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

就诊科室: 小儿外科  新生儿外科 

+收藏
精选内容 介绍 推荐专家 推荐医院 相关问诊
目录
  • 1介绍
  • 2发病原因
  • 3症状表现
  • 4如何预防
  • 5检查
  • 6治疗方式
  • 7注意事项
  • 8预后

介绍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是一种新生儿期常见的消化道畸形,是由于新生儿胃部的幽门环形肌肉肥厚导致的幽门狭窄。

本病多见于男婴,主要症状有呕吐、脱水、腹部肿块等,通常在出生后的第 2-3 周出现典型的表现。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

浅谈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

刘备 医师 开封市儿童医院 小儿外科

发病原因

本病具体病因未明,可能与神经丛发育异常、遗传和激素紊乱等因素有关。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

肥厚性幽门狭窄系列一病因篇:什么是肥厚性幽门狭窄?

林向得 主治医师 厦门市妇幼保健院 小儿外科

症状表现

本病的主要症状有呕吐、脱水和腹部肿块等。

  • 呕吐
    这是最先出现的症状,大部分新生儿出生后 2-3 周出现呕吐,少数在出生 2-3 天后出现,极少数出生 4 个月后才出现。

    开始时为吃奶后溢奶,偶尔有呕吐,几天后出现呕吐频繁,几乎每次喂奶后就呕出,随着呕吐逐渐加重,由原本轻呕变为喷射性呕吐,后期呕吐次数减少,但呕吐时可将前几次食入的奶一并吐出,多为奶块,并且有酸味。患儿呕吐后有很强的食欲,如果再次喂奶,仍能用力吸吮。

  • 脱水
    由于长期频繁呕吐,容易导致患儿发生脱水,电解质紊乱和营养不良。可出现排尿减少、皮肤干燥、眼窝凹陷、面部脂肪消失、体重长期不增加或减轻等症状。此外,长期大量呕吐还容易引起电解质紊乱,严重者可引起碱中毒,进而导致呼吸变浅变慢甚至窒息。

  • 腹部肿块
    患儿腹部平坦,多数上腹部可见胃蠕动波(胃蠕动过程中呈现出波浪式运动),呕吐后腹部肌肉松弛明显。还可在中上腹触摸到肿块。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

浅谈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

刘备 医师 开封市儿童医院 小儿外科

如何预防

本病病因未明,尚无有效预防方式。

检查

本病一般通过体格检查、血生化检查、影像学检查等进行诊断和评估。

  • 体格检查:医生通过视诊和触诊对患儿腹部进行详细检查,从而对病情进行初步判断。

  • 血生化检查:有助于明确是否存在水电解质平衡紊乱等情况。

  • 影像学检查
    B 超:是诊断本病首选的影像学检查。

    X 线造影检查:可以发现胃扩张、胃排空延缓、幽门管腔狭窄等情况,准确率较高。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

先天性幽门肥厚性狭窄

张炳 副主任医师 福建省儿童医院 小儿外科

治疗方式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一经确诊需要尽早进行手术治疗,少数缺乏手术条件的患儿可能需要进行保守治疗。

保守治疗

对于诊断不明确、发病晚或缺乏手术条件的患儿,医生可能会建议先进行保守治疗,主要治疗措施包括以下几点:

  • 抗痉挛治疗:使用 1:1000 的阿托品溶液来解除幽门痉挛,少数轻症患者可以缓解。
  • 喂养:适当减少奶量,使用比较稠的乳液进行喂养。
  • 纠正脱水和电解质紊乱:通过补充生理盐水、补钾等措施来纠正患儿的脱水和电解质紊乱。
  • 营养支持:静脉输液补充营养,有条件的医院可以通过十二指肠管喂养。
  • 预防感染:使用抗生素药物来预防呼吸道、皮肤和中枢神经系统的感染。
  • 内镜治疗:部分患儿可能需要接受内镜下气囊扩张术治疗。

手术治疗

手术是治疗本病的主要方法,可分为传统手术治疗和腹腔镜手术治疗,腹腔镜手术具有治疗创口小,术后伤口美观,手术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

仅需脐部切口~漫谈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之腹腔镜微创治疗

陈焕 副主任医师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新生儿外科

注意事项

  • 注意保暖,预防感染,注意保持皮肤清洁,做好脐部的护理,以免发生各种皮肤感染性疾病。
  • 为避免呕吐物发生误吸,家长应保持患儿正确的体位:侧俯卧位或仰卧头偏向一侧,有呕吐时第一时间通知医务人员。
  • 术后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肺部并发症,术后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定时翻身拍背,尽早抱起患儿活动,适当刺激患儿哭闹。
  • 对术后仍有呕吐的患儿,应适当推迟进食时间,在试喂期间切勿过急过快,以免诱发呕吐。

预后

及早诊断、积极治疗对于本病非常重要。不合并其他器官畸形的患儿在手术治疗后多预后良好。

相关科普号

李晓会医生的科普号

李晓会 主治医师

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小儿内科

853粉丝48.7万阅读

杨合英医生的科普号

杨合英 主任医师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小儿外科

1770粉丝4.5万阅读

张先华医生的科普号

张先华 主任医师

湖南省人民医院

儿童急诊综合科

4242粉丝72.7万阅读

  • 1 介绍
  • 2 发病原因
  • 3 症状表现
  • 4 如何预防
  • 5 检查
  • 6 治疗方式
  • 7 注意事项
  • 8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