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肺炎是病原体引起的支气管壁和肺泡的炎症,又称为小叶性肺炎。
本病好发于 2 岁以内儿童。
主要症状有发热、咳嗽、气促、精神不振、食欲减退等。
支气管肺炎是病原体引起的支气管壁和肺泡的炎症,又称为小叶性肺炎。
本病好发于 2 岁以内儿童。
主要症状有发热、咳嗽、气促、精神不振、食欲减退等。
支气管肺炎可由各种病原体引起,最常见的为细菌和病毒,也可由细菌、病毒“混合感染”。近年来,支原体、衣原体等感染有增加的趋势。病原体常由呼吸道入侵,少数经血液循环进入肺部。常见的病原体有:
支气管肺炎患儿起病前常先有流涕、鼻塞、喷嚏、咽痛或咽部不适等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而后出现发热、咳嗽、气促、精神不振、烦躁不安、食欲减退、腹泻或呕吐等。
细菌感染者大多起病较急,症状较重;病毒感染者起病较缓慢,症状较轻。
本病经过早期、合理的治疗后,大多可以好转,但是如果治疗不及时、不彻底,或患儿有其他基础疾病,则可能引起并发症。
本病常见并发症有:脓气胸、中毒性脑病、心力衰竭。
本病主要是病原体感染引起的,可以通过下列方法进行预防:
本病主要依靠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血常规等进行诊断,具体检查方法如下:
胸部 X 线检查或 CT 扫描:有助于了解肺部病变情况,提示病原体类型,明确有无心肌炎、心包炎、胸腔积液、肺不张等并发症。但疾病早期胸部影像学可能是阴性的。
血常规:通过外周血细胞计数明确体内是否存在感染,以及是病毒感染还是细菌感染。
病情严重者还需要进行其他检查:
病毒血清学检查:有助于明确病毒种类。
痰液检查:可明确支气管肺炎是否由细菌感染引起。
血培养:明确病原体是否进入血流。
快速尿液检测:可明确是否有某些特定细菌感染,有助于确定治疗方案。
动脉血气检查:有助于判断患儿肺通气换气功能。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可进行肺泡灌洗、肺组织活检等,有助于明确病原体。
其它病原学检查:如支原体特异性抗体、冷凝结试验等,有助于支原体感染的诊断。
小儿支气管肺炎的治疗,主要包括一般治疗、对症治疗及对因治疗。出现并发症时应当进行相应的治疗。
饮食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患病期间避免吃往常没吃过或很少吃的食物。
如食欲差,则少食多餐。如有腹泻,则避免进食过于油腻、高膳食纤维的食物。
小儿支气管肺炎患儿经过积极治疗,大部分能够治愈。
部分严重患儿可能遗留慢性肺疾病,一般不影响自然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