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赞医生简介

医生信息来自医院官网公示信息或医生本人提供
平台受限于更新时效,可能出现信息更新不及时的情况
陈赞

陈赞

信息 纠错

主任医师 教授

医生主页

寄语

线下想找我(陈赞大夫)看病、做手术如何预约? 1、线上问诊之后,需要到线下面诊/手术治疗的患者,患者可以提出诉求,团队助手会与根据您的情况赠送我(陈赞大夫)的线下面诊的免费加号机会。 2、我(陈赞大夫)的个人工作室(北京天坛普华医院)门诊时间为周三晚间,面诊、主刀手术(等待时长1-2周)均为我本人,请放心预约!

寄语
线下想找我(陈赞大夫)看病、做手术如何预约? 1、线上问诊之后,需要到线下面诊/手术治疗的患者,患者可以提出诉求,团队助手会与根据您的情况赠送我(陈赞大夫)的线下面诊的免费加号机会。 2、我(陈赞大夫)的个人工作室(北京天坛普华医院)门诊时间为周三晚间,面诊、主刀手术(等待时长1-2周)均为我本人,请放心预约!

专业方向

神经外科

专业擅长

1)颈椎病、寰枢椎脱位、颅底凹陷症、脊髓空洞症、小脑扁桃体下疝;
2)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
3)脊柱脊髓肿瘤(神经鞘瘤、脊膜瘤、脊髓室管膜瘤、胶质瘤、脊索瘤等);
4)脊髓栓系综合征;

我的团队

段婉茹
段婉茹 主任医师
宣武医院 神经外科
杜越崎
杜越崎 主治医师
宣武医院 神经外科
张璨
张璨 医师
宣武医院 神经外科
徐强
徐强 医师
北京天坛普华医院 神经外科
李雯雯
李雯雯 医生助手
詹助手
詹助手 医生助手
史助手
史助手 医生助手
李林娟
李林娟 医生助手
刘柄男
刘柄男 医生助手
姚丽丽
姚丽丽 医生助手

执业地点

  •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
  • 北京天坛普华医院神经外科
  • 赤峰市医院脊柱外科

个人简介

陈赞,男,医学博士(神经外科),博士后,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毕业于哈尔滨医科大学,后至宣武医院神经外科开展显微脊柱外科临床、科研、教学工作,每年手术例数超过1000例,四级手术占比86%。
1、学术上的突出贡献:
·发明了后路关节间撑开复位技术(PFDF技术)治疗寰枢椎脱位,提高寰枢椎脱位手术疗效,得多国内外专家一致认可,联合国内40位专家发表了PFDF技术治疗寰枢椎脱位的专家共识;
2、基础研究方面突出贡献:
·利用单细胞测序技术揭示了脊索瘤免疫靶点并设计了特异性的CART细胞,通过干预脊索瘤免疫微环境联合CART杀伤治疗复发脊索瘤。
3、主要成就:
1)颈椎病
·率先采用ACAF技术(颈椎前路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颈椎OPLL(后纵韧带骨化症),该技术与单开门技术比较降低了颈椎OPLL患者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
2)颅底凹陷症和寰枢椎脱位
·率先发现了颅底凹陷导致寰枢椎脱位的发病机制,为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打下基础;
·发明了后路关节间撑开复位(PFDF)技术治疗寰枢椎脱位,并设计相关专用手术器械——《宣武枕颈复位内固定系统》。采用这一技术可以大幅提高手术成功率达到98%,已成功治愈患者近500例,术后1年随访期寰枢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率接近100%。
3)椎管内肿瘤
·率先开展前后入路联合应用3D打印假体进行上颈椎肿瘤(脊索瘤等)切除和椎体重建;
4)脊髓栓系综合征

社会任职

中华医学会 专业学组组长
*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脊柱神经外科学组副组长;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分会委员会脊柱神经外科学组专家委员;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骨科疾病防治专业委员会脊柱内镜组副主委;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脊柱神经外科专家委员会常委;
*北京康复医学会脊柱脊髓损伤第五届专业委员会副主委;
*中国康复医学会脊柱脊髓损伤专业委员会脊髓损伤与康复学组委员;
*北京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第一届青年专家委员会委员;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脊髓脊柱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国医学科学院脊柱畸形大数据与应用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医疗与临床研究管委会副主任;
*AO国际讲师;
*世界神经外科联合会(WFNS)脊柱学组委员;
*世界颅颈交界区畸形和脊柱学会执行委员;
*华裔骨科学会脊柱外科分会委员;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审稿专家;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审稿专家;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编委会执行编委;
*《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审稿专家;
*《中华外科杂志》第十四届编辑委员会通讯编委;
*《Neurospine》审稿专家;
*《Human brain》编委;

