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凡成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01医学科普

为什么容易感冒,如何防治感冒

发表者:李凡成 人已读

一、什么是感冒,有哪些症状

所谓“感冒”,这是中医(中医内科学)的说法,也是一种通俗的说法,是指在生活中应当注意避免而没有避免得好,多因触冒了风寒、风热之邪,引起周身不适,头痛,鼻塞,咳嗽等为主要症状的普通外感病。

感冒,在西医(西医内科学)称为上呼吸道感染,包括鼻与咽喉的非特异性急性炎症,在西医耳鼻咽喉科,包括急性鼻炎、急性咽炎、急性喉炎等病。感冒可以进一步引起急性扁桃体炎、急性中耳炎;如果感冒没有积极得到治疗,还有可能导致病情加重,进一步引起下呼吸道的急性炎症,如急性气管炎、急性支气管炎、急性肺炎等;有些感冒者也可能出现腹涌、腹泻等症状,欲称肠胃型感冒。

因此,感冒患者既可以看内科医生,也可以看耳鼻咽喉科医生;若以发热、腹痛、腹泻等全身症状明显时,最好是看内科,以便于明确是否属于其他发热性疾病或胃肠道疾病;如果以耳、鼻、咽喉症状明显者,最好看耳鼻咽喉科,以便于采取针对性更强的治疗措施与方法。

二、哪些人容易感冒

1、有上呼吸道慢性炎症的人,其中特别是变态反应性鼻炎、慢性鼻炎、慢性鼻窦炎、慢性扁桃体炎,小儿腺样体肥大的患者,容易发生感冒。

2、有下呼吸道慢性疾病的人,特别是慢性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肺气肿等疾病的患者,容易发生感冒。

为什么有上、下呼吸道疾病时容易感冒呢?其主要原因在于:

A、呼吸道的黏膜表面,具有很多可以抵御感染的生物免疫活性物质,如多种免疫球白(IgA、IgG、IgM等)、溶菌酶、干扰素,当有上、下呼吸道黏膜的慢性炎症时,这些生物活性物质的产生、存留时间、活性能力,都可能受到影响,因此降低了呼吸道的免疫力。

B、由于一些特定的人群(儿童、老年人、长期慢性疾病者),这些人群如果属于中医所谓“体质虚弱”者,往往免疫力不足,其血液中、呼吸道黏膜表面的生物免疫活性物质即有所不足。

“免疫力”属于中医的“正气”。中医认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所以中医临床上,需要加强对疾病的治疗,达到“祛邪以安正”的效果;同样,对于那些体质虚弱者,则需要适当进行补益性的治疗,增强“正气”,达到“扶正”的效果,扶正即可拒邪,从而预防或减少疾病的发生;而对于那此既有正气不足,又存在疾病的情况,则需要补益药与祛邪药同用,即扶正、祛邪两法同用,达到扶正以驱邪、祛邪以安正的效果。

3、在身体免疫功能状态低下时,容易发生感冒,如烟酒过度之后、疲劳后、汗出过多之后,性生活过后,女性月经期前后、产后、发生疾病(手术、外伤、出血过多)尚未完全康复时,等等。

4、免疫功能状态低下者容易发生感冒,如儿童、老年人、体弱多病者。

导致感冒的直接诱因是受凉、寒暖失调、生活起居规律受到破坏,以及饮食不节(烟酒过度)、周围人群传染。人们一旦受到直接诱因的影响,对于正常人群一般不会引起疾病,但对于那些容易感冒的人群就比较容易地引起了疾病——感冒。

三、为什么会容易发生感冒

容易感冒,主要是人体的免疫防御功能低下所致。人体的免疫防御机制主要包括局部免疫防御(如鼻分泌物中含有丰富的分泌性免疫球蛋白,以及溶菌霉、干扰素等,就属于局部免疫防御物质)与整体免疫防御(如内分泌系统功能、免疫系统功能、植物神经系统功能,都与整体免疫防御功能密切相关,并影响着局部免疫功能的强弱)。

在人的上呼吸道,平时就寄生着很多病毒与细菌。这些病毒与细菌在人体免疫防御机制健全的情况下,它们均被制约,只能有限地潜伏,其数量与质量不足以引起人的致病。

但是,由于上呼吸道局部长期的慢性炎症存在,这些平时潜伏的病毒、细菌,在数量与质量方面将超过正常人的若干倍数,因此更容易出现数量与质量方面向疾病转化的过程迈进;或者由于整体的免疫防御功能低下,抑制这些病毒与细菌大量繁殖的能力下降,在感冒的情况下,也使得病毒与细菌更容易大量繁殖,从而引起疾病的发生与发展。

四、如何有效地预防感冒

应当针对容易引起感冒的病因进行预防措施的干预。主要包括:

