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淋巴结炎多继发于其他化脓感染病灶,系化脓性细菌沿淋巴管侵入淋巴结,或局部的感染灶蔓延至淋巴结,引起的淋巴结化脓性感染性疾病。
主要症状有淋巴结肿大、疼痛等。
其中颈部急性淋巴结炎常见于儿童。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多见于 7 岁以下儿童。
急性淋巴结炎多继发于其他化脓感染病灶,系化脓性细菌沿淋巴管侵入淋巴结,或局部的感染灶蔓延至淋巴结,引起的淋巴结化脓性感染性疾病。
主要症状有淋巴结肿大、疼痛等。
其中颈部急性淋巴结炎常见于儿童。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多见于 7 岁以下儿童。
本病是由于致病菌(常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溶血性链球菌)沿淋巴管侵入淋巴结引起的,其发生主要与下列因素有关:
本病主要表现为病变淋巴结肿大、局部疼痛红肿、触痛等急性炎症特点,还可伴有发热、乏力等全身症状。
淋巴结肿大
早期先有局部淋巴结肿大,肿大的淋巴结与周围软组织界限清楚,淋巴结可推动。
后期可能发展至淋巴结周围炎,多个淋巴结粘连成不规则硬块,不易推动。
若炎症未能及时控制,感染的淋巴结互相粘连,严重者可形成脓肿,炎性硬块变软,触之有波动感,穿刺可抽出脓液。
皮肤红肿、疼痛和压痛
早期淋巴结肿大部分皮肤颜色不改变,有疼痛和压痛。
病情严重者可发展至淋巴结周围炎,不规则硬块表面皮肤常有红肿和水肿,压痛明显。
炎症消退后可留下缩小的淋巴结,无压痛。
除了上述表现,本病还可能会出现下列症状:
本病主要是由于致病菌(常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溶血性链球菌)沿淋巴管侵入淋巴结引起的,常继发于其他化脓感染病灶,可以通过下列方法进行预防:
本病主要依靠病史问诊、症状体征、血常规、影像学检查、病理检查等进行诊断,具体检查方法如下:
急性淋巴结炎的治疗,主要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抗生素:口服或注射抗生素,可抵抗细菌引起的感染。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链球菌敏感的抗生素为主,如青霉素、红霉素、林可霉素、头孢菌素等。
解热镇痛药:可用来控制疼痛和发烧。
外用药:如酮洛芬凝胶,每天在患处搽涂,可用于治疗由淋巴管炎、淋巴结炎引起的疼痛。需要注意的是该药物没有婴幼儿使用的临床经验,儿童应慎用。
口服药:如复方乙酰水杨酸片、布洛芬片等。
本病预后良好,一般可以自愈或治愈,不影响寿命,无后遗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