBeAg阳性和/或HBV DNA > 2,000 IU/mL(相当于104拷贝/mL)是肝硬化和HCC发生的显著危险因素[8, 32-35]。大样本研究显示,年龄大、男性、ALT水平高也是肝硬化和HCC发生的危险因素[25, 33]。HCC家族史也是相关因素,但在同样的遗传背景下,HBV病毒载量更为重要[36] (Ⅱ-3)

相关阅读:

[方清日记选读] 读《台湾队列研究:3851例HBsAg阳性者经13年...

方清医生解读:“乙肝-肝硬化-肝癌”三部曲是否是乙肝患者的...

方清医生解读慢性乙肝病友定期复查并不等于定期随访管理

慢性HBV感染者临床诊断的10个亚类及判断标准

[乙肝基本常识] 乙肝患者原发性肝癌的四级预防

乙肝病人须知:慢性乙肝感染的自然史

乙肝固定医生定期随访的意义一:了解乙肝感染个体的自然史,...

乙肝固定医生定期随访的意义二:对不同年龄阶段的病人开展不...

[我的研究分享] 乙型肝炎病毒cccDNA池的若干问题初步探讨

[我的研究分享] 关注无乙肝感染家庭背景史慢性乙肝病友

[乙肝基本常识] 您知道您的乙肝感染家庭家族背景史?

[乙肝基本常识] 单纯anti-HBc阳性病人打乙肝疫苗的意义解读...

[乙肝基本常识] 既往乙肝感染的健康人为什么被称为乙肝感染...

[方清日记选读] 为什么慢性乙肝短期内还没有希望靠药物被彻...

[方清日记选读] 方清医生从循证医学理念评价乙肝防治误区

[医学科普] “乙肝传染性危害社会公众”是个伪命题

指南返回

返回学习指南https://www.haodf.com/zhuanjiaguandian/fangqing123_670936915.html

返回咨询指南https://www.haodf.com/zhuanjiaguandian/Fangqing123_679579684.htm

本文是方清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12-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