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反应是指平时居住在平原的人进入高原,或从较低海拔进入更高海拔时,对缺氧环境不能适应,出现的一系列症状和机能代谢变化,属于高原病的一种。
高原反应的主要症状有:头痛、头晕、眼花、耳鸣、失眠、乏力、恶心呕吐等。
高原反应是指平时居住在平原的人进入高原,或从较低海拔进入更高海拔时,对缺氧环境不能适应,出现的一系列症状和机能代谢变化,属于高原病的一种。
高原反应的主要症状有:头痛、头晕、眼花、耳鸣、失眠、乏力、恶心呕吐等。
本病的主要病因是缺氧,高原地区空气稀薄,可利用的氧气少,从而引起机体缺氧。
以下人群更容易出现高原反应,需加以注意:
高原反应可分为急性高原反应和慢性高原反应,二者表现有所区别。
急性高原反应
未适应高原环境的人群进入高原后,会在 6-24 小时出现急性高原反应。
主要表现为头晕、头痛、厌食、恶心、呕吐、心悸、胸闷、气短、口唇和甲床发绀等症状。
症状通常会在 2 周内逐渐减轻或消失,部分患者会发展为高原肺水肿,高原脑水肿。
慢性高原反应
急性高原反应持续 3 个月以上不恢复,即为慢性高原反应。
主要表现为头痛、头晕、失眠、心悸、气短、食欲缺乏、消化不良、手足麻木、颜面水肿、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有时会出现心律失常或短暂性晕厥。
高原反应的常见并发症有:
本病主要通过体格检查、血常规、血气分析、影像学检查、心电图检查、眼底检查等进行诊断和评估。
体格检查:通过视诊、听诊等对病情进行初步判断。
血常规检查:有助于判断血细胞有无异常、有无感染等情况。
血气分析:有助于判断是否存在缺氧和呼吸衰竭。
影像学检查
X 线和 CT:有助于判断心脏、肺部情况。
B 超:有助于判断心脏、血管病变的情况。
核磁共振(MRI):有助于判断是否出现脑水肿等脑部病变。
心电图检查:有助于判断有无合并其他心脏疾病。
眼底检查:有助于判断眼底有无出血和水肿。
高原反应的治疗原则是改善患者的缺氧状态,降低耗氧量。治疗方法包括吸氧和药物治疗。
是治疗的主要措施。首次到高原或老年体弱者,若感觉胸闷、气喘明显,首先给予吸氧治疗。症状较重者,可采用高流量鼻导管或面罩间断吸氧。如有条件,可使用高压氧舱治疗。
可根据病情,对症治疗。
高原反应轻症患者可自愈,出现症状后应早期诊断、积极治疗,可防止疾病进一步发展。
若不及时治疗,不仅高原反应时间会延长,而且可能继发高原肺水肿、高原脑水肿病,危及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