获奖荣誉

*荣膺第五届国之名医 “优秀风范”和北京市“科技新星”等荣誉称号;
*第五届人民名医盛典人民名医·优秀风范,2022年;
*中国医疗器械创新创业大赛医院专场赛大奖二等奖,2022年;
*首都医科大学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022年;
*2017年首都转化医学创新大赛三等奖,2017年;
*宣武医院年度新技术评奖一等奖,2017年、2020-2023年;
*军队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2017年;
*北京市卫生系统高层次卫生技术人才培养计划(学科骨干),2014年;
*北京市科技新星(B类),2007年;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先进科研工作者,2001年;
*黑龙江省卫生局科技进步2等奖,2001年;
*黑龙江省科委科技进步3等奖,2001年;
*黑龙江省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2002年;
*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02年;

科研成果

一、部分相关专著8部:
*202006,《脊柱显微外科训练教程》,主编
*201410,《简明脊柱内固定图谱》,副主编
*201206,《脊柱显微外科技术系列教程2:后路螺钉间撑开复位固定治疗颅底凹陷及寰枢椎脱位》,副主编;
*201206,《脊柱显微外科技术系列教程3:经口齿状突切除术》,副主编;
*201304,《脊柱显微外科技术系列教程4:半椎板入路椎管内肿瘤切除术》,副主编;
*201304, 《脊柱显微外科技术系列教程5:显微镜下经椎间孔减压及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术》,副主编;
*201304,《脊柱显微外科技术系列教程6:颈髓髓内肿瘤切除术》,副主编;
*201109,《脊柱显微外科系列教程:颈椎间盘显微切除及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副主编;
二、部分相关主要发明专利23项:
*2021年07月碎骨器ZL2021 2 1750099.9;
*2022年2月1日椎间软骨终板刮铲 ZL 2021 2 1690805.5;
*2022年11月1日一种 BI-AAD 寰枢关节间融合器 ZL202220847122.4;
*2022年4月1日颈椎健康异常状态监测系统 ZL 2021 2 2557565.8;
*2022年9月1日寰枢椎撑开复位钳ZL 2022 2 0819116.8;
*2021年11月1日一种寰椎侧块假体ZL 2021 2 0378943.3;
*2021年11月1日一种下颈椎侧块假体ZL 2021 2 0378942.9;
*2023年6月1日关节间融合器ZL 2022 2 2979604.8;
*2021年12月1日侧方植骨融合器ZL 2020 2 2939001.6;
*2021年12月1日侧方植骨融合器及其系统ZL 2020 2 2929243.7;
*2021年4月1日带撑开钉防退融合器ZL 2020 2 0475936.0;
*2021年4月1日防退融合器及其系统ZL 2020 2 0475940.7
*2021年2月1日分体式加压融合器及系统ZL 2020 2 0475855.0
*2023年4月1日骨屑收集器及系统ZL 2022 2 1148819.9
*2023年1月1日颈椎前路固定板系统ZI 2021 2 0785899.8
*2016年6月1日脊柱关节面刮刀ZL 2015 2 0798565.9
*2024年4月12日检测颈椎曲度的方法和装置ZL 2021 1 0853370.X
*2024年4月2日脊柱健康情况监测方法ZL 2021 1 0853362.5
三、主持/参与的部分主要科研课题10余项:
*主持脑胶质瘤的免疫治疗,黑龙江省教委科研课题(10511058);
*主持C6脑胶质瘤细胞热休克蛋白抗原肽复合物的提纯及其抑瘤作用的研究,哈尔滨市科委课题(0161218004);
*主持烟雾病免疫相关基因的研究,中国博士后科研基金;
*主持转基因脐血间充质干细胞治疗中枢神经损伤的实验研究,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B类);
*主持撑开旋臂技术治疗难复性颅底凹陷寰枢椎脱位的临床研究,北京市卫生计生委自然类,2018-2-2014;
*主持定量后路复位内固定技术治疗颅底凹陷寰枢椎脱位的转化研究, “扬帆”计划-临床技术创新项目,XMLX202138;
*主持脊柱畸形筛诊治关键技术研究,北京协和医院中央高水平医院临床研究专项,2022-PUMCH-D-004;
*主持基于现实空间重建的智能操作脊柱机器人研发及临床定位准确性研究,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海淀原始创新联合基金前沿项目,L212039;
*主持脊柱融合术中用自体骨颗粒制备和收集系统临床研究, 中国医学医科院为实施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 2021-JKCS-015;