1、完全治愈上、下呼吸道的急性炎症,其中特别是急性鼻窦炎、急性扁桃体炎、急性中耳炎,、急性气管炎、急性支气管炎,不使其转变为慢性病。

2、积极治疗上、下呼吸道慢性炎症,早日治愈,以杜绝容易发生感冒的局部因素。

3、注意身体锻炼,增强体质,增强身体的免疫功能状态。

4、在容易感冒的季节或环境中,采取预防感冒的措施。

五、增强免疫力,减少感冒复发,促进上呼吸道慢性炎症(慢性鼻炎、慢性鼻窦炎、变态反应性鼻炎)好转的常用方法

(一)西药类

1、斯奇康(卡介苗)肌肉注射,每周2-3次。

2、匹多莫德,每天服一次。

3、欣希安复合锌硒片。每天服2-3次。通过补充微量元素而增强免疫力。

4、复可托(脾r氨肽)。每天服1次。

以上三药各有特点,可以单独应用或酌情配合使用。一般宜连续应用2-3个月。

(二)中成药类

以下药物可以酌情选择一种:

1、童康片(药物组成:黄芪、白术、山药(炒)、牡蛎、防风、陈皮):用于气虚证,容易感冒,容易出汗。如果舌质偏红,常有口渴、咽喉干燥,总是大便秘结,伴有咽喉疼痛或扁桃体红肿者,一般属于郁热证或阴虚证,此药不宜。以下几个药物均是如此。

2、屏风生脉胶囊(药物组成:黄芪、白术、防风、人参、麦冬、五味子):用于气虚证,容易感冒,容易出汗。(方中人参属于补元气药物,有可能促进儿童性早熟,个人观点,一般可服20天左右;如果连续服用,一般不要超过1个月,间隔一段时间比如一个月以上,可以再服)。阴虚证、郁热证不宜。

3、玉屏风散颗粒(药物组成:黄芪、白术、防风):用于气虚证,容易感冒,容易出汗。阴虚证、郁热证不宜。

4、玉屏风滴丸:药物同玉屏风颗粒。阴虚证、郁热证不宜。

5、小儿扶脾颗粒( 白术、陈皮、 山楂、党参、莲子、茯苓、蜂蜜、蔗糖):用于气虚证,食欲较差。(方中党参属于补元气药物,有可能促进儿童性早熟,根据个人经验,一般可服20天左右;如果连续服用,一般不要超过1个月,间隔一段时间比如一个月以上,可以再服)。阴虚证、郁热证不宜。

6、灵芝片、灵芝分散片、灵芝孢子粉、灵芝粉、灵芝煎汤、灵芝研粉冲服:用于气虚证。

(灵芝属于“长生不老”药,故也称为“仙草”。具有抗肿瘤作用,保肝解毒作用,保护心血管系统,降血脂、降胆固醇、软化血管的作用,延缓老年人的衰老,促进儿童免疫功能系统的完善、增强抗病能力的作用,改善睡眠与食欲,振奋精神,增强记忆力。该药性味甘平,气血两虚更为合适,长期服用,一般不至于引起阴阳的偏盛偏衰,儿童久服无虞,一般宜连续服用不少于三个月。)

灵芝服用的标准剂量为煎服6-12克/天,研粉冲服1.5-3克/天;如果增量,煎服不必超过20克/天,研粉冲服不必超过6克/天。灵芝可以炖鸡、炖牛肉、炖羊肉、炖乳鸽,炖乌龟,炖这些汤时,可以加红枣,以及加其他某些中药,如天麻、黄精、明党参、枸杞、百合之类。成人还可用灵芝泡酒服而治胃病。

(三)食疗类

黄芪(黄精)精肉汤

组成:黄芪15g (或黄精20克) 大红枣15枚去核 猪瘦肉100g

用法:上三味加水、炖熟,起锅时加盐与佐料(爱加什么加什么),吃肉、枣,喝汤,每周13次。如果将量加大,全家人均可享用。连续3个月。

如果用黄精,则将黄精与与猪肉同时剁成泥(可不加大枣),加佐料,隔水蒸熟,吃肉。每周13次。如果将量加大,全家人均可享用。连续3个月。

功能主治:益气健脾。增强体质。用于体质虚弱,面色淡白或萎黄,疲劳感,容易感冒,容易出汗者,成人、小儿均宜。因此,对于治疗容易出汗或多汗,预防感冒的发生,减少过敏性鼻炎的发作、预防慢性鼻炎、慢性鼻窦炎、慢性咽喉炎、儿童腺样体肥大的产生,有所裨益。

适用人群:凡属于气虚之体或气血不足者,无论成人与小儿,均可服用。服用多少可以自行掌握。一年四季均可服用,那不就是一道菜吗?如果用黄芪,阴虚证、郁热证不宜。如果用黄精,无此禁忌。

方解:黄芪甘温,益气固表(黄精性味甘平,补益气血),大枣味甘补脾、补气血;猪瘦肉为血肉有情之品,补脾益肾,大枣并助黄芪益气升清,固表止汗。肾为先天之本,脾胃为后天之本,脾胃强则食欲佳,食欲佳则营养好。脾肾强则体健,故此方全用共奏强身健体,预防上呼吸道的反复炎症与容易感冒之功效。

本文是李凡成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12-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