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会文医生简介

医生信息来自医院官网公示信息或医生本人提供
平台受限于更新时效,可能出现信息更新不及时的情况
陈会文

陈会文

信息 纠错

主任医师 教授

医生主页

寄语

以最小的创伤、最少的代价,铺设一条身心健康的生活之路是我的工作!

寄语
以最小的创伤、最少的代价,铺设一条身心健康的生活之路是我的工作!

专业方向

小儿心外科

专业擅长

主要从事先心病的外科治疗和基础研究,包括各种简单和危重复杂先心病、 微创手术、 镶嵌手术 ,以及人工辅助生殖婴儿先心病、先心病的基因检查和评估、孕期胎儿和母体咨询等。
熟练掌握各种先心病的诊治,能独立完成各病种手术。已累积独立主刀手术5000余例,年主刀手术150-200例,其中最大年龄18岁,最小年龄7天,最低体重1.2公斤。开展国内首例Yasui手术治疗主动脉弓中断合并左心室流出道梗阻,填补国内空白。开展国内首例非体外循环下纠治弯刀综合征。

治疗经验

根据部分线下就诊患者的数据统计

  •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 1447例
  • 小儿房间隔缺损 210例
  • 小儿室间隔缺损 173例
  • 先天性心脏病 166例
  • 心脏病 127例
  • 房间隔缺损 61例
  • 卵圆孔未闭 33例
  • 主动脉瓣狭窄 25例
  • 胎儿先心病诊断 24例
  • 肺静脉异位引流 16例
  • 三房心 7例
  • 晕厥 3例

执业地点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心胸外科
  • 贵州省人民医院胸外科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贵州医院小儿胸外科

个人简介

陈会文,男,小儿心脏外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临床研究中心主任、儿科人工智能临床应用及研发中心副主任。

上海市领军人才、上海市卫健委优秀学科带头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高峰高原计划“研究型医师”、国家心血管病专业质控中心质控专家工作组成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母婴心脏病分会会员、亚洲心脏瓣膜学会会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议人。

2009年-2011年上海市卫计委先进工作者,记行政大功一次。2006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百人计划”。2010年上海儿童医学中心EPT(优秀人才)计划。

2006/8-2006/10,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附属National wide儿童医院,访问学者
2008/10,香港中文大学,亚洲心胸外科医师资格培训
2011/8-2012/8, 美国斯坦福大学附属Lucile Packard儿童医院,客座副教授
2016/9,法国巴黎公立医院临床研究培训
2019/3,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临床研究培训

联系方式: 个人网站 chenhuiwen.haodf.com

社会任职

中华医学会 委员
中华医学会心胸外科分会青年委员会副秘书长
上海市卫计委青年人才基金奖励基金会“银蛇奖”管委会 副主任委员
中国整形美容协会干细胞研究与应用分会第一届理事
上海市医学会医学科研管理专科分会第八届委员会临床研究管理学组成员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届临床医学与临床研究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体外循环》编委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编委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编委
《体外循环杂志》编委
《心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编委
《Ann Thorac Surg》、《 Eur J Cardiothorac Surg》、《Artifical Organs》、《Heart》等杂志审稿人

获奖荣誉

2011年获得第十三届上海市青年医务工作者最高奖“银蛇奖”
获得2017、2016年华夏医学奖
2012年第七届"宋庆龄儿科医学奖"
2013年新华集团"医疗成果"奖
2011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2010年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
2010年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2009年上海市医学科技奖三等奖
2009年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胸心血管外科学术会议全国青年心胸外科医师最高奖“菁英”奖
2008年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胸心血管外科学术会议青年医师论坛二等奖

