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内容
-
催眠治疗在应激障碍中的应用
应激相关障碍旧称反应性精神障碍或心因性精神障碍,是指一组主要由心理、社会(环境)因素引起异常心理反应而导致的精神障碍,包括急性应激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和适应障碍。催眠治疗在此类心理社会因素所致疾病中有很好的效果。一、急性应激障碍通常在急剧、严重的精神打击,刺激后数分钟或数小时发病,主要表现为意识障碍,意识范围狭窄,定向障碍,言语缺乏条理,对周围事物感知迟钝,可出现人格解体,有强烈恐惧,精神运动性兴奋或精神运动性抑制。持续数小时至一周,1个月内缓解。张某,女,40岁,因丈夫车祸身亡后眠差、情绪崩溃1周来门诊治疗。1周前丈夫晚上骑单车外出,彻夜未归,一天后发现丈夫车祸后的尸体。患者遂出现彻夜不眠,情绪崩溃,稍有响动就认为是不是丈夫又回来了,经常说听到有敲门声,连续一周难以入睡,饮食很少。经过言语诱导放松后,我引导其仔细回溯丈夫车祸发生前后的详细情况。当问到患者怎么知道丈夫车祸的信息时,患者说:“是接到公安机关的通知电话”。“是白天还是晚上?”我问。“晚上。”“你当时正在做什么?”我继续问到。“我正在房间看书。”她回答。“然后呢?”我继续发问。患者这时还没有说话,但我突然感觉整个治疗室被浓浓的悲伤氛围所充满,就好像置身于粘稠的糖浆中一样。随后,就听到患者的嚎啕大哭,边哭边说电话通知的情况。我反复询问患者当时的感受,并予以处理。整个治疗过程持续了两个小时,患者边回溯边嚎啕大哭,毫无顾忌地宣泄自己的悲伤感受。当天整个心理治疗区域都受到了影响。其后,患者逐渐平复下来,结束了此次治疗。该患者仅经过一次治疗,当天睡眠就好转,情绪能平静,异常感知觉消失。本来还给患者开具了少量抗抑郁药物和安眠药,患者也没有服用。此后,患者饮食逐渐恢复,睡眠良好,继续请律师处理丈夫后事。从这个案例可以看出,对于急性创伤性事件,通过催眠治疗的方法,将事件的影响从深层意识中清除出去,是治愈急性应激障碍的捷径。还有,催眠师在治疗过程中,能够清晰地感应到个案的情绪反应,即使个案没有说出来。二、适应障碍是指在易感个性的基础上,遇到了应激性生活事件,出现了反应性情绪障碍,适应不良性行为障碍和社会功能受损。通常在遭遇生活事件后1个月内起病,病程一般不超过6个月。曾治疗一例郑某,女,42岁,父亲去世后1周,开始失眠,难入睡,脑海中经常浮现父亲临死前的形象,不敢接触父亲生前用过的东西,连父亲经常坐的位置也回避,容易受惊吓。连续两月如此,服用多种精神科药物,无明显改善。 在催眠状态下:详细询问事件经过,才知道患者父亲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病,已到晚期,长期使用呼吸机维持,兄弟姐妹轮流在医院照顾父亲,在经济和心理上都承受了很多,觉得再也承受不了了。于是一起向医生提出放弃治疗的请求。父亲在放弃治疗后很快就去世了。患者一方面感到悲伤,另一方面也因放弃治疗 父亲而存在深深的愧疚。随后的治疗过程中,我一方面让患者回溯父亲临死前的场景,反复暴露压抑的悲伤、愧疚、不舍;另一方面,让患者回溯过往经历中父女之间的亲情,使患者知道,父亲是深深爱者她们的。最后,让患者观想自身放光,在光的环境下与父亲在一起,体会彼此的感受,并把自己想说的话向父亲表达出来。患者一直对父亲表达自己的愧疚、不舍和爱,也收获到父亲的谅解、宽容和爱。经过两次治疗后,患者各种症状彻底消失,停止药物治疗,精神抖擞地回到工作岗位。居丧是适应障碍常见的诱因,一般是个案压抑的悲伤、愧疚、眷恋等情绪没有充分表达。碰到此类情况,在催眠状态下让个案充分表达,能很快清除深层意识中的压抑情感,重新开始新的生活。
胡号应医生的科普号2020年09月29日 2062 0 0 -
你家“哪吒”顺利升学? 初中学生适应障碍的案例
你家“哪吒”顺利升学?《初一学生适应障碍的成功案例》虽然疫情没结束,但很多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都要面临升学的挑战,小升初,初中升高中,高中升大学。升学,意味着去一个新的学校,意味着自己身份和角色的转变,又要重新适应一个的环境,重新交一群朋友,适应和接受新的老师,新的教学风格。在生活中总有一些孩子的适应能力很差,迟迟融入不了新环境,抗拒新的学校,以至于成绩下降、人际关系不良、抗拒上学、厌学、逃学。若不及时干预,不仅会影响孩子的成绩,可能还会发展成品行障碍、反社会人格障碍。下面我分享一个我个人接诊的咨询个案中印象比较深刻的有关适应障碍的案例。由于涉及到心理咨询的保密原则,在正式分享之前,我联系到这位来访者,告知她我打算引用她的故事来进行心理健康的科普,希望借此能帮助到更多存在入学适应不良的青少年。她欣然同意了我匿名引用她的故事,我在此对我这位来访者表示感谢。案例实录(个人信息为虚拟)一、一般资料及个人陈述母亲陪佳佳(化名)来就诊,小佳诉:我现在上课没办法集中注意力,做作业老走神,效率低,经常做到半夜12点。已经开学两周了,现在这个班好像没人认识我。佳佳,女,13岁,初一,独生子女,开学2周后她来工作室向老师倾诉她的苦闷:“上小学的时候,老师和同学都说我很聪明。我上课只用了一半精力学习,回家后稍微看看书,及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考试便不成问题了。小学阶段我不仅是学校的三好学生,还是班长,我也很喜欢为大家服务。进入初中后,我还是用同样的方法学习,不知怎么回事,效果越来越不好,总是无法集中注意力听课,做作业的时候也常走神儿。在初中这个班里,好象没有人认识我,老师也没有让我当班长,我真的很想为现在这个班里的同学服务的。