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又文医生简介

医生信息来自医院官网公示信息或医生本人提供
平台受限于更新时效,可能出现信息更新不及时的情况
刘又文

刘又文

信息 纠错

主任医师 教授

医生主页

寄语

以德为先,技必随之 医德是医学的灵魂和源头,也是现代医院发展的动力所在,我们要永远把它作为最神圣的东西予以敬仰和守望。 髋部损伤二科是共青团中央授予的青年文明号单位、中德友好医院合作示范病区。全科医务人员注重临床与科研同步发展,不断与德国、俄罗斯、澳大利亚、新加坡、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进行学术交流。主要收治新鲜及陈旧髋臼、股骨颈、股骨转子间、股骨干等髋关节周围骨折及各种股骨头疾患,尤其在青壮年股骨颈陈旧性骨折的保髋治疗方面疗效卓著;在省内率先开展微创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表面髋关节置换术,每年实施一千余例髋关节初次置换术、上百例人工髋关节翻修手术,注重骨科术后功能恢复及后遗症的预防,最大限度减少骨伤并发症;其中股骨头坏死愈胶囊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药理和临床研究”课题荣获2014年度河南省中医药科学技术成果奖一等奖。“髓芯减压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联合中药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研究”课题荣获2014年度河南省中医药科学技术成果奖二等奖。“经皮穿针外支架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不稳定型骨折的临床研究”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股骨头坏死塌陷预知及关节牵开成型器的研制”、“前方髂股入路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应用”、“平乐正骨手法复位微创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间粉碎性骨折”获中国中西医结合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髋部疾病研究治疗中心成立,本中心整合了髋部损伤一科、二科、三科、四科、股骨头坏死科和郑州院区髋部损伤科,设床位200余张,中心竭诚为广大患者提供优质服务。

寄语
以德为先,技必随之 医德是医学的灵魂和源头,也是现代医院发展的动力所在,我们要永远把它作为最神圣的东西予以敬仰和守望。 髋部损伤二科是共青团中央授予的青年文明号单位、中德友好医院合作示范病区。全科医务人员注重临床与科研同步发展,不断与德国、俄罗斯、澳大利亚、新加坡、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进行学术交流。主要收治新鲜及陈旧髋臼、股骨颈、股骨转子间、股骨干等髋关节周围骨折及各种股骨头疾患,尤其在青壮年股骨颈陈旧性骨折的保髋治疗方面疗效卓著;在省内率先开展微创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表面髋关节置换术,每年实施一千余例髋关节初次置换术、上百例人工髋关节翻修手术,注重骨科术后功能恢复及后遗症的预防,最大限度减少骨伤并发症;其中股骨头坏死愈胶囊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药理和临床研究”课题荣获2014年度河南省中医药科学技术成果奖一等奖。“髓芯减压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联合中药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研究”课题荣获2014年度河南省中医药科学技术成果奖二等奖。“经皮穿针外支架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不稳定型骨折的临床研究”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股骨头坏死塌陷预知及关节牵开成型器的研制”、“前方髂股入路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应用”、“平乐正骨手法复位微创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间粉碎性骨折”获中国中西医结合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髋部疾病研究治疗中心成立,本中心整合了髋部损伤一科、二科、三科、四科、股骨头坏死科和郑州院区髋部损伤科,设床位200余张,中心竭诚为广大患者提供优质服务。

专业方向

中医骨科

专业擅长

治疗各种复杂髋臼、股骨颈、股骨转子间、股骨干等髋关节周围骨折;对股骨头坏死塌陷早期诊断、治疗与预防方面有深入研究,在青壮年股骨颈陈旧性骨折股骨颈重建及髋关节发育不良髋关节重建方面有独到经验;施行的外侧小切口微创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具有创伤小、痛苦少、恢复快的优点,并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失败全髋关节翻修方面经验丰富。

执业地点

  • 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髋关节外科诊疗中心

个人简介

刘又文,主任医师,教授,髋部疾病研究治疗中心主任,髋部损伤二科科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获“特级名医”、“河洛名医”、“河南省名中医”等称号。成功完成髋部手术8000多例,髋关节置换手术近2000例。
兼任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骨科微创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骨科专业委员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第三届委员会委员
中国生物材料学会骨科修复材料与器械分会委员
中欧骨科学术交流委员会河南省分会常务理事
中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分会关节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骨科创伤工作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关节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保髋工作组委员
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关节外科学组髋关节外科学会委员
河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骨科微创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河南省医学会骨科分会骨坏死与关节修复重建学组副组长
河南省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关节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编委。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一项,河南省科研项目4项,发表专著5部,学术论文100余篇,被SCI收录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