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中朝医生简介

医生信息来自医院官网公示信息或医生本人提供
平台受限于更新时效,可能出现信息更新不及时的情况
吴中朝

吴中朝

信息 纠错

主任医师 教授

医生主页

寄语

患者的健康,就是我的工作期望! 为您与您家人及每一位朋友健康而努力 愿此窗口成为您与您家人及每一位朋友健康明媚春天的百花园地!

寄语
患者的健康,就是我的工作期望! 为您与您家人及每一位朋友健康而努力 愿此窗口成为您与您家人及每一位朋友健康明媚春天的百花园地!

专业方向

针灸科

专业擅长

诊治疼痛性病症、代谢性疾病产(“五高”等)、养生保健、美容、减肥、老年病、男科病、脑病及疑难杂症

执业地点

  • 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医院针灸科
  • 北京中研集团东城中医医院针灸科
  • 北京固生堂京广顺中医医院针灸科

个人简介

吴中朝,男,专家门诊及疼痛(附亚健康)科,医学博士学位,中央保健会诊专家,国家级名老中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本科为南京中医学院中医系中医专业五年制本科毕业,并先后分别攻读针灸硕士与博士研究生。曾先后任科室副主任、主任、门诊部主任、临床医学院副院长、医院常务院长、针灸研究所副所长等职。
为《中医杂志》、《中西医结合杂志》、《中国针灸》、《针刺研究》等编委或主审专家。
在中医、针灸等临床工作的同时,长期为国内外学术团体、教学单位及广大民众进行以中医类养生保健为主要内容的学术讲座与科普宣传,深受大家好评。先后应邀出访数十个国家与地区进行中医针灸等学术活动、临床医疗、标准制定等。
中央电视台中华医药、健康之路、科技之光节目;北京电视台养生堂等节目的主讲专家。共进行过十余期的电视节目播讲,受众广泛,以其专业性、科普性、趣味性、新颖性、实用性而评价很高。
为中国政府针灸申遗专家、多个国际标准制定的中国专家及世界卫生组织的特聘专家。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先后主持与参加各类课题研究20余项。其中,作为课题负责人先后主持世界卫生组织、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基金项目等10余项。其中所主持“艾灸对老年人血液净化作用研究”曾获省级科技进步一等奖。其他获奖项目,分别获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针灸学会、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等一、二、三多项。
曾作为世界卫生组织中国专家、国际ISO与TC249中国专家作有关传统医学国际标准的制定与审核。在国际期刊有SCI文章发表。在国内核心期刊先后发表专业论文100余篇,主编学术著作近20余部,出版挂图多套。
从事临床、教学、科研工作40余年。曾受国家卫生部派遣或有关国家邀请,多次赴外医疗与讲学。长期担任国内外本科生、研究生、进修生临床课与理论课教学。具体指导研究生学习与研究,教学效果好。能熟练利用英语、日语,临床对外带教。
在长期从事中医及针灸的临床工作中,既能继承传统的中医药的精髓,又能不断开拓创新。理论基础扎实、临床功底深厚,具有较高医疗经验和较深的学术造诣。在诊治痛证、代谢性疾病(“五高”等)、养生保健、美容、减肥、老年病、男科病、杂病及疑难病症等方面有独到的经验。
在临床方面有丰富的诊治经验、扎实的临床功底、个人创新的诊疗理念与技术。善用针灸结合、针药结合、内外并治,针灸药三位一体结合应用等,并在应用特殊针法、治法方面有独到的经验。在经筋理论的临证活用、枕项功能带与背俞功能学说的创立、多种针法、灸法、药物制剂形式杂合,西医临床理论的临床合用、毫针、火针、头针、耳针、穴位注射、穴位埋线等方面,有理论、有实践,有经验,有传承,有创新,治法与疗效优势突出。

社会任职

中国中药协会内外并治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针灸学会经筋诊治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艾灸分会会长
北京市针灸学会副会长
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传承指导老师
全国名老中医吴中朝传承工作室指导老师
国家中医管理局中医科普巡讲专家
国家科普健康专家库首批专家成员

获奖荣誉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科研成果

先后主持与参加各类课题研究20余项。其中,作为课题负责人先后主持世界卫生组织、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基金项目等10余项。其中所主持“艾灸对老年人血液净化作用研究”曾获省级科技进步一等奖。其他获奖项目,分别获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针灸学会、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等一、二、三多项。
曾作为世界卫生组织中国专家、国际ISO与TC249中国专家作有关传统医学国际标准的制定与审核。在国际期刊有SCI文章发表。在国内核心期刊先后发表专业论文100余篇,主编学术著作近20余部,出版挂图多套。

获奖情况:
主持江苏省教育委员会自然科学基金“艾灸对老年人血液净化作用研究”,荣获1997年度获江苏省中医药科技成果一等奖,排名第一。证书编号:9708-1。
2002-2005 作为主研人员参加的科技部“国际标准《经穴定位》”课题荣获中医科学院2006年科技进步一等奖。
2004-2006 作为主研人员参加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项目“腧穴定位国际标准”,荣获中国中医科学院科技技进步一等奖(编号:2006-23-1-3),
“腧穴定位国际标准”,2007年度荣获中国针灸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证书编号:ZJ2008016-2-04。
“针灸单穴主治作用临床评价的系列研究“获教育部科技成果”,荣获北京中医药大学科学技术一等奖:证书编号:2009-BZY-K-02-46。
所参加的“《穴典》39个针灸单穴主治作用的临床再评价”获2010年中国针灸学会科学技术奖项二等奖。证书编号360-10-20130001-46。
“临床病症针灸治疗指南”,荣获中国针灸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证书编号:ZB2016001-1-07。
“艾灸的辨证效应、时程效应及对老年人血液净化用综合研究”,荣获中国民族医药学会三等奖,排名第一。证书编号:2017-03-06 ZYI-37。排名第一。
“‘气候变化对地下水综合影响’子项目--高氟水中毒症中医药干预研究” 荣获中国民族医药学会二等奖,排名第一。证书编号:2019-02-06。排名第一。

进修经历

1983年5月-1984年5月

上海龙华医院,上海针灸经络研究所

辅导医生:5

工作经历

1997年3月-至今

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医院 科主任、门诊部主任,常务副院长、副所长

1983年9月-1997年2月

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 科主任、副院长

教育经历

博士

1992-1995 南京中医药大学 中医针灸

硕士

1986-1989 南京中医药大学 中医针灸

本科

1978-1983 南京中医药大学 中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