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直斜视是指双眼的位置不一样高,出现向上或者向下的斜视。大多数情况是双眼非共同性的,即偏斜角度在不同注视方向,距离也有所不同。
常伴有一个或多个垂直肌肉的麻痹或功能亢进(眼球运动是由所有眼外肌共同作用的,当垂直肌肉功能亢进时,肌肉力量增大,对眼球垂直部位运动的作用增强)。
主要症状为两眼的视轴不在同一水平面,一只高一只低。常表现为斜颈、侧脸、抬下颏或收下颏等代偿头位。
垂直斜视是指双眼的位置不一样高,出现向上或者向下的斜视。大多数情况是双眼非共同性的,即偏斜角度在不同注视方向,距离也有所不同。
常伴有一个或多个垂直肌肉的麻痹或功能亢进(眼球运动是由所有眼外肌共同作用的,当垂直肌肉功能亢进时,肌肉力量增大,对眼球垂直部位运动的作用增强)。
主要症状为两眼的视轴不在同一水平面,一只高一只低。常表现为斜颈、侧脸、抬下颏或收下颏等代偿头位。
大部分垂直性斜视属于部分眼肌麻痹或功能亢进,可由多种原因引起,按照发病时间,本病可分为两个时期,不同时期病因如下:
先天性或婴儿期
先天发育异常:中枢神经系统、传导神经、眼外肌肉及筋膜发育异常。
脑部损伤:
出生时受伤,导致颅骨骨折。
脑部损伤引起的眼球运动障碍。
疾病:出生后数月内由疾病引起,如脑瘤等。
后天性
垂直性斜视的症状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先天性及出生后早期的麻痹性斜视,往往自己没有明显的感觉,只是别人会看到眼斜及特定的代偿头位(为了看清楚而偏头斜颈)。
另一种,自己会有极为严重的不适应症状,甚至引起眩晕及呕吐,严重的必须遮盖一只眼睛才能正常走路。
眼位偏斜:眼睛产生垂直斜位(上斜视或下斜视),并且可能会同时出现水平或旋转斜视。
斜度因注视方向的改变而不同:两眼向同一方向运动时,因为运动方向不同,斜视程度和角度会有变化,有的方向斜视严重,有的方向甚至看不出斜视。
代偿头位:患者为了将视线转向复视与混淆最少的视野,通常采取特殊的头颈与面部姿势。
具体表现为斜颈、侧脸、下颏内收或头向后仰、头向肩部倾斜等。
眩晕:感觉到头晕,影响行走,视物旋转,甚至需要遮盖一只眼睛才能正常走路,伴有恶心、呕吐。
本病的常见并发症有:
本病可以通过下列方法进行预防:
本病主要依靠眼常规检查、眼肌检查、角膜映光法、三棱镜遮盖法、同视机检查、牵拉试验、歪头试验、黑氏屏检查、CT 扫描等进行诊断,具体检查方法如下:
垂直斜视的治疗原则主要是恢复双眼视力功能和改善外观。应首先消除斜视引起的弱视、眼球运动失常,再运用手术或非手术方法矫正斜视。
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佩戴眼镜和手术治疗。
扩张血管药
神经营养药
激素
三棱镜
角膜接触镜
眼部保护
运动
术后运动:
术后 1 个月内,可以采用散步等方式进行运动。
1 个月以后,可根据身体情况,咨询医生进行正常活动,以慢跑、骑自行车等低强度有氧运动为主,一般每周 3 ~ 5 次,每次 30 分钟左右。
日常运动:
避免进行短跑、攀岩等剧烈运动。
以低强度有氧运动为主,如慢跑、游泳等,每周 3 ~ 5 次,每次 30 分钟左右。
用药注意事项
术后注意事项
定期复查
服药、维持治疗和手术后,需要根据医嘱定期到眼科进行复查,以便医生根据症状调整用药、眼镜度数和相关治疗方案。
通过正规治疗后,大多可以治愈,恢复正常的视觉功能。
少部分不能完全治愈,但是功能也会有一定改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若治疗时双眼已没有视觉,即使经过治疗,也无法恢复视功能,仅有美容效果,可实现外观上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