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病是指平时居住在平原的人进入高原,或从较低海拔进入更高海拔时,对缺氧环境不能适应,出现神经、心血管、消化以及呼吸等系统病变。
高原病的主要表现有头晕、头痛、四肢水肿、恶心、呕吐、乏力、胸闷等。
高原病是指平时居住在平原的人进入高原,或从较低海拔进入更高海拔时,对缺氧环境不能适应,出现神经、心血管、消化以及呼吸等系统病变。
高原病的主要表现有头晕、头痛、四肢水肿、恶心、呕吐、乏力、胸闷等。
本病的主要病因是缺氧,高原地区空气稀薄,可利用的氧气少,从而引起机体缺氧。
以下人群更容易患高原病,需加以注意。
本病的常见症状为头痛、头晕,还可能出现四肢水肿、恶心、呕吐、乏力、胸闷等表现。另外,不同类型的高原病还会有不同的症状表现。
急性轻症高原病:大多数初次进入海拔 3000 米以上地区的人,都会发生,表现为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胸闷、心跳加快、失眠或嗜睡。一般在适应环境,吸氧、休息 1 ~ 2 天后症状减轻,但也有少数人症状加重,发展为高原肺水肿或高原脑水肿。
高原肺水肿
呼吸困难:主要表现为心慌、胸闷、气短,心跳加快,呼吸变得费力,胸口像是压着块“石头”,感觉喘不过气来。
咳嗽:咳白色或粉红色泡沫状痰。
高原脑水肿
神经精神症状:主要表现为剧烈头痛、呕吐、烦躁不安。
共济失调:主要表现为步态蹒跚、易跌倒、不能站立,无法正确认清方向等。
高原衰退症:常发生于久居海拔 3000 米以上的移居者,或长期逗留海拔 5000 米以上的登山人员。
脑力衰退:主要表现为头痛、头昏、失眠、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思维及判断力降低、情绪不稳定、精神淡漠等。
体力衰退:主要表现为食欲减退、体重减轻、疲乏无力、劳动及工作能力降低、性功能减退、月经失调等。
其他症状:如血压降低、脱发、牙齿脱落、指甲凹陷、四肢浮肿等。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主要表现为头痛、头昏、乏力、口唇皮肤发紫、失眠、眼结膜充血等。
高原心脏病:主要表现为心慌、胸闷、呼吸困难、乏力、咳嗽、咳白色或粉红色泡沫痰、口唇皮肤发紫、少尿、下肢水肿等。
慢性高山病或蒙赫病(混合型慢性高原病):出现高原红细胞增多症和高原心脏病的混合表现。
本病主要通过体格检查、血常规、血气分析、影像学检查、心电图检查、眼底检查等进行诊断和评估。
体格检查:通过视诊、听诊等对病情进行初步判断。
血常规检查:有助于判断血细胞有无异常、有无感染等情况。
血气分析:有助于判断是否存在缺氧和呼吸衰竭。
影像学检查
X 线和 CT:有助于判断心脏、肺部情况。
B 超:有助于判断心脏、血管病变的情况。
核磁共振(MRI):有助于判断脑部病变情况。
心电图检查:有助于判断有无合并其他心脏疾病。
眼底检查:有助于判断眼底有无出血和水肿。
本病的治疗原则是改善患者的缺氧状态,降低耗氧量。治疗方法包括吸氧和药物治疗。
是治疗和抢救的主要措施,可通过面罩给氧,病情严重者应高浓度加压给氧。有条件时用高压氧舱治疗。
王泳医生的科普号
王泳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
康复中心
1065粉丝74.6万阅读
妥亚军医生的科普号
妥亚军 主任医师
青海省人民医院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25粉丝6733阅读
杜忠东医生的科普号
杜忠东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
心内科
4714粉丝23.3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