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建勇医生简介

医生信息来自医院官网公示信息或医生本人提供
平台受限于更新时效,可能出现信息更新不及时的情况
杨建勇

杨建勇

信息 纠错

主任医师 教授

医生主页

寄语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介入科简介 介入放射专科成立于1996年,是广东省最早成立的介入放射专科之一。目前本专科为全国介入放射学组副组长单位,教育部博士、硕士学位授予点,并设有博士后流动站。有国家二级教授1名、正教授3名,副高职称5名,副主任护师1名,其中博士生导师1名,硕士生导师7名,医护人员近40名。 经过近二十年的努力,专科在临床、教学、科研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综合实力一直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其临床研究成果对肾动脉狭窄、部分良恶性肿瘤、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布加氏综合征、腰椎间盘突出症等疾病的治疗做出过开拓性贡献。本专科目前为国内开展介入手术种类最多的科室之一,其中年住院病人总数、年介入手术量、疾病治愈率等指标居国内领先水平。自成立以来,本专科共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省部级基金项目15项;发表SCI收录论著11篇,发表中文核心期刊收录论著172篇;获省部级、市级、校级科技进步奖项8项。同时还长期承担中山大学医学本科生、8年长学制、硕士生及博士生的临床教学任务,至今已培养介入放射学硕士研究生17名、博士研究生23名,自主及合作培养博士后4名。

寄语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介入科简介 介入放射专科成立于1996年,是广东省最早成立的介入放射专科之一。目前本专科为全国介入放射学组副组长单位,教育部博士、硕士学位授予点,并设有博士后流动站。有国家二级教授1名、正教授3名,副高职称5名,副主任护师1名,其中博士生导师1名,硕士生导师7名,医护人员近40名。 经过近二十年的努力,专科在临床、教学、科研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综合实力一直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其临床研究成果对肾动脉狭窄、部分良恶性肿瘤、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布加氏综合征、腰椎间盘突出症等疾病的治疗做出过开拓性贡献。本专科目前为国内开展介入手术种类最多的科室之一,其中年住院病人总数、年介入手术量、疾病治愈率等指标居国内领先水平。自成立以来,本专科共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省部级基金项目15项;发表SCI收录论著11篇,发表中文核心期刊收录论著172篇;获省部级、市级、校级科技进步奖项8项。同时还长期承担中山大学医学本科生、8年长学制、硕士生及博士生的临床教学任务,至今已培养介入放射学硕士研究生17名、博士研究生23名,自主及合作培养博士后4名。

专业方向

医学影像科

专业擅长

原发性与转移性肿瘤的分子靶向治疗、介入治疗及综合性治疗;动脉闭塞性疾病及门脉高压症的介入治疗;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症的介入治疗

执业地点

  •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射科
  •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射介入专科

个人简介

杨建勇,男,主任医师,教授,汉族,1959年7月生,湖北武汉人,1995年德国海德堡大学医学院毕业并获医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山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介入学(肿瘤介入科、放射介入科)学科带头人。

医疗专长
肿瘤性疾病的分子靶向治疗、介入治疗及综合性治疗;门脉高压症的介入治疗;布加氏综合征的介入治疗;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症的介入治疗。

主要研究方向
良恶性肿瘤介入治疗及综合治疗;门脉高压症的介入治疗;子宫肌瘤及子宫腺肌症的介入治疗。

社会任职

中华介入放射学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癌症研究基金会介入委员会常委
广东医学会放射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介入放射学专业学组副组长
影像医学与介入放射学杂志主编
中华放射学杂志编委
介入放射学杂志副主编
临床放射学杂志编委
实用放射学杂志编委
广东医学杂志特约审稿员
现代临床医学生物工程学杂志编委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编委
中国医疗专家编委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编委
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评审专家
广东省医疗事故鉴定专家库成员

获奖荣誉

1.椎间盘突出症介入治疗的临床研究 广东省科学进步三等奖(2000年)
2.感染经皮穿刺病灶清除术 广东省科学进步三等奖(2001年)

科研成果

一、科研基金
1.项目编号30070235:肝癌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磁共振扩散成像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项目编号 30270417:门脉高压症的肝动脉和门静脉灌注CT成像实验及临床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3.项目编号 30870692:热碘油阿霉素乳剂联合GM-CSF/IL-2缓释微球(原位疫苗)治疗和预防肝癌复发的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4.项目编号 81071247:经肝动脉联合应用沙培林和免疫活性淋巴细胞治疗肝癌的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5.项目编号 81171442:经子宫动脉移植BMSCs联合静脉注射Lipo-PGE1治疗UAE子宫内膜损伤的实验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二、论著
1.Zhuang WQ, Tan GS, Guo WB, Yang JY. A Pilot Study of Uterine Artery Embolization with Tris-Acryl Gelatin Microspheres in Guinea Pigs. Cardiovasc Intervent Radiol. 2011 2011-06-28.
2.Li JP, Chu JP, Oh P, et al. Characterizing clinicopathological findings of 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for Wilms tumor. J Urol. 2010 2010-03-01;183(3):1138-44.
3.Yu SP, Chu GL, Yang JY, He L, Wang HQ. Direct intrahepatic portocaval shunt through transhepatic puncture via retrohepatic inferior vena cava: applied anatomical study. Surg Radiol Anat. 2009 2009-06-01;31(5):325-9.
4.Li JP, Chu JP, Yang JY, Chen W, Wang Y, Huang YH. Preoperative transcatheter selective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in treatment of unresectable hepatoblastoma in infants and children. Cardiovasc Intervent Radiol. 2008 2008-11-01;31(6):1117-23.
5.Chu JP, Chen W, Li JP, et al. Clinicopathologic features and results of 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for osteosarcoma. Cardiovasc Intervent Radiol. 2007 2007-03-01;30(2):201-6.
6.Chen W, Chu J, Yang JY, et al. Endovascular stent placement for the treatment of nutcracker phenomenon in three pediatric patients. J Vasc Interv Radiol. 2005 2005-11-01;16(11):1529-33.

三、专著
1.介入放射学(高等医学院校新世纪教材) 科学出版社 主编
2.介入放射学理论与实践 科学出版社 主编
3.介入放射学临床实践 中国科学出版社 主编
4.腹部外科影像诊断与介入治疗学班人民卫生出版社 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