老师让另一位男同学当了班长,但我发现那位男同学做的一点都不好,根本比不上我,我也曾暗下决心,一定要努力学习超过她,让老师注意到我的优秀,可以让我当班长,但越是这样想,我上课就越是无法集中注意力听课,记笔记,这两天晚上也都睡不好,感觉自己快要生病了,很担心以后不能继续上学了。”二、初步评估和诊断通过对佳佳诉说的症状、持续时间、严重程度进行进行分析和评估后发现这是可归纳为初一新生学校适应不良综合征,这是初一新生中常见的一种适应性障碍。三、个案概念化和制定治疗计划通过和佳佳的谈话发现小姑娘正在被焦虑情绪、抑郁情绪、注意力不集中、人际关系不良、失眠等问题困扰。在家里,作为家里的独子,父母非常疼爱佳佳,努力给佳佳创造最好的条件,很少批评和指责佳佳,佳佳长得非常漂亮,成绩又很好又乖巧,从小就成为家长眼里“别人”家的孩子。在上小学时,佳佳成绩一直都是很优秀,经常拿第一,还担任了班长一职,不时受到老师的表扬。因此,在佳佳的成长经历中几乎没有体验到失败,在佳佳的认知里存在一种无所不能的体验,我是最好的信念,没有对自身形成一个准确的评估和自我评价。但这种信念或图式在上初中后没打破。进入初中以后,面对初一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的不适应,导致佳佳产上紧张的情绪,越紧张越影响注意力。后来没有当上班干部这一事件又再一次打击的佳佳,又产生了失落情绪。这些情绪严重地影响了佳佳的日常学习生活,从而使佳佳在近几天出现失眠、注意力不集中、疑病行为。针对以上佳佳的情况,我制定的咨询目标是,帮助佳佳建立正确的自我认知系统,提高适应新环境的能力和学习动力,逐步缓解其紧张焦虑,恢复学习信心。根据咨询目标做出以下具体的咨询方向:①对佳佳的错误认知进行调整,同时配合放松训练来缓解其紧张情绪;②对初中学习和小学学习生活进行对比,使其认识到不同;③与班主任进行沟通,从而改善佳佳的社会支持系统。四、咨询过程1.第1次,2018/9/12目的:摄入性访谈收集资料,进行初始评估和诊断;咨询目标、框架、方案制定,开始咨询。具体的咨询过程如下:(1)初诊接待,建立良好的咨访关系,摄入性访谈,进行初始评估和诊断,并对佳佳的症状和病因进行分析,采用动机激发的技术,帮助患者树立治愈疾病的信心。(2)开始治疗,设置治疗的边界和框架,咨询的时长和频率。向佳佳介绍合理情绪疗法的基本工作原理和对心理疾病的良好效果,增强患者对治疗的信心。2.第2次,2018/9/15目的:找出佳佳的不合理信念,与不合理信念进行辩驳。(1)向佳佳介绍合理情绪疗法,让佳佳认识到,不是事件本身引起我们的情绪和行为反应,而是我们对事件“认识”或“信念”引起了我们的情绪和行为反应。和佳佳分析最近引起她不愉快的事件时发现其存在“绝对化要求”、“过分概括化”、“糟糕至极”的不合理信念。(2)指导其学习肌肉放松法,④指导其学习肌肉放松法,掌握肌肉放松的步骤,早晚各1次,坚持练习。3.第3次,2018/9/16目的:重新归因,纠正不合理信念。我和佳佳一起对比分析新旧两种生活模式、入学前和入学后两种环境差异让佳佳了解产生这种不适应的本根原因。并从学习和人际两方面进行分析。在学习生活方面,佳佳对上初中前成绩优秀,还一直是班长。上初中以后,学习一般,没有当班长进行错误的归因,并觉得自己变得很差劲,学习生活一团糟。在人际方面。上初中前同学、老师都喜欢我,上初中后、同学老师都不熟悉,她非常怀恋上初中以前的生活,留恋小学那时的人、事、物。通过和佳佳的谈话,发现佳佳对上初中以后发生的事就行归因时,没有就事论事,而是就事论人,从而否定自己,觉得自己没有以前那么优秀了,觉得自己现在很失败。并和佳佳一起用另一种思维方式去看待当前的事物:(1)成绩没有以前好,换一种思维方式看待:我可能需要花更多时间和努力提高自己的成绩,改善自己的学习方法。并对现在的学习方法进行讨论,引导佳佳发现自己学习方法的不科学之处,使其形成正确的学习观,在此过程中,佳佳发现自己以往学习过于依赖自己的好记忆去记忆知识,以后的学习更应该自主学习,主动发现问题;(1)没有当上班长,意味着我不优秀。换一种思维方式看待:没有当上班长,可能意味着我在学习和管理能力上还有待改进,还有许多家加强学习的地方。当班长并不是衡量衡量优秀与否的标准。(3)老师、同学都不是熟悉。换一种思维方式看待:我可能还需要在人际方面花更多的时间去认识新的老师、结交新的同学。并引导佳佳对当前人际交往模式进行分析,引导佳佳认识到自我中心倾向的危害,并引导佳佳对自我做客观的分析,最后佳佳发现自己不应该把超越其她同学作为学习目标,而是应该以掌握知识为目标,与同学应该友好相处,发现其她同学的优点。4.第4次,2018/9/21进一步巩固新习得的合理信念、鼓励其应用到日常生活、学习中去。改善佳佳社会支持系统基础上,对其学习方法、人际关系进行指导:使佳佳主动改善学习方法、人际关系。通过与班主任沟通,为了防止佳佳过于失落、自卑,让其担任副班长一职。经过2周,共4次的咨询,佳佳的睡眠、情绪有了很大改善,在最后一次来就诊时,佳佳高兴地对我说:“我上课主动提出问题,还受到了老师的表扬,班主任突然让我当副班长了,并且要求我和班长相互合作,我想我可以做好的,我已经开始喜欢这个班集体了。”
张海生医生的科普号2020年06月29日 1345 0 0 -
疫情的应激反应一适应障碍
