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核细胞白血病,是以异常的原始巨核细胞增生为主的疾病,属于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一种亚型。而急性髓系白血病是急性白血病的一种。
本病好发于儿童,常伴有唐氏综合征。
本病没有明显的典型症状,可以表现为皮肤黏膜苍白、头昏乏力、心慌、出血、发热等症状。一小部分也可表现为淋巴结肿大或肝脾肿大。
巨核细胞白血病,是以异常的原始巨核细胞增生为主的疾病,属于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一种亚型。而急性髓系白血病是急性白血病的一种。
本病好发于儿童,常伴有唐氏综合征。
本病没有明显的典型症状,可以表现为皮肤黏膜苍白、头昏乏力、心慌、出血、发热等症状。一小部分也可表现为淋巴结肿大或肝脾肿大。
本病的病因尚不明确,目前认为,本病的发生与下列因素密切相关:
下述人群更容易患巨核细胞白血病,需加以注意:
本病没有明显典型、特征性的症状,可以表现为贫血、出血、发热等症状。部分会出现淋巴结肿大或肝脾肿大,但不常见。
贫血:常较早出现并逐渐加重,表现为皮肤黏膜苍白、头昏乏力、心慌、食欲不振等。
出血:程度轻重不一。
常见有皮肤出血点、瘀斑、鼻出血、牙龈和口腔黏膜出血、月经增多等表现。
严重时可出现血尿(显微镜镜下观察到的血尿,或肉眼可以直接观察到的血尿)、消化道出血(呕血、便血)、视网膜出血(可致视力障碍),如果发生颅内出血,常危及生命。
发热:可以表现为低热(37.3-38 摄氏度)或高热(39-41 摄氏度),主要与感染有关,包括细菌、病毒和真菌感染。
除了上述表现,本病还可能会出现下列症状:
本病病程进展迅速,病情凶猛,可出现一系列并发症,从而危及生命。常见的并发症如下:
本病病因未明,也没有特别的预防方法,高危人群要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以下方法或许会对降低发生巨核细胞白血病的风险有所帮助:
本病主要依靠问诊、视诊、血常规及外周血细胞分类、骨髓细胞学、流式细胞术免疫表型等进行诊断,具体检查方法如下:
本病治疗以化疗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为主,一般按照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治疗方案进行化疗,化疗缓解后,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主要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其他治疗。
抗生素
主要目的是防止感染。
常用药物有头孢类、氧氟沙星、青霉素、阿奇霉素等。
对于细菌感染者,需要根据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使用针对性的抗生素。
抗真菌药物
作用是防止真菌感染。
常用药物有 5-氟胞嘧啶、两性霉素 B、制霉菌素等。
对于有真菌感染者,需要根据真菌培养结果选择合适的抗真菌药物。
造血干细胞移植
作用是重建造血和免疫系统。
主要方法是:把别人的骨髓或造血干细胞移植给患者。
有条件者,可以在化疗缓解后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能够提高生存率。
输血:目的是提升红细胞或血小板数量。包括输红细胞和输血小板。
输红细胞:当血红蛋白小于 60 克/升(g/L)或贫血症状明显,如出现皮肤黏膜苍白、头昏乏力、心慌、食欲不振等时,应输注红细胞。
输血小板:有明显出血表现时,应输注血小板。
化疗
作用是通过化学药物抑制巨核细胞的过度增殖。
化疗分为诱导缓解治疗和缓解后治疗,常采用联合化疗的方法,具体化疗方案需由专业的医师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
常用化疗药物有高三尖杉碱、柔红霉素、阿糖胞苷、米托蒽醌等。
术后饮食
术后应清淡饮食,建议摄入肉、蛋、奶等高蛋白的食物。
同时应注意避免辛辣食物以及海产品(如辣椒、麻辣火锅、海带等),以免发生移植后排斥反应。
日常饮食
饮食应清淡可口,易于消化,以高热量、高蛋白、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为主。
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洋葱、麻辣火锅等),防止口腔黏膜损伤。
同时要注意多饮水,多食蔬菜、水果,以保持排便通畅。
预后较差。
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属于血液系统的恶性肿瘤,病情发展迅速,严重者可能因为重症感染而诱发败血症、内脏出血等,导致死亡。
经过及时的治疗可以使病情得到一定的缓解,但生存率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