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好大夫在线 > 词条 > 尿道上裂 >

尿道上裂介绍,什么是尿道上裂

介绍

尿道上裂是一种尿道背侧融合缺陷所致的先天性尿道外口畸形。由于先天性尿道上裂常与膀胱外翻并发,胚胎学可视为膀胱外翻的一部分。

男性尿道上裂可分为下列三种类型

  • 阴茎头型:尿道外口开口于宽又扁的阴茎头背侧,很少发生尿失禁。
  • 阴茎型:尿道外口开口于耻骨联合至冠状沟之间,尿道口宽大呈嗽叭状,尿道外口远端呈沟状至阴茎头。
  • 阴茎耻骨型:尿道口开口于耻骨联合处,阴茎背侧有一完整的尿道沟至阴茎头,常合并膀胱外翻。

女性尿道上裂可分为下列三种类型

  • 轻型(阴蒂型):尿道开口宽大。
  • 中型(耻骨联合下型):背侧尿道大部分裂开。
  • 重型(完全型):背侧尿道全部裂开并伴有尿失禁。

本病多见于男性,男女比例约 3 : 1。

主要症状有尿道开口位置异常、生殖器畸形,可能伴有尿失禁。

发病原因

尿道上裂常发生于胚胎发育早期,可能是由于生殖结节原基向泄殖腔膜迁移的过程出现异常所致,目前具体原因尚不明确。

症状表现

本病主要症状为尿道开口位置异常。男性表现为尿道外口位于阴茎背侧,女性表现为尿道上壁瘘口,阴蒂分裂,大阴唇间距较宽。

典型症状

  • 尿道开口异常
    男性可表现为尿道开口位于阴茎背侧。

    女性可表现为尿道开口位于阴蒂和阴唇之间。

  • 外生殖器畸形
    男性阴茎发育较差,阴茎头扁平,阴茎体短且宽,背侧包皮分裂,常伴有阴茎短缩背翘。

    女性因耻骨联合分离使阴阜扁平下降,大、小阴唇前联合分开,小阴唇发育差,阴蒂及包皮分裂。

  • 尿失禁:可能由尿道括约肌的丧失,膀胱发育不良、容量小,尿道阻力降低等引起。

  • 坐骨结节间距增宽:左右耻骨间仅有纤维组织相连,坐骨结节之间的距离增宽。

  • 泌尿系统感染:大多数患者可合并泌尿系感染。

  • 性功能障碍:男性患者由于阴茎头弯向腹壁,大多数不能性交。

  • 膀胱输尿管反流:一些患者可出现膀胱输尿管反流。

如何预防

本病病因未明,尚无有效的预防方式。

孕妇在围产期进行科学的围产保健和规律的产前检查,有助于本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检查

本病依靠典型临床表现即可确诊,可能还需要进行一些辅助检查帮助了解病情,具体检查方法如下:

  • B 超:可筛查双肾、输尿管是否合并有畸形。
  • 尿路造影:有助于了解上尿路情况。
  • 肾核素扫描:对肾功能、肾血流情况进行全面检查。
  • 尿流动力学检查:可了解下尿路功能情况。
治疗方式

尿道上裂的治疗目的主要是重建尿道、控制治疗尿失禁、矫正外生殖器畸形。治疗方法为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

男性尿道上裂

  • 手术适应证:任何类型的男性尿道上裂均需手术。

  • 手术目的:
    矫正阴茎畸形,重建有性功能和较满意外形的阴茎。

    修复尿道畸形,重建尿道。

    治疗尿失禁,控制排尿,保护肾功能。

  • 手术时机:目前建议在 3 岁以后进行,4 ~ 5 岁为宜。

女性尿道上裂:

  • 手术适应证:尿道上裂伴有明显尿失禁者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 手术目的:
    延长后尿道,重建膀胱颈部,以达到控制排尿的目的。

    矫正女性外生殖器畸形。

  • 手术时机:推荐在 18 个月至 2 岁之间进行,可一期完成外生殖器尿道成形,4 ~ 5 岁二期行膀胱颈成形,亦可一期完成。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

小儿上尿道开裂几岁可以动手术?

劳伟华 广东省妇幼保健院 小儿泌尿外科 主任医师

营养与饮食
  • 术后要多喝水,保持尿路通畅,每天不少于 1500 ml(约 3 瓶矿泉水)。
  • 进食高营养、高蛋白、易消化的食物。
  • 可多吃无渣流食,如奶类、果汁、菜汁、肉汤等。
  • 随着消化功能的恢复,逐渐增加粗纤维食物。
注意事项
  • 正确排尿:术后进行自主排尿,并且要观察排尿情况,如尿线粗细、射程远近、有无漏尿等。
  • 穿着舒适衣物:术后应该穿着宽松、柔软的衣服,不要穿贴身或紧身的衣服,以免挤压伤口。
  • 避免骑跨类运动:术后可正常活动,但限制进行爬树、骑车类骑跨运动,以免伤口裂开。
预后

本病预后较好。手术治疗成功者和正常人基本没有区别,一般不影响生育。(生育能力主要取决于睾丸的生精功能,尿道上裂一般不会影响睾丸的功能。)

推荐医生 62位 推荐医院 46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