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源性颌骨囊肿是由成牙组织或牙的上皮或上皮剩余演变而来的囊肿。始基囊肿是在成釉器发育的早期,牙釉质和牙本质形成之前所发生的牙源性颌骨囊肿。
好发于儿童,主要症状为面部、下颌角区肿胀,有时可有牙齿的移位、松动。
牙源性颌骨囊肿是由成牙组织或牙的上皮或上皮剩余演变而来的囊肿。始基囊肿是在成釉器发育的早期,牙釉质和牙本质形成之前所发生的牙源性颌骨囊肿。
好发于儿童,主要症状为面部、下颌角区肿胀,有时可有牙齿的移位、松动。
在牙齿发育期,成釉器受到炎症及损伤刺激:是始基囊肿的最主要的病因。成釉器发育的早期阶段,牙釉质和牙本质形成之前,受到炎症和损伤刺激后,成釉器的星形网状层发生变性,并有液体渗出,蓄积其中而形成囊肿。
乳恒牙交替期的儿童:可能与乳牙发生炎症影响恒牙发育有关。
面部、下颌角区肿胀:是始基囊肿最典型的症状。由于囊肿好发的部位为下颌的第三磨牙及下颌升支的部位,因而导致骨质膨隆,表现为面部、下颌角区的肿胀。
除了上述表现,本病还可能会出现下列症状:
本病的常见并发症有牙齿脱落、下颌骨骨折。
本病没有特异而有效的预防措施,早发现早治疗是该病的防治关键。
儿童每半年到口腔医院做一次检查,及时发现并治疗牙齿疾病。
本病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口腔颌面部的专科检查,在有面部下颌角区的肿胀、骨质的膨隆以后,进一步通过影像学检查、穿刺检查、病理检查予以确诊,具体检查方法如下:
始基囊肿的治疗方法为手术治疗。
局部用药:包括抗菌、抗炎药,如地塞米松、碘仿、甲硝唑糊剂等,将其浸在可吸收明胶海绵中,用来填充囊肿刮除术后形成的空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