适应障碍(adjustment disorder)是指在明显的生活改变或环境变化时产生的、短期的和轻度的烦恼状态和情绪失调,常有一定程度的行为变化等,但并不出现精神病性症状。 典型的生活事件包括居丧、事业或岗位变换、迁居、转学、患重病、经济危机、退休等,发病往往与生活事件的严重程度、个体心理素质、心理应对方式有关。 临床表现 发病多在应激性生活事件发生后的1~3个月内出现,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包括抑郁心境、焦虑或烦恼,感到不能应对当前的生活或无从计划未来,失眠、应激相关的躯体功能障碍(头痛、腹部不适、胸闷、心慌),社会功能或工作受到损害。有些患者可能出现暴力行为,儿童则表现为尿床、吸吮手指等。 成年人多见情绪症状,以抑郁为主者,表现为情绪不高、对日常生活丧失兴趣、自责、无望无助感,伴有睡眠障碍、食欲变化和体重减轻,有激越行为。以焦虑为主则变现为焦虑不安、担心害怕、神经过敏、心慌、呼吸急促、窒息感等;青少年以品行障碍为主,表现为逃学、斗殴、盗窃、说谎、物质滥用、离家出走、性滥交等;儿童适应障碍主要表现为尿床、吮吸手指等退行性行为,以及无故躯体不适放入你会含糊的躯体症状。 治疗 适应障碍病程一般不超过6个月,随着时间的推移,适应障碍可自行缓解,或者转化为特定的更为严重的其他精神障碍。因此,适应障碍治疗的根本目的要放在帮助患者提高处理应激境遇的能力,早日恢复到病前的功能水平,防止病程恶化或慢性化。 治疗重心以心理治疗为主,心理治疗主要是解决患者的心理应对方式和情绪发泄的途径问题。治疗首先要评定患者症状的性质和严重程度,了解诱因、患者人格特点、应对方式等因素在发病中的相对作用,应注意应激源对患者的意义,主要采取个别指导、家庭治疗和社会支持等方式。支持性心理疗法、短程动力疗法、认知行为疗法等都可酌情选用。无论采用哪种心理治疗方法,治疗中都要抓住三个环节:消除或减少应激源,包括改变对应激事件的态度和认识;提高患者的应对能力;消除或缓解症状。 药物治疗只用在情绪异常较为明显的患者。
张影琦医生的科普号2020年02月04日 1782 0 0 -
适应障碍是什么意思?
彭旭医生的科普号2019年09月27日 1231 0 3 -
适应障碍的识别与治疗?
【案例介绍】1、焦虑不安的山区移民安某,男,42岁,汉中市人,2004年春,从山区移民平川,在某村落户,此前在居住地一切正常,自从移民搬迁至现住地区,一月后逐渐便出现失眠,多梦,食欲不振,时常念叨“为什么要下来”(即移到平川来的意思),自感没有在原住地畅快,人生地不熟,再加性格本身显内向,显得更加孤独无助,在山区,虽然日子过的清贫,但自感什么都不缺,而现在总觉的什么都缺。两月后,渐渐出现烦躁,对妻子、儿女好发脾气,常不能自控,满头黑发渐渐花白,经常借故跑回原住地独自流泪,一年来体重明显下降,精神萎靡。患者常常表现烦躁、易怒、焦躁不安,无心工作和学习,甚至紧缩眉头,度日如年。2005年春节前经家人带来门诊,通过心理治疗配以抗焦虑药物,治疗约2个多月,临床好转。尚能正常同家人和邻居相处,至今未在复发。2、整日抑郁的张老太张某某,女,65岁,2008年春年过完,被儿子从农村接来城里居住,刚来时还和家人谈笑风生,过了一段时间,由于孙子上大学走了,儿子、儿媳都要上班,时常晚上才能回家,老人一个人在家,由于左右邻居不熟悉,自己又不敢轻易出门,渐渐显得忧郁寡欢。患者认为不象在农村窜窜门,和乡亲打打招呼什么的那样畅快,现在犹如关在笼中的小鸟。刚来时,经常还能早起做家务,做早点,现在常独自发呆,若有所思,偶尔叹气,甚至独自流泪,时间一长,儿子发现母亲变了,变的不爱说话,家务活也干的少了,甚至早上出门时家里什么样,回来依然什么样,好像家中整天无人在家一样,于2009年元月的一天,被儿子带来医院门诊,患者主要表现,愁眉苦脸,唉声叹气,言语比平时明显减少,行动稍显迟缓,常不愿出门。诊断为适应障碍——抑郁反应。给以心理治疗,配以抗抑郁药以改善情绪,并建议送回老家,3个月后随访治愈,现生活如常。3、怪异的张老师张××,男,51岁,教师,2006年购买新房一套,夫妻两很高兴,但在装修房屋时,出现了分歧,妻子要求装修豪华、漂亮,而丈夫喜欢简洁明快,当然最终熬不过妻子,以豪华派的形式装修完毕,乔迁之后,发现打扫卫生成了问题,整天为了卫生整洁夫妻俩要忙乎半天。丈夫平日是一个做事严谨,凡是认真的人,妻子则是一个大大咧咧,凡是无所谓的散漫之人,丈夫认为花这么多钱装修,那就要一尘不染,妻子则认为装修豪华显得我们有能力,脏就脏点,乱就乱点无所谓。当然丈夫为了整洁,一进门就弄卫生,整理东西,甚至在做饭时,地上掉一粒米就要立即捡起,不准地面有一点污渍或水滴。经常担心会把屋里弄脏,渐渐地,出门不敢进门,进门怕弄脏了房子,心情变得异常紧张,睡觉前还在想,什么地方东西没放好,哪里还有一点点污渍没擦干净,常常折腾半夜难以入眠,并经常因妻子的粗心,弄脏地面或什么的争吵不休,由于长期睡眠不足,次日精神差,教学常出错,经常走神发呆,于2007年秋以失眠为主诉就诊,患者常表现为多样性,如忧心忡忡,整日担心这、担心那,甚至出汗,震颤等,其它情绪障碍伴行为异常,症状往往表现复杂或混合,常伴有一定程度的行为紊乱。服抗焦虑药抗强迫药等治疗效果不佳,时好时坏2009年曾另购一小套新房,简单的予以装修后夫妻俩住,原来的房子给儿子当作新房。心情才逐渐好起来,直到2010年元月的一天来门诊取药时说:“现在好多了,除了偶尔入睡困难外不在担心卫生了 ,心情平静很多,体重也开始增加了,注意力也能集中,再也没有回家时那种担忧,不过很长时间我没有去过儿子那,我怕去。”4、古怪的孩子王蛋蛋王蛋蛋,男,9岁,2008年9月以前由其爷爷奶奶照看,在当地就读小学,品学兼优,由于其父母长年在外地打工,便带儿子随父母一起去外地,在当地读书,2个月后渐渐发现孩子早上不愿起床,不愿去学校,甚至要求父母陪同,后从老师处了解情况得知,孩子平时显得怯弱,不爱说话,经常一个人独处,对同伴缺乏关爱,甚至发生一点很小的摩擦就会冲动。不能按时完成作业等等。经过仔细观察和对比,孩子和以前在老家时判若两人,没有了孩童时的活泼与可爱,有时逃学、说谎,一学期下来,学习成绩明显下降,春节回来后,孩子慢慢又恢复了以前的活泼,但就在春节过完准备离家时的前几天,孩子情绪又出现了紧张与不安,夜间睡梦中哭泣,甚至尿床,吃饭时无故发脾气,哭闹撒娇等,后在其爷爷的建议下,让孩子留下来继续在爷爷奶奶身边生活,经过一段时间,孩子的学习成绩明显上升,也显的懂事了。这是一例非常典型的适应障碍。孩子在一个自己默生的环境中不能适应新的环境而怯弱、独处。