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好大夫在线 > 词条 > 肠吸收不良综合征 >

肠吸收不良综合征介绍,什么是肠吸收不良综合征

介绍

肠吸收不良综合征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小肠消化、吸收功能减退,以致营养物质不能正常吸收,而从粪便中排泄,引起营养缺乏的临床症状群。

患者大多有腹泻、腹胀痛、便溏,食生冷和油腻之品加剧,伴乏力、少气懒言、消瘦和下肢浮肿等症状。

发病原因

基本病因

肠吸收不良综合征发生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

  • 胆汁或胰液分泌不足
  • 小肠内细菌过度繁殖
  • 小肠运动障碍
  • 小肠血循环或淋巴循环障碍
  • 小肠本身的病变以及小肠黏膜缺失

危险因素

以下因素有可能会影响小肠粘膜结构,影响小肠的吸收功能,会增加发生吸收不良综合征的风险:

  • 影响小肠的疾病或者肠道手术。疾病或手术有可能减少小肠的吸收面积或降低小肠的吸收功能,因此会增加发生吸收不良综合征的风险。
  • 服用泻药。服用泻药有可能会改变小肠粘膜的形态,影响吸收。
  • 滥用抗生素。
  • 过度饮酒。
  • 疫区的旅行会增加感染相关寄生虫的风险。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

小儿肠吸收不良综合征

游洁玉 湖南省儿童医院 消化营养科 主任医师

症状表现

本病表现为腹泻及其他胃肠道症状,例如肠鸣、腹胀等;营养缺乏症状如消瘦、贫血等;维生素及电解质缺乏症状如舌炎、口角炎、周围神经炎等。

典型症状

腹泻:一般多为脂肪泻,特点是大便量多,色淡棕或黄色、灰色,便不成形,味恶臭,表面有油腻状的光泽或如泡沫状,可漂浮在便盆表面。还可出现体重减轻、乏力。

其他症状

除了上述表现,本病还可能会出现下列症状:体重下降、贫血、口舌炎或溃疡、糙皮病样色素沉着、水肿、凹甲等。

营养缺乏症状:腹泻发生后,患者逐渐感到乏力、消瘦、体重减轻,可出现贫血,下肢浮肿,低蛋白血症(血中蛋白质含量低)。

维生素及电解质缺乏症状

  • 维生素 D 及钙的吸收障碍:可导致骨痛、手足痉挛、甚至骨折。
  • B 族维生素吸收不良:可出现舌炎、口角炎、周围神经炎等。
  • 维生素 B12、叶酸及铁吸收不良:可引起贫血。
  • 钾离子补充不足:可加重无力、少尿、夜尿增多等。
  • 部分严重患者可突然眩晕、全身无力,失去知觉后晕倒在地,一般几分钟会苏醒。

并发症

本病的常见并发症有:

  • 水和电解质紊乱:当出现呕吐、腹泻时,会产生低血钾、低血钠、低血钙和低血镁,引起相应症状。
  • 其他营养素缺乏症:维生素 A 缺乏症尤为多见,可出现眼角膜干燥、软化,甚至穿孔。维生素 B 缺乏可引起口角炎,还常伴发贫血。
  • 急性或慢性感染和传染病:患者因免疫功能低下,极易并发急性或慢性感染和传染病,如肠道和呼吸道感染;麻疹、结核等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常见的还有消化道或全身霉菌感染。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

小儿肠吸收不良综合征

游洁玉 湖南省儿童医院 消化营养科 主任医师

如何预防
  • 对于原发性吸收不良综合征,尚无有效的预防措施,对于由胆道系统及胰腺疾病所引起的吸收不良者,应注意原发病的治疗。此外,胃肠道手术的患者应慎重处理伤口。
  • 平时的饮食最好采用高热量、高蛋白质、高维生素、易消化、无刺激性的低脂肪饮食。
检查

吸收不良综合征的诊断并没有一个金标准,主要依靠患者的临床症状,病史(包括疾病既往史、用药史、家族史等)以及体征来进行初步的判断,通过多种的辅助检查来做出诊断。具体检查方法如下:

  • 抽血检查:血常规、生化、维生素的含量和部分特异性抗体。血液学的检查有助于确定发生吸收不良综合征的高危因素,寻找发病原因,评价营养不良的类型及严重程度,还可以监测并发症情况,用来指导治疗方案的调整。
  • 大便检查:检查大便微生物、脂肪等情况,有助于查清病因,判断吸收不良的分型。
  • CT、MRI、内镜检查以及营养素吸收试验(碳水化合物吸收试验、脂肪吸收试验、胆汁酸吸收试验)等。影像学检查及营养素试验有助于判断疾病类型,指导治疗以及评价治疗效果。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

小儿肠吸收不良综合征

游洁玉 湖南省儿童医院 消化营养科 主任医师

治疗方式

替补治疗是治疗此类疾病的重要措施。最好选用静脉内高营养治疗,必要时静脉输入白蛋白或输血。

药物治疗

  • 麦胶性肠病:可应用硫酸锌、维生素、葡萄糖酸钙,病情严重者,可应用氢化可的松静滴或强地松口服治疗。
  • 热带口炎性腹泻:可应用四环素。
  • Whipple 病:可应用普鲁卡因青霉素、四环素配合治疗。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

小儿肠吸收不良综合征

游洁玉 湖南省儿童医院 消化营养科 主任医师

营养与饮食
  • 在饮食上最重要的一点是避免食用引发腹泻的食物,如乳糜泻的病人要终生采用去谷蛋白饮食,小麦、黑麦、大麦等谷物均不能食用,但是大米粉和玉米粉一般可以耐受,乳糖不耐受的患者要避免含有乳糖的食物的摄入。
  • 及时足量补充缺乏的维生素,避免长期的维生素缺乏所带来的各种并发症。
  • 对于病情比较严重并能正常进食的患者应该在医师的指导下进行肠内营养或肠外营养,也就是通过营养管向胃肠内直接输营养液或通过静脉打针输液维持营养。
注意事项
  • 患者应认真观察大便的性状和数量,准确地留取标本并及时送检。注意肛周皮肤的护理,避免造成破溃、感染。
  • 严重全身无力的患者应卧床休息,避免摔倒。
  • 家属应多与患者沟通交流,全面了解病情,鼓励患者积极配合各种检查和治疗。
  • 积极参加体育锻炼,预防感染性疾病。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多开窗通风。
预后

积极治疗,预后良好。

推荐医生 2104位 推荐医院 827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