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眶囊肿是一种出现在眼眶部位的良性包块,其内部是液态的脓液类物质,可在任何年龄段发病,囊肿多见于眶上缘,囊肿柔软、光滑、有弹性,不活动,无压痛。
眼眶囊肿是一种出现在眼眶部位的良性包块,其内部是液态的脓液类物质,可在任何年龄段发病,囊肿多见于眶上缘,囊肿柔软、光滑、有弹性,不活动,无压痛。
眼眶囊肿的病因包括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两方面。
先天性畸形:先天性畸形是眼眶囊肿最常见的原因,是由于先天发育畸形而引起。
其他可能会引起眼眶囊肿的病因如下,值得注意:
眼部外伤或手术后遗症:由于外伤导致表皮结构遭到破坏,可能导致表皮里面的组织受损。眼部手术后伤口对合不良,眼内结构沿着伤口不断伸延增长,也可引发本类疾病。常见疾病如眶部表皮样囊肿等。
鼻窦黏液分泌增多:鼻窦黏液分泌物增多可导致鼻窦(鼻部的正常结构)内压力增大,从而造成鼻窦壁破坏,引发本类疾病。常见疾病如眼眶黏液囊肿等。
寄生虫感染:寄生虫感染是眼眶囊肿的原因之一。寄生虫或其幼虫侵入眼眶导致眼部感染,进而出现肿物,随着肿物增大,逐渐对眼部形成压迫。常见疾病如眼眶寄生虫囊肿等。
眼眶出血:眼眶出血是眼眶囊肿的原因之一。由于外伤或自发性眼部出血后,血液或血性产物组成的肿块可导致血肿形成,血肿长期存留,被伤口周围的组织结构包围,最终形成眼眶囊肿。常见疾病如眼眶血囊肿等。本类疾病可能造成急性眶内压(眼眶内的压力)升高,影响患者正常生活。
一般而言,眼眶囊肿最常见症状是眼眶处有肿物,有些患者会有眼球突出、眼球运动障碍、视力下降等症状。
眼眶处有肿物:是眼眶囊肿最常见症状之一。患者可以用手摸到眼眶处的肿物,像个小包块一样,质地柔软,早期触摸肿物没有疼痛的感觉,后期可能会有压痛。
除了上述表现,本病还可能会出现下列症状:
囊肿较大患者可能会产生视网膜水肿、视神经萎缩、视物模糊等并发症。
本病主要依靠临床表现、视力检查综合影像学和组织病理学检查进行诊断,具体检查方法如下:
视力检查:主要目的是判断眼眶囊肿的症状以及严重程度。
组织活检病理检查:主要目的是确定病变性质。
影像学检查:
X 射线检查:主要检测目的是观察囊肿的部位,从而确定囊肿对周围组织的压迫程度以及相对位置关系,可帮助制定具体的手术治疗方案。
CT 检查:主要检测目的是观察患者眼眶有无异常的现象,以及骨质有无改变,同时观察囊性包块的包膜完整性以及囊内状态。
超声波检查:主要检测目的是查看囊肿内容物的性质。
这一大类疾病的治疗原则一般是:定期观察、及时治疗(若有变化)和防止复发。治疗手段有随访观察、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疾病治疗效果根据囊肿的不同而有差异。
当患者的囊肿增长缓慢、无明显炎症反应、无功能受损,也未影响面部美观时,可根据医生的专业建议进行随访,即先观察不治疗,定期复查即可。
抗寄生虫药:主要目的是高效、低毒驱虫,缓解相应症状。主要适用于症状较轻的眼眶寄生虫囊肿人群。常用药物包括哌嗪、左旋咪唑、噻苯咪唑等。
术后饮食:
可以正常饮食,多吃清淡、易消化类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等。
不吃腌制类食物,如咸菜、罐头等。
避免食用不卫生的食物。
尽量不要食用辛辣食物,如葱、蒜、辣椒等。
尽量不要饮用刺激性饮品,如咖啡、浓茶、柠檬水等。
普通情况下:饮食要以清淡卫生为主,多吃水果蔬菜,减少糖类、高油、高盐类食物的摄入,保证膳食平衡。饮食要干净卫生。
术后护理注意事项:
术后需要注意手术部位的清洁与消毒,不要沾水,不要洗澡,可以使用湿毛巾避开手术部位擦澡。
术后如果放置了引流管,需要将引流袋挂在易看见,不影响翻身的位置,活动时要注意避免将引流管拉出。注意引流管与伤口接触部位的洁净,防止感染。同时,需要注意引流袋的放置,引流袋位置不可高于切口平面,防止液体倒流。要防止导管受压、扭曲、折叠,在咨询过医生之后,可以定时挤压引流管,防止引流物阻塞引流管。需要咨询医生正常的引流液的状态和量,出现异常时请及时告知医生。
定期复查:
术后 1 个月需要到医院复查,由医生检查伤口愈合情况,同时复查 CT 检查等项目。
由于眼眶囊肿是一大类疾病的总称,根据具体疾病不同,治疗方法也不完全相同,因此具体复查时间需遵医嘱。
生活护理:
平时注意个人卫生清洁,防止伤口感染。平时注意多保护面部,避免手术部位受到外伤。
术后运动:
手术当天应该保持卧床休息状态。
1 天后可以进行适当活动,并根据身体状态适量进行有氧运动,运动项目主要包括快走、散步等。避免对抗性运动或球类运动,防止面部受到撞击,影响伤口恢复。
普通情况下:
无需特别注意,可以正常运动。避免劳累,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
疾病治疗效果根据囊肿的不同而有差异,囊肿较大患者可能会产生视网膜水肿、视神经萎缩、视物模糊等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