自己痛苦的心情难以发泄、淤积便表现偶尔冲动等,就在父母将要外出时,孩子认为自己又要随父母外出,又无法表述自己的心情,继而出现的急性异常心境状态,并希望通过这样的表现使父母厌烦而达到自己的目的。5、以品行障碍为主要表现的小李子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常常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有些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有些影响却是隐性的,常被忽视,特别是孩童时期,如小李子,男,15岁,半年前因父母离异随父亲生活,2月后父亲再婚,而母亲依然独居。小李子认为父母的离异是父亲的过错,觉得自己的母亲受到了很大的伤害,小李子便经常顶撞父亲,痛恨继母,渐渐变得冷漠,在校爱打架,甚至厌学,一改过去乖巧听话温顺的形象而变的粗暴不训,1年后,其母亲发现儿子变了,在得知父子关系非常紧张的情况下,申请法院改判,在随后的时间里,孩子逐渐恢复了往日的常态,而且在2010年高考,一举考上了某名牌大学。【案例分析】1、环境变化对心理活动的影响所谓适者生存,就是对新环境或原环境发生变化所出现的适应能力,不同的人会出现不同的心理反应,这种心理反应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或介于二者之间,不论怎样,它均体现了一个人的认知态度及应对能力。我们经常说,一个人能力如何,首要看的是他能否很快进入角色,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看他对新的环境是否很快适应,当然也是一个人自信心的体现,一个自信心强的人对新环境的认识态度是积极的,是会努力去适应它的,而不是消极的或采取逃避的方式去应对,如若是后者,其这时的内心深处,往往反应激烈,甚至感到非常痛苦和煎熬。适应障碍是指对发生变化了的环境在适应过程中出现的病理性心理反应。一个人在他的一生的生存环境中不可能是固定模式或一成不变的。从出生到死亡要经历学习、婚姻、工作、以及在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甚至出现严重的生活不幸事件或重大变故等等,都有可能出现短暂的、或长时间的心理反应,然而大多数人会通过各种方式去调节,去化解。慢慢就会适应新的环境变化,但少数人就可能无法适应,会变成慢性或迁延不愈的病理性心理反应,影响其生存质量和社会功能。2、适应障碍的发生因素个体因素:个体因素主要体现在人的性格特点上,一个不健康的性格特点,往往是各类精神障碍发生的内在因素。我们知道同样的环境,同样的事件,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适应结果。归纳起来,有以下性格特点的人群可能容易出现适应障碍的病理反应。内向性性格,这种人不善与人交流,比较自闭,思考问题常常以纵向思维为主。即思路狭窄,易钻牛角尖。易感性性格,这种人比较容易受环境的影响,常常带有感情色彩去看问题,不思其变,即不是积极想法去努力适应,只是一味的埋怨不幸。怯弱性性格,这种人以胆小、怯弱为主,自信心不足,且对周围环境敏感而多疑。当然还有如循环性性格或其它性格特点,当遇到较大的或持续的刺激,也有可能出现适应障碍的病理表现。自然环境因素:环境因素是发病的外在而重要的因素,是必要的条件。如生存环境的变化,亲人丧失、离异、自然灾害的发生,个人财产的损失,人际关系的紧张以及自身疾病的影响等等。宗教、文化因素:宗教信仰往往是一个民族或一些人的心理需求和精神支柱或精神依托,文化是一个民族共同拥有的内涵,是传统的又是不断丰富的一种文化素养,当我们试图改变这固有的宗教信仰或文化内涵时,同样会导致心理冲突,出现适应障碍。经济社会因素:经济是否发展,发展是否均衡,分配是否公平,社会是否稳定,政策是否合理,权力享受是否平等等等都将直接影响一个人的心理反应。3、适应障碍的类型适应障碍是在环境改变后,一段时间缓慢起病、病程多迁延,与急性应激障碍及其它精神病性症状明显不同,临床主要表现有焦虑、抑郁、担忧、注意力难以集中,易激惹,以及自主神经功能异常而出现的躯体症状,如心悸、震颤、紧张等。首先具备环境的改变,其次症状的出现可以证明与环境改变相关联,且往往发生在环境改变后不久,第三还原以前的环境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第四,症状持续时间一般不超过6个月,少部分可迁延数年。适应障碍主要与焦虑症、抑郁症、人格障碍,强迫症、癔症等区别,后者主要表现症状严重,社会功能受损明显,且持续时间多在半年以上,反复发作。同时还要同急性应激反应加以区别,后者常表急性发作,短时间内症状消失。焦虑心境的适应障碍以神经过敏、心烦心悸紧张不安、激越等为主要症状。主要表现为紧张不安、担心害怕、神经过敏、颤抖可伴有心悸、窒息或喘大气后感觉舒服一点,坐立不安、出汗等。抑郁心境的适应障碍为成年人较常见的适应障碍主要表现为心境不良对生活丧失兴趣自责、绝望感、哭泣眼泪汪汪沮丧,严重时可有自杀行为但比重度抑郁为轻。常伴有睡眠障碍、食欲减退、体重减轻。品行异常的适应障碍多见于青少年,主要表现为对他人权利的侵犯或对社会准则和规章的暴力行为,品行异常的表现有不履行法律责任,违反社会公德;如:逃学矿工打架、斗殴,毁坏公物、粗暴对人无礼貌,乱开汽车、偷窃离家出走、过早的性行为打架和饮酒过量等。情绪和品行混合的适应障碍,临床表现既有情绪异常也有品行障碍的表现,混合型情绪表现的适应障碍表现为抑郁和焦虑心境及其他情绪异常的混合综合症状从症状的严重程度来看比重度抑郁和焦虑症为轻如有些青年入伍或求学从家中离开父母后出现抑郁、矛盾、发怒和明显依赖表现。未分型的适应障碍,这是不典型的适应障碍。如表现为社会退缩而不伴有焦虑或抑郁心境。