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血容量性休克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循环容量丢失而导致的有效循环血量与心排血量减少、组织灌注不足(即组织局部或器官血液供应不足)、细胞代谢紊乱和功能受损的病理生理过程。
低血容量性休克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循环容量丢失而导致的有效循环血量与心排血量减少、组织灌注不足(即组织局部或器官血液供应不足)、细胞代谢紊乱和功能受损的病理生理过程。
本病是由于循环容量丢失引起的,其发生主要与下列因素有关:
下述人群更容易患低血容量性休克,需加以注意:
根据休克的疾病进展过程可分为休克代偿期、休克抑制期,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临床特征:
除了上述表现,本病还可能会出现引起低血容量性休克的原发疾病表现,如恶心、呕吐、呕血、黑便、腹泻等。
本病的常见并发症有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代谢性酸中毒、低体温综合征、颅内压增高、肺水肿、多脏器功能障碍等,严重情况下可危及生命。
本病可以通过下列方法进行预防:
本病主要依靠体格检查进行诊断及病情判断,通过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等辅助检查方法来评估疾病严重程度,找出引起休克的原因,并为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临床依据。具体检查方法如下:
体格检查
目的是了解患者休克的严重程度,初步了解患者病情。
实验室检查
影像学检查
其他检查
一旦患者出现休克表现,应尽快送往医院进行紧急救治。治疗的目的是去除休克病因的同时,尽快恢复患者有效组织灌注,改善组织细胞的氧供应。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
低血容量性休克若不及时治疗,病情不断发展会导致患者组织细胞损伤,严重时可危及生命。经过积极有效的治疗,去除引起血容量丢失的原因,及时补充有效容量,本病可以很快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可以治愈。但是如果治疗不及时,可能产生后遗症,如缺氧造成的部分脑功能受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