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热

就诊科室: 免疫科 

+收藏
精选内容 介绍 推荐专家 推荐医院 相关问诊
目录
  • 1介绍
  • 2发病原因
  • 3症状表现
  • 4如何预防
  • 5检查
  • 6治疗方式
  • 7营养与饮食
  • 8注意事项
  • 9预后

介绍

风湿热是由于咽喉部感染 A 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后,引起身体的免疫系统攻击自身的正常组织,导致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

本病好发于 5 ~ 15 岁人群。多发生于冬春阴雨季节。

主要症状有游走性多关节炎、心脏炎、皮下结节、环形红斑、舞蹈病。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

风湿热的诊断与治疗

刘春江 主治医师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 儿科

发病原因

基本病因

本病发生主要与下列因素有关:

  • A 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
    自身免疫系统紊乱:A 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会引起人体免疫系统的混乱,使免疫系统在攻击链球菌的同时,也攻击了自身正常的组织和器官,如关节滑膜、关节液、软骨、心肌、心脏瓣膜等,从而导致器官损害。

    细菌外毒素:A 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可产生外毒素等有害物质,直接对人体器官产生毒性作用。

  • 遗传因素:也可能与风湿热的发病有关。

危险因素

  • 环境因素:风湿热与环境有一定关系,但潮湿本身不会导致风湿热。居室过于拥挤、营养缺乏、医药缺乏等因素,有利于链球菌的繁殖和传播,会导致风湿热的发病率增高。

症状表现

本病的典型症状有游走性多关节炎、心脏炎、皮下结节、环形红斑、舞蹈病,早期可表现为咽喉炎或扁桃体炎。

典型症状

风湿热有游走性多关节炎、心脏炎、皮下结节、环形红斑、舞蹈病 5 个典型表现,可以单独出现或一起出现。

游走性多关节炎

  • 主要累及膝、踝、肘、腕等大关节,表现为关节红、肿、热、痛、活动受限。
  • 每个关节的关节炎持续数日后可自行消退,不遗留畸形,但常反复发作。
  • 关节疼痛一般 2 周内消退,很少持续 1 月以上。
  • 也可发生在其他关节,但比较少见,比如髋关节、指关节、下颌关节、胸锁关节等。

心脏炎

  • 是风湿热最严重的表现,主要症状有活动后心悸、气促、胸口(心前区)不适。根据发生的部位不同,可分为心脏瓣膜炎(最常见)、心肌炎和心包炎。

环形红斑

  • 是一种皮疹,表现为淡红色环形斑,大小不等,中心苍白,分布在躯干和四肢上靠近躯干的部位。
  • 一般突然出现,数小时或一两天消退,消退后即不再发生。但也有少数者,环形红斑时隐时现,反复发生,可持续数周。
  • 环形红斑一般在链球菌感染后较晚出现。

皮下结节

少数风湿热患者可以出现皮下结节。

  • 表现为稍硬、无痛性小结节,与皮肤不粘连,直径 0.1 ~ 1 cm。
  • 出现于肘、膝、腕等关节向外突出的表面(伸面),或在脑后、脊柱突起的位置。
  • 表面皮肤无红肿等炎性改变。
  • 皮下结节常伴有心脏炎,是风湿活动的表现之一。

舞蹈病

主要发生于 4 ~ 7 岁的儿童,不太常见。

  • 表现为全身或局部肌肉的无目的、不自主的动作,如挤眉弄眼、耸肩缩颈、伸舌歪嘴,也可有四肢屈伸无节律的交替动作,激动兴奋时加重,入睡后消失。常伴有情绪不稳定。
  • 舞蹈病可持续 1 ~ 3 个月左右,个别病例在 1 ~ 2 年内反复发作。
  • 少数患儿会遗留不同程度的后遗症。

其他症状

除了上述表现,本病还可能会出现下列症状:

  • 咽喉炎或扁桃体炎:常在风湿热典型症状出现前 1 ~ 6 周发生,表现为发热、咽痛、咳嗽、颌下淋巴结肿大。部分有疲劳、乏力、流鼻血、腹痛等不适症状。

并发症

本病的常见并发症有:

  • 感染性心内膜炎
  • 呼吸道感染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

湿气重的人什么样?

程芳 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肛肠科

如何预防

本病的预防包括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具体预防方法如下:

一级预防

防止风湿热发生。

  • 改善社会经济状况,改善居住环境,改善营养状态。
  • 开展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 防寒、防潮,积极预防链球菌感染。
  • 彻底治疗链球菌感染。

二级预防

预防风湿热复发或继发性风湿性心脏病。

  • 对再发风湿热或风湿性心脏病的继发性预防用药,首选苄星青霉素,一般剂量为 120 万个单位,每 3 ~ 4 周肌注 1 次。

  • 用药期间注意多饮水,定期复查血常规,以防白细胞减少。

  • 继发性预防期限应根据年龄、链球菌易感程度、风湿热发作次数、有无瓣膜病遗留而定。
    具体如下:年幼者、有易感倾向、反复风湿热发作,有过心脏炎或遗留瓣膜病者,预防期限应尽量延长,最少 10 年或至 40 岁,甚至终生预防。

    对曾有心脏炎,但无瓣膜病遗留者,预防期限最少 10 年,儿童至成年为止。

    对单纯关节炎,预防期限可稍缩短,儿童最少至 21 岁或持续 8 年,成人最少 5 年。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

