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脑水肿临床常见,是指新生儿脑内水含量增加,导致脑容积增加的病理现象。是多种新生儿疾病的伴随症状。
主要症状有头痛、呕吐,躁动不安,嗜睡甚至昏迷。
新生儿脑水肿临床常见,是指新生儿脑内水含量增加,导致脑容积增加的病理现象。是多种新生儿疾病的伴随症状。
主要症状有头痛、呕吐,躁动不安,嗜睡甚至昏迷。
本病的发生主要与下列因素有关:
畸形:脑部导管先天性发育畸形,有可能会导致液体堆积。
颅脑损伤:
各类的颅脑损伤直接或间接造成脑挫裂伤,引起脑的水肿。
颅脑损伤并发有颅内的出血、颅内的血肿,使局部脑组织受压,也可以引起脑水肿。
颅内占位性病变:如肿瘤使周围脑组织受压或者是阻塞脑静脉的回流,静脉压力升高,产生淤血,产生脑水肿。
颅内炎症:感染以后引起的脑膜炎、脑室炎、脑脓肿以及败血症所导致的颅内弥漫性炎症,常会继发不同程度的脑水肿。
脑水肿程度跟感染的病原微生物的毒力和感染的范围有关。
脑血管病变:
急性脑供血不足或脑梗死,常会继发局限性或者广泛的脑水肿。
脑动脉瘤或动静脉畸形破裂出血,蛛网膜下腔的出血,脑室内出血或同时发生脑血管的痉挛,均可以继发脑水肿。
脑部缺氧:常见的有缺氧缺血性的脑病、呼吸窘迫等,均易导致缺氧,从而引起脑水肿。
脑部代谢性障碍:因为各种原因造成的全身性的或者局限性的脑的代谢障碍所引起的脑水肿。
本病的主要症状有头痛、呕吐,躁动不安,嗜睡甚至昏迷。
新生儿脑水肿的临床表现与成人有所不同:
头痛:婴幼儿常不能自述头痛,多表现为烦躁不安,尖声哭叫,甚至拍打头部。婴儿因前囟未闭和颅骨缝裂开,所以头痛都不如成人严重。
喷射性呕吐:颅高压刺激第四脑室底部及延髓的呕吐中枢,而引及喷射性呕吐,与饮食无关,清晨较重。
意识障碍:
婴儿会发生程度不等的障碍,躁动或者狂躁。
如果不能及时控制脑水肿,意识障碍迅速加深而进入昏迷状态。
新生儿脑水肿的预防重于治疗,具体预防方法如下:
主要在于预防围产期窒息的发生,要不断提高产科技术,及时处理宫内窘迫,尽快结束分娩。
生后窒息的婴儿:
要及时复苏,以减少缺血缺氧性脑病的发生。
保持安静与休息,保证呼吸道通畅及输氧。
维持血压、血糖、血电解质在正常范围,及时纠正酸中毒。
本病主要依靠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等进行诊断,具体检查方法如下:
如果出现新生儿脑水肿,首先需要明确病因,其次可以在医师指导下进行降低颅压治疗,积极改善临床症状。早期治疗效果好,病情严重者可能会造成不可逆的脑损害。
治疗方法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以药物治疗为主。
本病的主要治疗方法。
抗惊厥:
内环境紊乱所致惊厥:补充相应的电解质,低钙要补钙,低镁要补镁,低血糖要纠正血糖。
脑损伤所致惊厥:可以给予苯巴比妥或安定,这两种药物也可以交替使用,但是用药的过程中,一定要密切注意呼吸的改变。
降颅压:常用药物包括甘露醇,速尿等。
冬眠疗法:凡急性脑水肿伴有发热者,应使体温在 2 ~ 3 小时下降至 35 ~ 37℃,撤去冬眠药物后会逐渐复温。
症状严重者,需采取手术治疗。
新生儿脑水肿,治疗越早,损伤越小,恢复的机会越多。
早期治疗效果好,一般药物治疗后可以痊愈。病情严重者可能会造成不可逆的脑损伤,损害智力发育,影响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