科研成果

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52篇,包括心血管领域顶级杂志Circulation及心胸外科手术专业领域顶级杂志Journal of Thoracic and Cardiovascular Surgery和European Journal of Cardio-thoracic Surgery等。
目前负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委等局级以上课题10项。
代表论文:
中文
[1]. 《混合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的外科治疗》.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1-6[2020-02-27].
[2].《肺静脉狭窄猪模型的建立》.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2019,26(10):1008-1013.
[3].《基于文丘里效应自身动力性Fontan的数值模拟》.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2019,26(09):895-898.
[4].《心脏干细胞治疗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2017,24(12):983-987.
[5].《婴幼儿主动脉弓中断的一期纠治》.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2017,24(08):589-593.
[6].《Yasui手术治疗主动脉弓中断合并严重左心室流出道梗阻1例》.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2017,33(6):372-373.
[7].《1.5片法与改良单片法纠治完全性房室间隔缺损的病例对照研究》.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2017,24(05):350-354.
[8].《单中心116例一期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的临床研究》.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2016,23(02):142-146.
[9]. 《内脏异位综合征心血管畸形的解剖特征和Fontan手术的疗效观察》.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2015,22(08):729-733.
[10].《全腔静脉-肺动脉直接吻合术中期效果的临床研究》.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2,6(22):7062-7065.
[11]. 《TBX5及其网络分子与室间隔发育的相关性》.国际心血管病杂志,2012,39(05):275-278.
[12].《年龄大于3周的室间隔完整的完全性大动脉转位患儿行大动脉调转术后疗效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31(09):1250-1253.
[13].《心外自身全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TCPA)临床研究》. 中华医学会(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小儿外科学术会论文集.中华医学会(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学分会:贵州省科学技术协会,2010:55-56.
[14].《自身全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TCPA)的临床研究》. 中华医学会(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小儿外科学术会论文集.中华医学会(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学分会:贵州省科学技术协会,2010:75.
[15].《对法洛四联症中右心室流出道梗阻的再认识》.心肺血管病杂志,2009,28(05):297-300.
[16].《不同手术径路纠治法洛四联症的围术期结果比较》.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2009,16(02):94-97.
[17].《对法洛四联症中室间隔缺损的临床解剖和外科修补再评价》.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2008(02):101-103.
[18].《对法洛四联症中右心室流出道梗阻的再认识》. 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胸心血管外科学术会议暨2007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青年医师论坛论文集心血管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学分会:中华医学会,2007:148.
[19].《对法洛四联症中室间隔缺损的临床解剖和外科修补再评价》[C]. 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胸心血管外科学术会议暨2007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青年医师论坛论文集心血管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学分会:中华医学会,2007:148.
[20].《连续浅缝法修补膜周型室间隔缺损》.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2007(01):13-15.
[21].《圆锥隔心室型室间隔缺损的病理解剖和外科纠治》.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2006(04):220-222.
[22].《室间隔缺损病理解剖分类的再认识》.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2006(02):89-93.
[23].《 Gore-tex管道重建前向性肺循环姑息性治疗法洛四联症合并肺动脉闭锁》.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2006(02):73-75.
[24].《肌部室间隔缺损类型与外科纠治方法探讨》.临床儿科杂志,2005(12):845-847.
[25].《室间隔缺损病理解剖分类再认识》. 浙江省医学会胸心外科学分会.第八届华东六省一市胸心血管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浙江省医学会胸心外科学分会: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2005:130-131.
[26]. 《左肺反向循环逆转肺动脉高压的的机制》.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2005(02):148-150.
[27]. 《双向上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2004(03):215-218.
[28]. 《肺动脉闭锁伴大型主肺动脉侧支的单源化手术治疗》.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2014年5期.
[29]. 《大鼠深低温停循环模型的建立》.临床儿科杂志,2003,21(6):368-370.
[30]. 《核转录因子kappaB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上海医学,2003,26(5):367-369.
