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水肿是指女性妊娠期在各种生理或病理因素作用下,导致组织间隙储留过量液体,致使身体某一部位或全身出现水肿,可伴有其他不适症状。
分为生理性水肿和病理性水肿两类。
主要症状为身体局部或者全身的水肿。
妊娠水肿是指女性妊娠期在各种生理或病理因素作用下,导致组织间隙储留过量液体,致使身体某一部位或全身出现水肿,可伴有其他不适症状。
分为生理性水肿和病理性水肿两类。
主要症状为身体局部或者全身的水肿。
本病是由于组织间隙储留过量液体引起的,其发生主要与下列因素有关:
局部性水肿
由机械性阻塞引起:如静脉血栓形成、血管瘤、静脉附近淋巴结肿大、象皮病等。
由局部组织损伤和病变引起:如烫伤、挫伤、蜂窝组织炎、丹毒、变态反应、血管神经性水肿等。
全身性水肿
妊娠性水肿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心源性水肿:如充血性心力衰竭,缩窄性心包炎,心肌病,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或维生素 B 缺乏等所致营养代谢性心衰等。
肾脏疾病:如急、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肾盂肾炎功能衰竭期及肾小管病变等。
肝功能失代偿:如肝硬化。
营养不良:如进食过少,食物成分失调,慢性消耗性疾病,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等。
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低下,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症等。
本病主要表现为身体局部或者全身的水肿。不同原因的水肿症状也有所不同。
全身水肿
妊娠性水肿:
踝两侧、足背及胫骨前面可出现轻度凹陷性水肿。
经侧卧或俯卧休息,积聚的液体可部分或全部经尿液排出。
水肿多在休息一夜之后消失。
心源性水肿:水肿由脚、踝内侧及胫前等下垂部位开始,渐向上发展。
肾性水肿:
轻者仅有体重增加,或在清晨有眼睑及颜面部水肿,或踝部出现水肿。
重者水肿波及全身,致体重增加数十公斤。
局限性水肿
局部炎症引起的水肿:由丹毒、蜂窝织炎等局部炎症引起的水肿,可表现为局部皮肤的红、肿、热、痛。
淋巴回流受阻引起的水肿:可出现患部皮肤粗糙增厚,上、下肢,阴唇等部位出现皮肿。还可表现为乳糜尿或乳糜血尿。
血管神经性水肿:可始发于面部,然后分布于睑、唇、舌等部位,一般 1~2 小时内可自然消退。
代谢性疾病所致水肿
甲状腺机能减退症:典型症状表现为低基础代谢率症群及粘液性水肿面容。
维生素 B1 缺乏者:可有疲乏、软弱、小腿沉重、肌肉酸痛、头痛、失眠、食欲减退、体重下降等,继而出现周围神经炎,暴发型脚气病性心脏病及水肿。
除了上述表现,本病还可能会出现下列症状:
心源性水肿
可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胀、尿量减少及体重增加。
重者出现端坐呼吸困难,紫绀,咯泡沫状带血痰,肠源性蛋白丢失,甚至形成恶病质。
肝源性水肿:可有消瘦、乏力、食欲减退、低热、腹胀、腹泻、腹痛、皮肤粘膜及胃肠道出血等症状。
肾性水肿:可伴有头晕、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少尿、蛋白尿、血尿、高血压、肾功能减退或眼底改变等。
本病主要是组织间隙储留过量液体引起的,以下方法或许会对降低发生妊娠期水肿的风险有所帮助:
本病主要依靠病史问诊、症状表现、体格检查和一些辅助检查进行诊断,具体检查方法如下:
妊娠期水肿的治疗原则主要是根据病因对症治疗,消除水肿,维持生命体征稳定。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针对不同的原发病,使用不同的药物治疗。
如有明确剖宫产指征可行剖宫产。
妊娠期的生理性水肿对母儿不会造成严重影响。
病理性因素引起的水肿,病情轻者通过积极治疗,预后良好;病情重者,预后效果不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