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好大夫在线 > 词条 > 小儿咽-结合膜热 >

小儿咽-结合膜热介绍,什么是小儿咽-结合膜热

介绍

小儿咽-结合膜热是一种由于腺病毒感染人体所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是由腺病毒 3 型和 7 型所导致。

常发生在春、夏两季,可在集体生活的儿童中引起小流行。

本病起病较急,主要症状有高热、咽痛,眼睛发红、分泌物较少、自觉痒、刺痛、流泪、水肿明显,还会伴有颈部、耳后及下颌淋巴结肿大。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

咽结膜热的临床特点

张艺伟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主治医师

发病原因

本病是由于腺病毒感染引起的:

  • 传染源:呼吸道飞沫、眼分泌物等。
  • 传播途径:粪口传播,呼吸道飞沫传播,直接接触传播。

危险因素

  • 目前认为游泳池污染与本病的传播有关。
症状表现

本病起病较急,主要症状有高热、咽痛,眼睛发红、分泌物较少、自觉痒、刺痛、流泪、水肿明显,还会伴有颈部、耳后及下颌淋巴结肿大。属于自限性疾病,病程大约一周左右,没有任何后遗症。

典型症状

  • 高热:突发出现高热,体温在 39℃ 以上并且持续时间比较长,会在 3-5 天左右。
  • 咽痛:咽喉部充血、水肿,疼痛明显。
  • 眼部症状:眼睛发红、分泌物较少、自觉痒、刺痛、流泪、水肿明显。可单眼或双眼同时发病。
  • 淋巴结肿大:常伴有颈部、耳后及下颌淋巴结肿大。
  • 消化道症状:偶尔会出现恶心、呕吐、腹痛以及腹泻等症状。
如何预防

本病主要是腺病毒感染引起的,可以通过下列方法进行预防:

  • 积极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 保持营养均衡,避免挑食,多吃蔬菜、水果,保证足够饮水,防止营养不良。
  • 换季时注意及时增减衣物。
  • 流行期要注意佩戴口罩、保持房间通风、尽量减少集体活动、注意隔离消毒,预防交叉感染。
检查

本病主要依靠病史问诊、体格检查、血常规、病毒分离等进行诊断,具体检查方法如下:

  • 体格检查:在颈部和耳后淋巴结进行触诊的时候,可以发现有淋巴结的肿大。
  • 血常规:有助于判断是否发生病毒感染。
  • 病毒分离:可以明确所染病毒的类型,但操作困难,不易进行。
治疗方式

本病具有自限性,通常一周左右即可自行痊愈。一般只要适当休息及对症处理,很快就会康复。

治疗方法包括一般治疗和药物治疗。

一般治疗

  • 补水:补充大量消耗的水分,促进新陈代谢产物的排出。

药物治疗

  • 抗病毒药:根据病情轻重不同,可以静脉点滴或口服抗病毒的药物,如新博林、利巴韦林、病毒唑等。
  • 退烧降温药:控制体温,避免由于高热而产生的惊厥或者抽搐,如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
  • 抗炎眼药:如用利福平眼药水滴眼或红霉素眼药涂眼,每日二次。
注意事项
  • 治疗期间需要多喝水,促进新陈代谢产物的排出。
  • 保持皮肤的清洁、干燥,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 穿衣服要随气候变化及时增减,防止受凉或过热,穿太多反而容易受凉。
  • 多食用容易消化吸收、富含维生素的食品,避免进食垃圾食品。
预后

本病预后较好,一般一周左右可以自愈,不遗留后遗症。

推荐医生 0位 推荐医院 0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