(1)躯体性主诉的适应障碍:主要表现为有躯体主诉,如疲乏、头痛、背痛、食欲缺乏慢性腹泻或其他躯体不适等患者既不找医生诊断也不顺从治疗;体格检查无相应阳性体征其他检查均正常。(2)工作抑制的适应障碍:主要表现为突然难以胜任日常工作和学习,工作效率下降学习成绩不佳工作学习能力减弱严重时不能进行日常工作,甚至不能学习或阅读资料。也称为能力减弱型。(3)退缩型的适应障碍:表现为孤独离群、不参加社会活动、不注意个人卫生、生活无规律,在儿童表现为尿床、幼稚语言或吮拇指等形式。患者一般无焦虑抑郁情绪,也无恐怖症状。适应障碍症状表现多种多样。起病通常在应激性事件或生活改变发生后1个月之内,除长期的抑郁性反应外,在应激源和困难处境消除后,症状持续时间一般不超过6个月。【相关链接与思考】1、适应障碍的治疗方法有哪些?治疗的目的主要是尽可能地帮助病人解决其面临的困难,鼓励病人正确面对问题,避免用回避的方式或消极的态度处理困境。治疗的方法包括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及环境疗法等。可以让病人谈论困境,充分表达自己内心世界的感受,以缓解其焦虑情绪。在允许的情况下对可能复原的环境应尽可能让其回到熟悉的环境之中。必要时短期内服用一定剂量的抗焦虑、抗抑郁或促进睡眠等对症药物,可帮助其缓解症状。遭受创伤后,可能会出现各种身体和心理方面的反应:失眠、心悸、恐惧、无助感、内疚感、愤怒、无望等,产生心理应激反应。虽然绝大多数人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在自我的努力下,在家人、朋友以及其他社会支持系统的帮助下会逐渐恢复正常。但仍有部分高危人群可能发展成各种急性心理应激反应,其中包括急性应激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和适应障碍等。此时,除了必要的药物治疗以外,还迫切需要心理危机干预。心理干预的主要目的是减缓灾难带来的心理社会影响,预防出现进一步的精神卫生问题,使失衡的认知、情感反应趋于稳定。特别是重大灾难发生后,应该有相应的心理干预。只要干预得当,在一定程度上可有效减少应激相关障碍的发生。需要指出的是,建立一个良好的、积极的、信任的治疗关系对心理危机干预的效果至关重要。一般来讲,心理危机干预技术主要有支持性心理治疗、合理情绪疗法、放松训练等一般疗法,还有艺术疗法和团体疗法。支持性心理治疗:支持性心理治疗主要是运用治疗师与患者之间的良好关系,提供支持,协助患者挖掘其内在潜力,使其面对现实,稳定情绪,恢复心理平衡。因此,建立具有治疗作用的咨询关系很重要,对患者要真诚、尊重和理解。当这种关系存在时,个人对自我的治疗就会发生作用,而其在行为和人格上的积极变化也会随之出现。在治疗中,禁止试图操纵或支配患者。勿急于刨根问底,造成再度创伤。最重要的是倾听。听,要用心听,认真听,带着尊重、真诚、理解去听,不妄加评论,不指责,鼓励患者表达内心感受,以创造一个充满真诚、温暖和信任的气氛,使患者逐渐从消极被动的防御性的情感中解脱出来。倾听中要给予积极的反馈,可以是言语上的反馈,即使是“嗯”“是”如此简单的话语,也能让倾诉者感到被重视、被关心。当然也可以是非言语的反馈,比如:点头或是眼神的交流。有时,治疗师需要做的仅仅只是一个真诚的听众。如果哭泣,应该鼓励其适当的宣泄。哭泣不等于软弱。适度的情绪释放很重要,经历正常的悲痛反应可预防危机所致负性后果。当然,如果哭得太久而可能影响其身体健康时,可予以适当的干预,帮助其克服过激的情绪。另一方面,治疗师还应帮助患者获得心理社会支持,寻找其社会支持系统,明确自己能够从哪里获得相应的帮助,比如:情感支持、建议或信息、物质方面等,包括家人、朋友以及其他现有的相关资源。帮助他们走出混乱状态,进入有规律的稳定状态。合理情绪疗法:情绪是影响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要保持身心健康和良好的状态就要保持健康的情绪。 其实,产生情绪问题的根源往往来自于人们对情绪不够了解,加之潜意识的作用,让不少人沦为自己情绪的奴隶,它来去自由而自己却无能为力,严重影响了健康、情感和人际关系……面对负面情绪往往无能为力,用尽办法却挥之不去……怎么办?让我们学做情绪的主人,不做情绪的奴隶,用理智的力量去抑制情绪的冲动;及时疏导己形成的消极情绪,解除精神的压力。心理救援这是危机干预,这也是情绪急救。灾难后的情绪反应有焦虑、悲伤、压抑、易怒、内疚……经历正常的悲痛反应,适度情绪释放,可预防危机所致负性后果。而当这一切过度的时候就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了!心理危机干预需要去审视其认知结构的合理性。不合理信念是情绪的第一杀手。人具有理性的一面,但也常常有不合理的、无理性的情绪,当人们是按照理性的思维行动时,通常是健康的、愉快的。而当不合理信念影响了我们的生活、工作、学习时,我们需要运用方法去转化这种不合理思维,帮助其调整情绪反应到接近正常水平。合理情绪疗法就是一种帮助患者将困扰他的情绪理性化的认知疗法。该疗法建立在如下几点对人性的理解之上:人具有理性的一面,但也常常有不合理的、无理性的情绪,当人们是按照理性的思维行动时,通常是健康的、愉快的;情绪是人思维的产物,多半是人内心内生的,是由于不合理的思维所产生的,很少是由外因造成的;任何人都不可避免的有或多或少的不合理思维,如何转化这种不合理思维正是合理情绪治疗的目的;人的思维是借助语言进行的,同样不合理的思维也是建立在不断重复的内化的语言上的,即不需要太多的事实依据,单凭内在语言自我暗示既可以形成信念。基于以上几点假设,艾利斯提出了情绪产生的一般模式,称为ABC理论。其中 A是指事件;B是指个体对这个事件所持有的信念,也就是他内心中对这个事件的解释;C是这种信念产生的情绪后果。