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膜位于眼球巩膜和视网膜之间,主要包括虹膜、睫状体、脉络膜等,因为它含有色素带有颜色,就像一个紫色的葡萄,所以叫葡萄膜。
葡萄膜炎是由感染、免疫或损伤等多种原因引起的眼内葡萄膜的炎症。
后葡萄膜炎是葡萄膜炎的一种,除葡萄膜外,炎症还可能会累及视网膜、视网膜血管及玻璃体。
主要症状是无眼部疼痛,但有视力下降及明显眼前黑影。
葡萄膜位于眼球巩膜和视网膜之间,主要包括虹膜、睫状体、脉络膜等,因为它含有色素带有颜色,就像一个紫色的葡萄,所以叫葡萄膜。
葡萄膜炎是由感染、免疫或损伤等多种原因引起的眼内葡萄膜的炎症。
后葡萄膜炎是葡萄膜炎的一种,除葡萄膜外,炎症还可能会累及视网膜、视网膜血管及玻璃体。
主要症状是无眼部疼痛,但有视力下降及明显眼前黑影。
本病常见病因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病因复杂而多样:
本病主要症状是视力下降、眼前黑影和闪光感,少部分类型的葡萄膜炎会引起眼前段的炎症,伴有全身疾病者有全身的表现。
除了上述表现,本病还可能会出现下列症状:
本病的常见并发症有:
本病无有效的预防方法。但提高抵抗力、预防感染、防止眼外伤,可能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本病根据病史、裂隙灯显微镜检查、眼底检查、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可基本明确诊断。对于部分无法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者,需要联合眼球超声等检查。具体检查方法如下:
本病的病因复杂,不同病因所致的后葡萄膜炎在治疗上有很大不同。同一种类型的不同亚型、不同阶段,治疗也有很大的不同。
通常主要采用免疫抑制剂治疗。如有明确的病因及伴全身性疾病,需要联合治疗。
治疗方法包括对症治疗和病因治疗。
免疫抑制剂
糖皮质激素:通常是首选的治疗药物。
作用:抑制炎症和异常的免疫反应。
常用药物:甲泼尼松、泼尼松龙、泼尼松。
其他:环孢素A、环磷酰胺、苯丁酸氮芥等。
适应证:炎症严重、糖皮质激素无效,或糖皮质激素减量过程中病情反弹,或病情不适合使用糖皮质激素时,通常会单独或联合使用其他的免疫抑制剂。
作用:抑制异常的免疫反应。
眼局部用药
当出现眼前段的炎症时,需要眼局部使用糖皮质激素眼液、散瞳眼液。炎症严重时,需要联合环孢素A滴眼液。
糖皮质激素眼液:
作用:抑制炎症。
常用药物: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醋酸泼尼松龙滴眼液、氟米龙滴眼液等。
散瞳滴眼液:
作用:使瞳孔活动,避免发生粘连或治疗粘连,还可以减轻眼痛。
常用药物:复方托品卡胺滴眼液、阿托品眼液。
环孢素滴眼液:作用是抑制炎症和异常的免疫反应。
生物制剂
如果病因明确,需进行病因治疗。通常在针对病因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免疫抑制剂的治疗。如:
服用免疫抑制剂者:
低盐饮食。
多食用富含钾的食物,如干果、豆类及豆制品、菌类、薯类、蔬果(香蕉、橙子、菠菜、竹笋等)。
高蛋白饮食。
日常饮食:适当进食富含纤维素的食物,防止便秘。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环境舒适,清洁。
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注意休息,避免过度用眼。
戒烟、戒酒。
保护眼部,避免眼部受伤。
严格遵医嘱定期复查。
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可能会有粉刺、满月脸、水牛背等形体的变化,要做好心理的调整。
为了优生优育,服用药物期间,做好避孕工作,具体情况应咨询医生。
服用免疫抑制剂者,需避免外伤和感染:
增强抵抗力。
不去人口密集、空气不流通的场所,避免被他人传染感冒等疾病。
避免外伤,因为伤口不易愈合或愈合时间明显延长。
眼局部用药的注意事项:
滴眼药水时,滴前摇匀,滴时瓶口抬高,注意不要碰到睫毛。
滴眼液的药瓶开启后一个月,不能继续使用,需要扔弃。
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眼液,有发生青光眼和白内障的风险,需要遵医嘱定期复查。
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大多数预后较好。
如果早期延误治疗和治疗不彻底的,易复发和遗留后遗症,可能导致永久性的视力障碍。
如果是眼内原发性或继发性的肿瘤引起的伪装综合征,肿瘤可能危及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