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部囊状水瘤,是由于先天性淋巴管发育异常所导致的一种囊性疾病,不会遗传。 除颈部外,腋部、纵隔、后腹膜和盆腔等偶尔也可发生。
本病好发于 2 岁以内婴幼儿。
主要症状有颈部膨大、头颈部活动略受限。
颈部囊状水瘤,是由于先天性淋巴管发育异常所导致的一种囊性疾病,不会遗传。 除颈部外,腋部、纵隔、后腹膜和盆腔等偶尔也可发生。
本病好发于 2 岁以内婴幼儿。
主要症状有颈部膨大、头颈部活动略受限。
本病是由于胚胎发育过程中,某些部位的原始淋巴囊发育成淋巴系统的过程中,部分淋巴组织发生迷走,所发生的肿瘤样畸形。
因颈静脉囊淋巴形成最早,体积最大,所以颈部发生囊状淋巴管瘤最常见。
颈部囊状水瘤一般生长在颈后部位,囊肿比较小时没有症状。囊肿逐渐生长肿大,出现头颈部活动略受限外,很少出现压迫症状。
囊肿性状:
突出体表的 4-6 公分的肿物,表面光滑比较软,有波动感,没有明显的压痛,一般边界不清。
囊壁很薄,囊内为清亮液体,透光。
有潜在的增生和慢性生长的特点,可以慢慢的长大。
囊肿部位:
多位于颈后三角区,囊肿大小不一。
较小时,无症状而不被发现。
较大时可占据整个颈侧部,向上达颊部及腮腺区,向前超过颈正中线,向下达锁骨下窝和腋窝,向后达肩部。
除了上述表现,本病还可能会出现下列症状:
颈部囊状水瘤的并发症与发生部位有一定的关系,具体如下:
本病主要是胚胎发育时期,淋巴组织迷走引起的,下列方法或许会对降低发生颈部囊状水瘤的风险有所帮助:
本病主要依靠病史问诊、症状表现、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等进行诊断,具体检查方法如下:
颈部囊状水瘤的治疗,主要包括注射疗法和手术治疗。
以往认为局部注射硬化剂治疗淋巴管瘤的方法无明显效果。近年应用抗肿瘤药物博莱霉素作局部注射疗法,效果较好。
手术切除仍为颈部囊状水瘤的主要治疗方法,但目前不主张毫无指征地对任何类型的淋巴管瘤进行手术。
手术适应证:颈部淋巴管瘤有向纵隔,胸腔扩张趋势,有引起呼吸困难可能,影响进食,并经注射治疗无效者。
手术禁忌:
2 岁以下小儿一般不可进行手术,但若出现压迫症状需要尽早手术,不拘泥于年龄。
淋巴管瘤并发感染时不宜手术,须先行控制感染。
囊内出血并非手术禁忌。
本病预后较好,一般经及时治疗后可以痊愈,若手术切除不完全,有复发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