风湿热与风湿性心脏病患者一定要知道的

祁军 主治医师 中山三院 风湿免疫科

检查

本病主要依靠病史问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进行诊断,具体检查方法如下:

  • 咽拭子培养:是从咽部的粘膜上擦下分泌物进行培养,部分可培养出链球菌,从而支持诊断。
  • 抗链球菌抗体测定:包括血清抗链球菌溶血素“O”、血清抗链球菌激酶、血清透明质酸酶。抗链球菌溶血素"O"升高,可以对风湿热进行确诊。
  • 血沉C 反应蛋白:这两项指标被称为炎性因子,往往代表炎症的严重程度,通常用于临床判断疾病的活动性。如果血沉和 C 反应蛋白升高,说明疾病处在活动状态,需要积极抗风湿治疗。
  • 免疫学检查:IgM、IgG、补体 C3 可升高。其他特异性的不常见检查如抗心肌抗体可呈阳性。
  • 心电图:有助于发现心律失常。对风湿性心脏炎有较大意义。
  • 超声心动图:能发现瓣膜炎、心肌炎和心包炎。
  • 心肌核素检查:能够探测到心肌受累的范围和严重程度。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

血沉增高的原因有哪些?

孔维萍 主任医师 中日医院 中医风湿病科

治疗方式

本病治疗目标为清除链球菌感染,去除诱发风湿热病因;控制及缓解急性症状;处理并发症,提高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延长寿命。

治疗原则为早期诊断、合理治疗,防止病情进展造成心脏不可逆的病变。

治疗方法主要有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一般治疗

  • 注意休息、保暖,特别是有心脏炎的患者,应多卧床休息,病情控制稳定后逐渐恢复活动。
  • 若无明显临床症状及并发症,可暂不进行治疗,听从建议定期复查即可。

药物治疗

本病的主要治疗方法,应坚持严格按照医生指导用药,不可擅自改变药物剂量或突然停药,保证治疗计划得到落实。常用药物如下:

  • 抗生素治疗:目的是消除链球菌感染。首选苄星青霉素,对再发的风湿热或风湿性心脏病的预防用药可视病情而定。青霉素过敏者可改用其他抗生素。

  • 抗风湿治疗
    水杨酸制剂
    急性关节炎的首选药物,对风湿热的退热、消除关节炎症和恢复血沉均有较好效果,但对防止心脏瓣膜病变无明显预防作用。

    常见药物有乙酰水杨酸(如阿司匹林)和水杨酸钠。

    治疗过程中注意逐渐增加剂量,直至获得满意的疗效,症状控制后减少剂量。

    糖皮质激素:急性风湿热出现心脏受累表现时,应及时加用糖皮质激素。激素治疗的起始剂量要足量。

  • 舞蹈症的治疗
    对有舞蹈病者应尽量避免强光、噪声刺激。

    使用镇静剂(如丙戊酸),同时抗风湿治疗。

    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也可能对舞蹈病有效。

    对危重者可予丙种球蛋白或者激素冲击治疗。

手术治疗

  • 瓣膜成形术/瓣膜置换术:可以恢复瓣膜的功能,缓解症状。适用于有严重慢性心脏瓣膜病,有明显血流动力学改变,同时伴有心肌缺血、缺氧、栓塞、晕厥或心力衰竭者。
  • 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适用于有风湿性心脏炎二尖瓣狭窄者。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

风湿热的诊断与治疗

刘春江 主治医师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 儿科

营养与饮食

  • 饮食应以高蛋白、高热量、低脂易消化食物为主,如瘦肉、鱼肉、鸡肉等。 同时注意适当补充水分。
  • 多食用富含铁、叶酸和维生素 B、维生素 C 的食物,如动物肝脏、蛋黄、绿叶蔬菜、豆制品等。
  • 戒烟忌酒,忌服浓茶、浓咖啡等有刺激性的饮料,忌食辛辣刺激性及生冷、硬质粗糙、油腻的食物。有心包积液者应予以低盐饮食。

注意事项

  • 改善居住条件,避免居住环境人员密集(如大学生、军人宿舍等)。
  • 均衡饮食,避免营养不良。
  • 开展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 预防感冒,避免链球菌感染;出现咽炎、扁桃体炎时及时就诊。
  • 勤洗手,使用肥皂等清洁剂。
  • 食物要彻底烹饪至熟,剩饭剩菜要充分加热,用手处理食物时使用干净的一次性手套。

预后

  • 总体来说,越早诊断、越早治疗,效果越好。大约 70% 的急性风湿热者可在 2 ~ 3 个月内恢复。
  • 发病年龄越小,发病时病情越重,预后越差,容易发生死亡。反之发病年龄大,发病时病情轻,预后良好。
  • 合并心脏疾病者,如心力衰竭、感染性心内膜炎、冠心病、心肌梗死等,则预后差。
  • 治疗结束后可能复发,复发率约为 30%,多在 2 ~ 5 年内复发。

风湿热相关科普号

刘春江医生的科普号

刘春江 主治医师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

儿科

1.1万粉丝37.2万阅读

黄彦弘医生的科普号

黄彦弘 主任医师

北京积水潭医院

风湿免疫科

1143粉丝11.5万阅读

王建伟医生的科普号

王建伟 主治医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脑病三科

184粉丝11.6万阅读

  • 1 介绍
  • 2 发病原因
  • 3 症状表现
  • 4 如何预防
  • 5 检查
  • 6 治疗方式
  • 7 营养与饮食
  • 8 注意事项
  • 9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