合理情绪理论认为情绪产生的关键在于B即个体的信念,同样的事件可能会由于个体持有不同的信念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情绪后果,所以治疗的重点就在于改变个体的信念。举个例子来说明这一情绪产生的过程,大家可能都知道邻人盗斧的寓言故事:一个人的斧子不见了,由于平时他就对自己的邻居不满,所以就怀疑是自己的邻居偷走了,于是怎么看自己的邻居怎么像贼,后来斧子找到了,于是又觉得自己邻居的行为不像一个贼了。我们对这个故事稍加修改,就是一个典型的合理情绪治疗的例子,第一步:某人(我们暂时称他为M)的斧子丢失了,这是 A ,也就是事件发生了。第二步:由于M平常就持有邻居不是好人的理念,此时更加加强了他这一信念(B)。第三步:由于这种信念,他开始怀疑邻居,但又苦于没有证据,所以很苦恼,茶不思、饭不想,陷入焦虑(C)。第四部:假设他因为此求助于认知治疗师,治疗师的治疗重点就在于改变M认为邻居一定不是好人的这一信念。根据唯物主义的哲学观,任何事件都存在两面性,这一观点是我们认识世界、认识自身的根本思想。错误的信念一般特性就是违反这一基本原理,绝对化、以偏概全、不以事实为根据的夸大后果。如上例中的M就相信自己的邻居一定不是好人。如果治疗师在治疗中发现患者具有以上特征的信念,一般症状的根源就在于此,此种信念一般会含有“必须、必然、肯定、永远、非黑即白”等字眼。合理情绪疗法认为非常不好的事情确实有可能发生,尽管有很多原因使我们希望不要发生这种事情,但没有任何理由说这些事情绝对不该发生。我们努力去接受现实,在可能的情况下去改变这种状况,在不可能时,则学会在这种状况下生活下去。合理情绪疗法引导人们学习接纳现实,组织和调节自己的思想,对己对人宽容和忍耐,减少对自己和他人种种不合理的要求。2、适应障碍的预防措施有哪些?“社会适应”是指具备人际关系协调能力,在纵横交错的人类群体中能应付各种不同的人际关系具备处理和适应家庭、学校和社会生活的能力,社会适应性是人健康的重要标志,是确立人生观、世界观,培养良好心理素质的基础。以学生社会适应障碍为例,适应障碍的预防措施有:心理咨询法:这是帮助来访者和受询者克服在人生道路上可能遇到的心理问题和障碍,使他们能适应社会生活,处理好人际关系,顺利完成社会角色的转移,心理咨询要取得良好的效果关键在于要给来访者和受询者以信任和理解,给予共情(即设身处地将心比心,以来访者的角度)思考,还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要遵循聆听(让受询者宣泄),保密(有些深层内容要绝对保密)原则,疏导(对其提出的特殊问题作面对面的指导)原则,相互信任是咨询取得成功的基础,咨询过程是双方情感和心理交流的过程,只有这样方能取得消除精神压力,达到心理转化的效果。说服教育法:心理品质的形成都是以道德认识为基础的。因此要塑造积极的心理品质,就必须从提高道德认识,判断和评价水平为突破口。如学生中普遍存在学习自觉性差的现象,其根源之一是学习目的性不明。不管是学校还是在家里,只要一提到学习、做作业思想上就产生一种惰性心理,行动上就出现怕学习,不想做作业、容易被其他事物吸引等行为因此我们针对不同类型学生的心理状态及特点恰当地运用说服教育的方法,晓之以理,教育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克服头脑中的错误或模糊的认识,达到强化学习目的性教育的目的。情境熏陶法:和谐民主的教育或教学情境是培养受教育者健康心理品质的重要方法,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我们要有计划地创设各种方式的和谐民主的教育情境。如创设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情境;教学中的愉快成功、求知勤思民主的氛围;个别谈话时要尊重期望鼓励、严格要求的情境等等。从而在和谐的教育教学情境中使受教育者能尽情地表达自己的思维成果和感情,克服胆怯担心怕说错了受批评等不必要的心理压力,增强自信心培养及勇敢和独立解决问题的心理的勇气。情境感染法:情绪和情感总是相互感染的在特定的学校环境中施教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经常发生感情的沟通,有意无意地受到情绪感染施教者力求把自己健康、愉悦、生动的情感言行去感染自己的教育对象,使其产生强烈而积极的内心体验。如一次表扬;一次成功的个别谈心;一次主题鲜明的活动等等,都会使受教育者产生愉悦的情感体验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动之以情"的教育方法既有利于培养兴趣爱好和求知欲等积极心态,又有利于相互间心理距离的缩短,使其在能保持稳定而持久的情感,做到专心、积极、主动认真等。意志磨炼法:各种心理品质的培养都是自觉参加社会实践的结果,也是在与困难作斗争中磨炼出来的,因此,磨炼意志品质显得极其重要,一是要培养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能够在困难面前不屈不挠能自我控制,自我约束;二是要参加集体活动,增强集体观念,服从集体意志,在活动中逐步养成自制、坚强刚毅、果断的意志品质,纠正犹豫、盲目执拗、鲁莽顽固的不良品质提高自己的意志水平。心理教育法:这是提高心理素质的基本形式,其最终目的是保护和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内容不仅是普及心理卫生知识,还要矫正心理困惑的认识结构,必须通过座谈,了解对心理保健知识的掌握、要求和问题,通过调查测试,分析受试者的心理情况,然后讲解知识,共同对心理问题进行剖析、交流、专题讨论,联系实际进行心理健康与修养的教育。3、什么是音乐疗法?对人类而言,音乐永远具有其独特的魅力。