*单纯后路复位固定治疗颅底凹陷合并寰枢椎脱位的临床研究,首都医学发展基金,(2010年),项目骨干;
*部分钩突切除对颈椎稳定性影响的有限元研究,首都医科大学基础临床重点课题(2011年),项目骨干;
*颅底凹陷症合并寰枢椎脱位术中复位技术研究,北京市科技新星交叉课题,Z14111000180000,项目骨干;
*后路加压-撑开复位技术治疗寰枢椎脱位的临床研究,北京市科委首都市民健康项目, Z14110700210000,项目骨干;
寰枢椎脱位后路复位内固定系统的研究,北京市卫生局,项目骨干;
四、发表SCI论文70余篇,核心期刊论文60余篇,主营方向相关部分学术论文:
1.一期显微手术切除椎管内外沟通哑铃型肿瘤(附13例分析),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007,11;
2.颅颈交界区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技术应用的初步报告,中国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2009年04期;
3.颈后旁正中小切口显微神经根减压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009年07期;
4.寰椎侧块螺钉治疗寰枕融合合并寰枢椎脱位的临床报告,脊柱外科杂志,2011年06期162-164;
5.显微镜下一侧入路双侧减压治疗老年腰椎管狭窄,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2年6期546-549;
6.齿状突游离所致寰枢椎脱位的外科治疗,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1年09期890-892;
7.颅底凹陷和寰枢关节脱位的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研究。 World neurosurgery, 2018. 114: p. e501-e507.;
8.利用关节内撑开技术和cage移植进行后路翻修手术,治疗伴有颅底凹陷的寰枢关节脱位。 Journal of neurosurgery. Spine, 2019: p. 1-9.;
9.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的显微外科前路可控反位融合术:手术视频。 Operative neurosurgery, 2021. 20(3): p. E221.;
10.单细胞测序揭示 VEGFR 是脊索瘤 CAR-T 细胞治疗的潜在靶点。Br J Cancer. 2024 年4月 11日,10.1038/s41416-024-02635-5;
11.使用三维打印假体重建颈椎外侧肿块 Neurospine 2022; 19(1): 202-11.;
12.脊柱外膜囊肿瘘管的位置分布和手术策略: 单一中心 30 例病例的回顾性分析。Neurospine 2022; 19(1): 188-201.;
13.寰椎脱位伴 C1/2 椎面关节骨性融合,采用后关节松解、牵引和缩窄术治疗。 Spine surgery and related research 2022; 6(2): 175-80.;
14.后方寰枢椎关节内撑开技术,作为治疗伴有颅底凹陷的寰枢椎脱位的翻修手术。 中华外科杂志2022; 60(9): 824-30.;
15.治疗先天性颅底凹陷合并寰枢关节脱位的关节内固定架和悬臂技术的生物力学研究:有限元分析。 Medical & Biological Engineering & Computing 2022; 60(8): 2189-99.;
16.用于颈椎后路重建的轴下侧肿块假体。 Journal of Neurological Surgery Part a-Central European Neurosurgery 2023; 84(04): 316-20.

进修经历

2010年8月-2010年8月

法国波尔多医学中心

2009年6月-2009年6月

美国凤凰城背痛研究所

2008年7月-2008年7月

美国克利夫兰医学中心

2006年6月-2006年9月

德国汉诺威神经科学研究所

2005年6月-2005年9月

香港大学玛丽医院,神经外科

工作经历

2003年9月-至今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1999年9月-2003年9月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 医师

教育经历

博士后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神经外科

博士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神经外科

硕士

哈尔滨医科大学 骨科学

本科

哈尔滨医科大学 临床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