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炳生医生简介
医生信息来自医院官网公示信息或医生本人提供
平台受限于更新时效,可能出现信息更新不及时的情况
梁炳生
信息
纠错
主任医师 教授
医生主页
寄语
骨与软组织修复重建的目标 医疗质量好 服务态度好 病友满意度高!
寄语
骨与软组织修复重建的目标 医疗质量好 服务态度好 病友满意度高!
专业方向
骨科
专业擅长
1.手腕肘足踝损伤功能修复与重建,神经肌腱损伤修复,小儿手足畸形矫治;
2.四肢、骨盆、脊柱骨折治疗,髋部骨折固定与微创技术髋关节置换等疾病治疗;
3.四肢神经、血管、肌肉、皮肤软组织损伤修复;
4.四肢骨髓炎、骨折不愈合假关节、四肢畸形等疑难疾病地诊断处理;
治疗经验
根据部分线下就诊患者的数据统计
骨折 288例
手外伤 260例
踝部扭伤 80例
韧带损伤 79例
腕管综合征 75例
疼痛 70例
关节痛 46例
尺神经损伤 45例
腱鞘炎 44例
颈椎病 32例
骨质增生 28例
骨髓炎 26例
股骨头坏死 24例
关节损伤 20例
足部骨折 18例
骨肿瘤 11例
锁骨骨折 8例
执业地点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骨科
个人简介
梁炳生,男,骨科、周围神经、手足外科专业 ,历任: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骨科住院医师、总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80余名;1986年赴上海华山医院手外科进修学习师从顾玉东院士,掌握了系统的骨显微手外科专业知识、断肢(指)再植、组织移植等疑难手外科疾病的诊断治疗。
1995年在全国率先开展了骨科手外科疑难病症治疗。例如:带血管腓骨移植治疗假关节;大网膜移植治疗骨髓炎,淋巴肿治疗等。
1996年赴日本留学,师从日本大宫市医院骨科代田雅彦教授,学习并掌握了国际最新的骨科专业理论及专业技能。从事骨科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30余年,长期致力于骨科专业,形成了以骨科显微外科及手足外科学为专业方向,以肢体修复与功能重建为主攻目标的专业特色。在断肢(指)再植与再造、肩肘腕手足外伤修复与重建、臂丛及周围神经血管肌腱损伤修复、小儿手足畸形矫治,骨髓炎、四肢骨折不愈合假关节、皮肤软组织缺损、陈旧性骨折畸形矫正等方面具有特长。
多次参加国际学术大会,并大会发言和论文交流,学术专业水平跟踪国际前沿。
社会任职
《中华手外科杂志》《中国实用手外科杂志》《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实用骨科杂志》编委、常务编委。
获奖荣誉
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山西省医学学科带头人导师
山西省名医
山西省劳模
全国白求恩式好医生
获“山西省青年科学奖”
“青年医学家”
“山西省优秀专家”
“全国中青年医学科技之星”
“山西省科技功臣”
“中央联系的高级专家”
近年来主持和参加科研课题12项,分别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
1994年在国内率先开展了《撕脱断指再植研究》,并获得山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1997年主持完成了“晚期肢体淋巴水肿治疗的研究”和“动静脉转流组织移植的实验研究与临床应用”获山西省科技进步应用二等奖。
2002年在国内率先开展了“臂丛根性撕脱伤显微神经移位治疗的研究”,并获得山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主持完成了“旋髂血管皮瓣移植的临床研究”应用于急症和晚期拇手指缺损的再造,成功率达98.73%,获山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科研成果
发表SCI论文6篇,在国内专业杂志发表相关论文100余篇,
主编专著3部,
获得科研专利4项,
主持或合作国家自然基金课题4项,主持研究的“异体得全组织移植再造手”项目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2011年在国内率先开展《失神经骨骼肌萎缩分子机制研究与临床观察》,并承担国家自然基金一项,在失神经骨骼肌萎缩这一国际难题领域方面取得重要进展。深入研究了失神经骨骼肌萎缩过程中调节蛋白质萎缩的关键因素,证实了蛋白质降解过程中两个关键因子FOXO3a、MuRF1在延缓失神经骨骼肌萎缩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通过研究骨骼肌特异性miR-1和miR-133a在失神经萎缩过程中的表达规律及miR-1和miR-133a对成肌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证实了miR-1和miR-133a在骨骼肌萎缩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
以第一申请人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省部级重点项目10项,基金总额400余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