[31].《左肺血流逆行循环的动物模型研究》.临床儿科杂志,2002,20(6):369-371.
[32].《年龄与双向腔肺吻合术后发绀改善的早期临床研究》.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2003,19(2):69-71.
[33].《温血诱导及终末再灌注对未成熟心肌保护的实验研究》.上海医学,1997,020(009):518-520.
[34].《氨基酸对未成熟心肌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1998,14(5):311-313.
[35].《未成熟心肌保护的实验研究》.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上海交通大学;上海第二医科大学,1997.
[36].《氨基酸强化温血诱导及再灌注对未成熟心肌保护的实验研究》.上海医学,1998:203-205.
[37].《谷氨酸保护未成熟心肌的实验研究》.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1997:161-163.
英文
[1].Zhu F, Shi G, Wen C, Zhang Q, Fu Q, Liu J, Zhu Z, Chen H. Hemodynamic Effects of A Simplified Venturi Conduit for Fontan Circulation: A Pilot, In Silico Analysis. Sci Rep. 2020 Jan 21;10(1):817.
[2].Lv J, Liu W, Shi G, Zhu F, He X, Zhu Z, Chen H. Human cardiac extracellular matrix-chitosan-gelatin composite scaffold and its endothelialization. Exp Ther Med. 2020 Feb;19(2):1225-1234.
[3].Wang B, Shi G, Zhu Z, Chen H, Fu Q. Sexual difference of small RNA expression in Tetralogy of Fallot. Sci Rep. 2018 Aug 27;8(1):12847.
[4].Liufu R, Shi G, Zhu F, Guan Y, Lu Z, Chen W, Zhu Z, Chen H. Superior Approach for Supracardiac Total Anomalous Pulmonary Venous Connection. Ann Thorac Surg. 2018 May;105(5):1429-1435.
[5].Response by Chen to Letters Regarding Article, "Total Anomalous Pulmonary Venous Connection: The Current Management Strategies in a Pediatric Cohort of 768 Patients". Circulation. 2017 May 30;135(22):e1095-e1096.
[6].Shi G, Zhu Z, Chen J, Ou Y, Hong H, Nie Z, Zhang H, Liu X, Zheng J, Sun Q, Liu J, Chen H, Zhuang J. Total Anomalous Pulmonary Venous Connection: The Current Management Strategies in a Pediatric Cohort of 768 Patients. Circulation. 2017 Jan 3;135(1):48-58.
[7].Shi G, Zhu Z, Chen H, Zhang H, Zheng J, Liu J. Surgical repair for primary pulmonary vein stenosis: Single-institution, midterm follow-up. J Thorac Cardiovasc Surg. 2015 Jul;150(1):181-8.
[8].Shi G, Chen H, Hong H, Zhang H, Zheng J, Liu J, Xu Z. Results of one-and-a-half-patch technique for repair of complete atrio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 with a large ventricular component. Eur J Cardiothorac Surg. 2015 Mar;47(3):520-4.
[9].Shi G, Chen H, Sun Q, Zhang H, Zheng J. Mattress Stitch--A Modified Shallow Stitching in the Surgical Closure of Large Perimembranous 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 in Infants. Ann Thorac Cardiovasc Surg. 2015;21(3):282-8.
[10].Shi G, Chen H, Jinghao Z, Zhang H, Zhu Z, Liu J. Primary complete repair of interrupted aortic arch with associated lesions in infants. J Card Surg. 2014 Sep;29(5):686-91.
[11].Chen H, Hong H, Zhu Z, Lu Y, Sun Q, Liu Y, Liu J. Extracardiac Fontan with direct cavopulmonary connections: midterm results. Eur J Cardiothorac Surg. 2013 Feb;43(2):318-23.
[12].Chen H, Zhang H, Hong H, Zhu Z, Liu J. Outcome of continuous cerebral and myocardial perfusion under mild hypothermia for aortic coarctation with 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 repair. J Card Surg. 2013 Jan;28(1):64-9.
[13].Liu J, Hong H, Zhu Z, Lu Y, Chen H. Extracardiac fontan with direct cavopulmonary connections: midterm results. World J Pediatr Congenit Heart Surg. 2012 Apr 1;3(2):201-5.
[14].Chen H, Xu Z, Wang S, Shen J, Zhang Z, Hong H. Eisenmenger 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 classification, morphology, and indications for surgery. Pediatr Cardiol. 2011 Jan;32(1):17-23.
[15].Chen H, Liu J, Gao W, Hong H. Late complete atrioventricular block and tricuspid regurgitation after percutaneous closure of a perimembranous 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 J Thorac Cardiovasc Surg. 2010 Sep;140(3):e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