我们的祖先用歌声来警示危险,用歌声来分享成功的喜悦,用歌声来排解心中的烦恼,用歌声来宣泄内在的情绪。正因为音乐具有如此丰富的表现力,其作用才得以在人的大脑印象至深,所谓“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音乐疗法,是一种综合应用了音乐、医学和心理学等多学科的原理与技术的治疗方法,是音乐的作用在传统艺术欣赏和审美领域之外的应用和发展。尽管各国的音乐治疗组织都有自己关于音乐疗法的定义,但目前最权威的应为前美国音乐治疗协会所作出的定义:“音乐治疗是一个系统的干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治疗师利用音乐体验的各种形式,以及在治疗中发展起来的治疗关系来帮助求助者达到健康的目的。”音乐疗法可以运用一切与音乐有关的活动形式为手段,如听、唱、器乐演奏、音乐创作、歌词创作等多种方式,而不只局限于听音乐的单一形式。音乐有心身两方而的作用,可引起个人的情绪兴奋、集体的亲密感等,各种情绪表现可与一定的节奏相结合。研究证明它可以通过边缘系统调节躯体运动、植物神经、大脑皮质功能来促进身心健康。不同种类、不同方式的音乐可应用于不同的来访者。具体的应用对象很广泛,例如一般心理问题的求助者,言语情感交流缺乏的求助者,以及睡眠障碍、神经衰弱、其它神经症、各种精神障碍、精神发育迟滞或神经损伤的患者。 临床上音乐疗法还广泛应用于躯体性症状(如头痛、手术疼痛)的缓解,心身疾病如胃肠植物神经紊乱、心血管综合征、高血压、皮肤疾病、妇产科疾患、抑郁和焦虑、免疫性疾病等方面。研究证明,音乐可以促使青少年表达自我,与同龄人分享情感体验。同时研究者也发现,药物治疗与音乐治疗的结合单纯的药物治疗更有助于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症状和社会功能衰退现象。由于音乐疗法本身的特点,对于灾难后心理创伤者或应激障碍患者,它不仅能够很好地促进其释放焦虑、恐惧、烦躁情绪,更能增强其运动协调能力,接受新信息的能力,以及人际交流与合作能力,促进其社会性和情感的发展,防止应激带来的心理与行为迟滞和退缩。在使用音乐疗法帮助灾难后心理创伤的求助者时,常使用以下方法:音乐聆听。包括听唱片和现场器乐演奏、声乐演唱。发音练习。唱出单独或组合的元音,伴随正确的音调变化和呼吸支持。歌唱或念白。在治疗者的指导下进行清唱或配乐歌唱和念白,可以配上简单的动作语言。器乐演奏。使用或模拟使用简单的乐器进行模仿演奏或即兴演奏。与聆听结合在一起的歌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形式,它是集身心为一体的一种简便易行的综合途径。聆听和歌唱优美、轻松、愉快的歌曲可以使人心情舒畅,视野开阔;聆听和歌唱雄壮、激昂、奔放有力的歌曲可以使人意气风发,热血沸腾。选择合适的音乐进行治疗可以促使求助者的情绪由悲伤逐渐转变为平静、轻松和愉悦。这就是所谓:“宫音动脾,商音动肺,角音动肝,微音动心肾。”中医认为不同的歌曲可以对脏腑产生不同影响,也就是可以对不同的疾病具有治疗、预防作用。在临床实践中,研究者们发现了许多适用于心理治疗的音乐,这些音乐可以应用在灾难后心理创伤的治疗中,在这里列举出一些作为参考。调节心情紧张、过度焦虑的音乐:贝多芬《 田园交响曲》、《月光奏鸣曲》、伊巴诺维基《华尔兹 多瑙河的涟漪》、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第21号 华德斯坦》、布朗嘉《天使的小夜曲》、李斯特《交响诗前奏曲第三号》、卡里.巴特兰姆《记忆里的青色玻璃》、比尔 康第《洛基的主题曲》、巴哈《布兰登堡协奏曲》、肖邦《幻想》、贝多芬《月光奏鸣曲》、约翰 史特劳斯《华尔兹 春之声》、柴可夫斯基《芭蕾组曲 天鹅湖》、《童年的回忆》、《蓝色多瑙河》、韦伯《舞会的邀约 作品65》、肖邦《摇篮曲变D大调》、葛伦 米拉《月光小夜曲》杜宾西《亚麻色头发的少女》、马斯涅《冥想曲 歌剧黛丝》、《罗西尼》、克莱斯《隆迪诺》、卡本特《世界的屋顶》、斯特列亨《我的心似小提琴》、《小白花》、《采真珠的探戈》、莫扎特《木萧协奏曲》、莫扎特《长笛与竖琴的协奏曲C大调》、拉贝尔《逝去公主的宫廷圆舞曲》、《最后的华尔兹 》。中国乐曲《高山流水》、《平沙落雁》、《幽兰》、《广陵散》、《春江花月夜》、《蕉窗夜雨》、《梁祝》等。调节情绪低落、缺乏活力的音乐:莫扎特《土耳其进行曲》、贝多芬《命运》、圣桑《天鹅》、罗德利哥《阿郎费斯的协奏曲》、佛瑞《西西里舞曲》、佛罗斯名谣《两把吉他》、泰尔雷加《阿尔罕布拉宫的回忆》、米歇尔 鲁格朗《风的细雨》、杜宾西《钢琴奏鸣曲 梦》、莫扎特《钢琴协奏曲第二十一号》、保罗 赛门《罗宾逊小姐》、《跳舞王后》、尼尔.戴亚蒙《亲爱的卡罗莱》、斯梅塔纳《我的祖国》、《斯拉夫进行曲》、杜博尔萨克《幽默曲》、韩德尔《水上音乐》、肖邦《E小调钢琴协奏曲》、巴巴鲁《第一小提琴协奏曲集 四季》、 安德烈 鲍普《浅蓝色之恋》、弗朗西斯 雷伊《白色恋人》、 乔吉尔 摩罗达《闪舞》、肖邦《幻想曲F小调作曲49》、林姆斯基.高沙可夫《交响组曲薛拉萨德》、马宾 哈姆利斯《追忆》、尼尔 戴亚蒙《亲爱的卡罗莱》、莫扎特《嬉游曲第一号》。中国乐曲《战台风》、《十面埋伏》、《新疆之春》等。治疗中适合于歌唱的中文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儿童)、《虫儿飞》(儿童)、《小星星》(儿童)、《健康歌》(儿童)、《摇篮曲》、《长亭送别》、《澎湖湾》、《童年》、《宁夏》、《隐形的翅膀》、《那些花儿》、《浪花一朵朵》、《春天花会开》、《遇见》、《再靠近一点点》、《樱花草》、《朋友》、《雨人》、《真心英雄》、《我不是一百分》、《水手》、《直到世界尽头》等。4、灾后团体治疗的功能有哪些?