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纤维蛋白溶解症是指纤溶酶原被激活为纤溶酶(导致出血的物质)、或纤溶酶抑制物(减少出血的物质)减少,继而降解纤维蛋白原和其他凝血因子,造成以低纤维蛋白血症为主的低凝状态。
本病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获得性),以后天性纤维蛋白溶解症多见。
主要症状有全身或局部的出血,如皮肤、黏膜、内脏器官或伤口出血。
原发性纤维蛋白溶解症是指纤溶酶原被激活为纤溶酶(导致出血的物质)、或纤溶酶抑制物(减少出血的物质)减少,继而降解纤维蛋白原和其他凝血因子,造成以低纤维蛋白血症为主的低凝状态。
本病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获得性),以后天性纤维蛋白溶解症多见。
主要症状有全身或局部的出血,如皮肤、黏膜、内脏器官或伤口出血。
本病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获得性),其发生主要与下列因素有关:
先天性因素
后天性因素
原发性纤维蛋白溶解症表现为全身出血。严重时,可有内脏出血,甚至颅内出血。先天性的患者,常有自幼反复出现轻微外伤或手术后出血的特点。
皮肤和黏膜出血:如皮肤瘀点(红色的出血点)或大片瘀斑(暗红色或青紫色),口腔或牙龈、鼻腔出血等。
内脏出血:如大便带血、呕血(吐血)、尿中带血、阴道出血,甚至颅内出血等。
创伤后出血:受到外伤、手术切口、穿刺部位(如打针后的针眼)或拔牙后牙床渗血不止。
先天性的患者,自幼身体磕碰后出现皮肤瘀斑、皮肤破口后出血时间长,血痂不易凝固。
本病的常见并发症有:
本病可以通过下列方法进行预防:
治疗慢性肝病
若为病毒性肝炎引起,则需抗病毒治疗。
若为肝硬化引起,则进行护肝、补充蛋白等对症治疗。
肝衰竭者,需住院治疗等,以减少本病发生的风险。
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目前有效的疗法包括全反式维 A 酸治疗,大多能够得到缓解,早期治疗时发生本病的风险较高。
创伤及产后出血治疗:创口出血不止的患者和待产孕妇,需及时筛查本病。如怀疑本病,可以预防性使用抗纤溶药物,减少出血风险。
定期体检:对于合并本病相关的基因突变或有家族史的人群,需关注身体有无出血或出血后不易停止的现象,要定期体检。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本病主要依靠纤维蛋白原水平检测、纤溶酶和纤溶酶原检测、纤溶酶-α2 抗纤溶酶复合物检测、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检测、基因突变检测、凝血功能、血常规等检查进行诊断,具体检查方法如下:
原发性纤维蛋白溶解症的治疗,主要采取抗纤溶治疗和替代治疗。
替代治疗包括输注冻干人纤维蛋白原或新鲜冰冻血浆,疗效较好。
输注冻干人纤维蛋白原
适应证:可用于低纤维蛋白原,包括先天性纤维蛋白原减少或缺乏症,或严重肝脏损伤、肝硬化、产后大出血等。
效果:能迅速提高体内纤维蛋白原水平,降低出血风险。
输注新鲜冰冻血浆
是原发性纤维蛋白溶解症的常用治疗措施,能迅速纠正低纤维蛋白原血症,并补充凝血因子,从而降低出血风险。
用药注意事项
口服抗纤溶药物者,须每隔 2~3 天复查。
须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如血栓形成、腹泻等;若出现肢体肿胀、疼痛等,应及时去正规医院就诊。
复查
无出血者,可以 1~3 个月到医院复查 1 次,主要复查凝血功能、纤维蛋白原、血常规等。
有出血表现者,须每个月到血液专科门诊遵医嘱完善专科检查,如纤溶酶复合物检测等。
饮食:不吃坚硬的食物,如坚果、核桃、骨头等。
运动
疾病稳定期,可以适当锻炼,选择散步、快走等低强度运动。
卧床者,可在床面活动肢体及床边走动,不做剧烈活动,如跑步、打球等。
大小便
多吃蔬菜、水果等,保持大便较软、易解出,避免用力排便。
如大便干燥或排便困难,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软化大便药物(如乳果糖等)。
若不接受正规治疗,可因各个部位出血而对身体造成损害。若为颅内出血或中枢神经系统出血,可能导致死亡。
经过及时的正规治疗后,大多预后较好,出血风险较小,能够长期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