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脑膜下血肿是指硬脑膜与蛛网膜之间具有包膜的血肿,是颅脑损伤常见的继发性损害。
按发生时间,将硬膜下血肿分为:
- 急性硬膜下血肿(伤后 3 天以内)
- 亚急性硬膜下血肿(伤后 3 天至 3 周内发生)
- 慢性硬膜下血肿(伤后 3 周以上)
硬脑膜下血肿是指硬脑膜与蛛网膜之间具有包膜的血肿,是颅脑损伤常见的继发性损害。
按发生时间,将硬膜下血肿分为:
主要病因是颅脑外伤,出血来源于脑挫裂伤、脑皮质动静脉破裂或桥静脉断裂。也有少部分可与脑动脉瘤、血管畸形或其他脑血管病等自身原因有关。
具有下列危险因素的人,更容易患上硬脑膜下血肿:
急性硬脑膜下血肿一般病情危重,发展迅速,出现急性颅内压增高,意识障碍进行性加深表现,可能会出现脑疝,甚至死亡。
亚急性硬脑膜下血肿与慢性硬脑膜下血肿症状相对较缓,会出现慢性颅内压增高、偏瘫、失语或认知精神症状等一系列表现。
急性硬脑膜下血肿病情重、发展快,情况危急,救治不及时可危及生命。常见并发症包括:
硬脑膜下血肿主要是由颅脑外伤引起,同时也与不良生活方式有一定的关系。因此,除了年龄之外,多数危险因素是可以预防或控制的。做到以下几点,可以预防或延缓硬脑膜下血肿:
有颅脑损伤史,伤后立即出现昏迷并逐渐加重,或有头痛、头晕、呕吐等症状,或伤后数天至数月出现头痛、偏瘫、癫痫或精神症状。应尽早完善 CT、磁共振等辅助检查。具体检查方法如下:
对于急性硬脑膜下血肿,伤后 6 小时内通过手术清除血肿,可降低病死率,提高功能恢复率。
慢性硬脑膜下血肿一旦出现颅内压增高症状,应立即施行手术治疗,首选的方法是钻孔引流,疗效一般很好,如无其他并发症,预后多较好。
急性硬脑膜下血肿
慢性硬脑膜下血肿
硬脑膜下血肿发展可快可慢,快者可迅速危及生命,慢者可缓慢损伤颅脑,影响正常生活。及时治疗后或可恢复正常,或者大致恢复正常,但是仍然有一部分患者死亡,或呈植物状态生存,或出现神经功能障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