团体治疗具有心理治疗教育学习两方面的功能,但是这两者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很多时候,他们二者是相互渗透在治疗过程中起作用的。团队治疗的教育学习功能是指一些团队活动侧重与教育目的,教给成员具体的处理技巧。团体治疗的治疗功能表现在某些团体治疗着重协助来访者解决思维、情感和行为方式等方面的问题。总体而言,团体治疗应用广泛,来访者可以在团队活动中通过指导者的指导以及其他成员的反馈,加深对自我的不断领悟,从而得到心灵的成长。与此同时,也可以通过观察和模仿他人解决问题的模式学会解决类似的问题。灾后团体治疗的功能有:情感的支持:情绪反应是受灾群众最需要处理的方面,灾后团体给参与者提供安全的环境,情感上的支持。并且根据实际情况引导参与者做出适当的情绪反应和调控情绪。认同与示范作用:灾难发生后,丧失家园的人大多处于失落的巨大压力下,在支持团体的分享过程中,能让成员认识到自己的悲伤反应与行为是正常,此外,团体成员的多元性也能够提供受灾群众观察到其他成员处理悲伤的方法。教育与学习:灾后团体提供相关的信息与讨论机会,让受灾群众学到悲伤的过程,压力管理的技巧,使他们对自己目前及未来的状况有更多的自我掌控能力。社会的支持:加强团体成员的归属感、凝聚力和团结力,使成员在团队中逐渐建立信任和友谊,并且将这种积极影响扩散到团体之外。培养和强化安全感、归属感。心理治疗:引导受灾群众对自己生命的意义与价值做更深的思考。资料来源:精神卫生科普丛书《灾难带来的痛苦》--解读应激相关障碍
师建国医生的科普号2018年07月23日 2455 1 2 -
适应性障碍如何治疗?
适应性障碍:是一种出现明显的生活改变或应激性事件(包括可能患有严重躯体疾病)之后。产生以烦恼、焦虑、抑郁等为主的情绪障碍,适应不良的行为障碍或生理功能障碍,同时伴有社会功能受损的异常状态。治疗方法:1、以心理治疗或心理-环境治疗为主,药物治疗为辅。心理治疗主要是解决患者的心理应对方式和情绪发泄的途径问题。对青少年行为问题,除个别指导外,还要进行家庭治疗,定期进行心理咨询或治疗。2、药物治疗,药物治疗的作用是加快症状的缓解,为心理治疗提供基础,药物治疗则以低剂量、短疗程为宜。a、以焦虑情绪为主,可选苯二氮卓类药如‘劳拉西泮、阿普唑仑等,也可选佐匹克隆,用药的时间不宜太长,剂量不宜过大,以防止产生依赖。b、以抑郁症状为主,应选择抗抑郁药,如SSRI类药,‘氟西丁’,舍曲林等。c、焦虑和抑郁情绪轻,而躯体不适主诉较多的适应障碍患者,可以选择‘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或‘文拉法辛’治疗。本文系靳自斌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靳自斌医生的科普号2012年10月19日 7424 0 1 -
适应障碍的主要表现
症状表现多种多样。按主要精神症状可分以下类型: 1.以情绪低落、忧伤易哭、悲观绝望等为主的抑郁型(严重者可出现自杀行为),或以焦虑、烦恼、害怕、敏感多疑、紧张颤抖、愿向别人倾诉痛苦等为主的焦虑型; 2.以逃学、矿工、斗殴、粗暴、破坏公物、目无法纪和反社会行为等为主的品行障碍型;以孤独、离群、不参加社会活动、不注意卫生、生活无规律等为主的行为退缩型;以影响学习或工作,效率下降(成绩不佳)为主的工作学习能力减弱型。 3.但许多病人出现的症状是综合性的。如一个少年和亲人分离后,表现为抑郁、易怒、不知所措和暴力行为、则根据其突出症状分型,假如无突出症状则为混合型。病人也常伴有生理功能障碍如睡眠食欲不佳等。 4.起病通常在应激性事件或生活改变发生后 1个月之内,除长期的抑郁性反应外,症状持续时间一般不超过 6个月。
许国安医生的科普号2011年09月29日 6546 1 0
适应障碍相关科普号
张蕾医生的科普号
张蕾 副主任医师
杭州市中医院
精神卫生科
2514粉丝19.9万阅读
师建国医生的科普号
师建国 主任医师
医生集团-广东
线上诊疗科
1820粉丝342.2万阅读
骆艳丽医生的科普号
骆艳丽 主任医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东院)
心理医学科
215粉丝13.5万阅读
-
推荐热度5.0张滢 副主任医师浙江省立同德医院 精神卫生科
焦虑症 46票
失眠 15票
睡眠障碍 5票
擅长:擅长与患者沟通,在应用药物的同时,注重心理疏导,疗效显著。失眠,焦虑,精神创伤,抑郁症,老年期痴呆,体臭恐惧,口臭恐惧,神经性脚臭 -
推荐热度5.0谢永标 主任医师广东省人民医院 心理精神科
抑郁症 16票
焦虑症 8票
失眠 7票
擅长:1、青少年学习困难、家庭和人际关系冲突; 2、青少年和成人生活事件带来的心理应激(如心理创伤、罹患肿瘤等); 3、对难以解释的功能性躯体疼痛、查不出原因的躯体不适等疑难疾患具有丰富诊疗经验和心理治疗技能; 4、对于双相情感障碍的长程疾病管理和家庭干预具有丰富经验; 5、对于边缘型人格障碍的综合干预具有丰富的经验; 6、对于社交恐惧症、高功能孤独症和阿斯伯格综合症的患者擅长从心理发育和认知层面评估和综合干预; 7、对于心理危机干预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8、熟悉抑郁症、焦虑症、睡眠障碍等规范系统治疗。 9、对于心理精神障碍的疑难病症开展整体医学模式的临床访谈和综合干预策略。 -
推荐热度4.7郑会蓉 主任医师广东省人民医院 心理精神科
强迫症 22票
抑郁症 7票
焦虑症 7票
擅长:强迫及相关障碍、抑郁症、焦虑症、睡眠障碍、心境障碍、青少年情绪障碍、应激障碍等各种常见及难治性精神心理障碍的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及增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