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癌是起源于消化道和其他器官的内分泌细胞的低度恶性肿瘤,细胞多呈局限性、浸润性缓慢生长,尽管组织结构像癌,有恶变倾向,但较少发生转移,故称类癌。类癌多见于消化道和肺部,还可见于胸腺、甲状腺、卵巢、宫颈和睾丸等部位。
目录
- 1介绍
- 2发病原因
- 3症状表现
- 4如何预防
- 5检查
- 6治疗方式
- 7注意事项
- 8预后
发病原因
本病病因未明,但下述因素可以增加患病风险。
- 遗传病:1 型多发性内分泌肿瘤(MEN1)患者极有可能会患类癌。MEN1 是一种家族遗传病,约有 10% 的类癌是由其引起的。还有一种叫做 1 型神经纤维瘤的疾病也会增加患类癌肿瘤的风险。
- 性别:女性患类癌几率比男性略高。
- 年龄:确诊患者年龄多为 40~50 岁左右。
- 疾病:恶性贫血或卓-艾综合征(ZES)等疾病患者的胃部更易患类癌,因为这类疾病能改变胃酸浓度而致使肿瘤发生。
症状表现
类癌可发生在身体的多个部位,发生在不同部位出现的症状不同,常见的发生位置是消化道和肺。
- 消化道:可出现腹痛、腹泻、便秘、恶心、呕吐、便血、体重减轻等。
- 肺部:可出现咳嗽、咳痰、喘鸣等症状。
- 类癌综合征:患类癌多年后,可能会发展成类癌综合征,可出现阵发性潮红、发热、出汗、腹泻、呼吸不畅、心跳加速、体重减轻、毛发增多等症状。
如何预防
本病病因未明,尚无有效预防措施。
检查
本病主要通过血液检查、尿液检查、影像学检查、内镜检查、病理检查进行诊断和评估。
- 血液、尿液检查:检测其中的 5-HT 和 5-HIAA,类癌患者会有升高。
- 影像学检查:采取 CT、核磁共振等方法,有助于判断肿瘤的位置、大小及周围组织的情况。
- 内镜检查:通过胃镜、肠镜,可直接观察消化道内部的情况,还可在内镜下取病变组织进行病理活检。
- 病理检查:取部分组织进行检查,可以确定病变的性质,用以明确诊断。
治疗方式
类癌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治疗,化疗、生物治疗、靶向治疗、靶向放射治疗等。
手术治疗
- 适用于没有转移的类癌。
- 发生在阑尾、支气管、卵巢的类癌可手术治疗。
- 在肠道者若已引起肠梗阻、肠套叠,即使已有转移,也需进行手术治疗。
- 症状较重者,用内科治疗方法效果不好时,可将肿瘤切除,虽然不能治愈,但亦可在较长时间内使症状缓解。
化疗
适用于转移者,常用药物有氟尿嘧啶(FU)、链佐星、达卡巴嗪、多柔比星、依托泊苷、顺铂等。但化疗效果有限。
生物治疗
干扰素有一定疗效,常用干扰素 α。
类癌综合征可单独使用生长抑素类似物(如奥曲肽)治疗,可有效缓解症状,改善生化指标,但抗肿瘤增殖作用不明显。
对伴有转移的消化道类癌,联合应用减瘤手术和长效生长抑素类似物可有效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靶向治疗
这种治疗方法是通过使用药物来抑制有助于肿瘤生长的特殊基因、蛋白质或其他物质,可选择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靶向放射治疗
伴有转移的消化道类癌,也可利用放射性核素(主要为 111In、90Y、177Lu) 标记的生长抑素类似物,进行多肽受体靶向放射治疗。
注意事项
- 加强营养,可以自主进食者鼓励多食用充足的蛋白质、维生素类食物,无法自主进食者应该遵医嘱加强肠外营养。
- 避免食用诱发皮肤潮红和腹泻的食物,进食后如出现腹泻、皮肤潮红等类癌综合征症状应详细记录,日后进食应避免进食这些食物。
- 若身体允许,可听音乐、翻看书报、与亲友聊天,看电视放松心情。
- 保持规律的作息,不熬夜,避免过度劳累。
- 类癌一般进展比较缓慢,所以确诊后不必太过担心,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疾病。
预后
消化道类癌的预后较好,转移情况取决于肿瘤的大小,<1cm 的肿瘤发生转移的概率为 2%,1~2cm 的肿瘤转移率是 50%,>2cm 的肿瘤转移率达 80%~90%。
类癌相关科普号
刘东光医生的科普号
刘东光 主任医师
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
妇科
7122粉丝385.7万阅读
汪旸医生的科普号
汪旸 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皮肤性病科
6715粉丝107.5万阅读
胡洋医生的科普号
胡洋 主任医师
上海市肺科医院
呼吸科
1.7万粉丝894.3万阅读
- 1 介绍
- 2 发病原因
- 3 症状表现
- 4 如何预防
- 5 检查
- 6 治疗方式
- 7 注意事项
- 8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