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举玉医生简介

医生信息来自医院官网公示信息或医生本人提供
平台受限于更新时效,可能出现信息更新不及时的情况
唐举玉

唐举玉

信息 纠错

主任医师 教授

医生主页

专业方向

骨科 手外科

专业擅长

1. 各种皮肤软组织缺损与难治性创面修复
2. 大段骨缺损与骨不连接
3. 先天性胫骨假关节
4. 儿童股骨头骨软骨病与青少年股骨头缺血坏死
5. 慢性骨髓炎
6. 手足外伤与退行性疾病
7. 断指断肢再植
8. 足趾移植拇手指再造、手再造
9. 臂丛神经与周围神经损伤
10.四肢血管损伤
11.四肢先天性或后天性畸形矫治
12.四肢皮肤软组织良恶性肿瘤

执业地点

  •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骨科
  •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手显微外科

个人简介

唐举玉,医学博士、主任医师、骨科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南大学湘雅名医、我国知名显微外科专家,现任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骨科主任兼外科教研室副主任。1992年苏州大学临床医学系(原苏州医学院)毕业获医学学士学位,1996-1997年中国人民青岛401医院全军手外科中心研修手显微外科,2002年获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外科学硕士学位,2007年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研究生毕业获外科学博士学位。2010年赴德国Endo-Klinic医院和Kreuznacher diakonie医院访问学习, 2011-2012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从事同种异体复合组织移植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目前担任的学术兼职包括:中华医学会显微外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显微修复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修复重建学会再植与再造学组副主任委员、亚太显微重建联盟中国部副主席、中国医师协会手外科医师分会常务委员、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分会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修复重建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修复重建外科专业委员会周围神经外科学组委员、中国修复重建外科专业委员会皮瓣外科学组委员、湖南省医学会显微外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湖南省医学会骨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湖南省医学会手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湖南省康复医学会创伤骨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显微外科杂志》编委、《中华手外科杂志》编委、《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编委、《中国医师杂志》编委、《中国现代医学杂志》编委等。

从医20余年来,在手显微外科领域实现了系列技术创新,先后成功开展手外科、显微外科新技术354项,其中改良腓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移植、旋肩胛动脉横支穿支皮瓣移植、小儿游离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移植、游离胫后动脉穿支皮瓣移植等37项填补国内空白,联合应用Ilizarov技术和显微外科技术治疗复杂性先天性胫骨假关节、多穿支联体穿支皮瓣移植术、小儿分叶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移植、血流桥接显微削薄分叶穿支皮瓣移植术等35项填补国际空白。在各种难治性创面修复、再植与再造、臂丛与周围神经损伤、四肢先天畸形、骨缺损、骨坏死、骨不连等治疗方面均具有很深的造诣,他是我国率先将ILIZAROV技术融入显微重建领域的专家,联合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和ILIZAROV技术治疗各种复杂创伤、畸形及难治性骨病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他是我国创伤骨科领域最早开展穿支皮瓣游离移植手术的专家,目前在创伤骨科领域所开展的穿支皮瓣移植术式种类、完成的病例数、成功率居世界领先水平。2013年他在国际上首先联合应用寄养再植和嵌合穿支皮瓣移植等技术成功完成的前臂毁损性离断再植病例,新华社、美联社、路透社、英国广播公司(BBC)、美国全国广播公司、纽约时报、加拿大多伦多邮报等全球百余家权威媒体在显著位置或黄金时段予以了报道,特别是国际知名媒体美国CNN头条播报了该新闻,在国际上产生了较大反响。他在国内外首先提出了皮瓣外科的“微创与美学”新理念,首先提出了“特殊形式穿支皮瓣”的新概念,首先提出了“一级源动脉+穿支皮瓣”的穿支皮瓣命名法。2011年出席在芬兰举行的第六届世界显微重建外科大会,报告《Use of free perforator flaps in children》和《Transplantation of perforator flaps: Systematic review of 268 cases series 》, 2015年出席在印度举行的第八届世界显微重建外科大会,报告了《The special forms of perforator flap》和《Optimization design of perforator flap for minimizing donor site mobitidies》, 得到了世界同行专家的高度评价。2012年撰写了《中国特殊形式穿支皮瓣的定义与名词术语专家共识》和《特殊形式穿支皮瓣的临床应用教程》,2015年又制订了我国《穿支皮瓣的临床应用原则专家共识》,近年来主办全国穿支皮瓣学习班2期、全国性学术会议4次、赴全国20省市讲学、传授穿支皮瓣技术近百次,为我国穿支皮瓣技术的发展和推广做出了突出贡献。

热爱手外科、显微外科事业,坚持精益求精,数十年扎根显微外科不动摇,坚持教书育人、坚持传承和发展显微外科技术。目前已培养研究生20名,专科进修生100余名,2014年开办穿支皮瓣大师班,为国内外培养高级显微重建外科技术人才,目前已培养21名,学员分别来自香港威尔士亲王医院、天津医院、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等全国13个省市大医院,穿支皮瓣技术在全国多个省市推广应用。临床与教学之余,积极开展科研工作,先后主持国家、省、厅科研课题6项,参与国家863重大专项课题1项。历经10年完成了《股前外侧皮瓣修复足跟大面积软组织缺损感觉重建的基础与临床研究》,提出了足跟感觉重建的新术式。 2011年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访问研究,作为项目组主要成员参与了VCA研究,在国际上首先成功构建了吻合血管的大鼠异体肘关节移植模型。先后主持科研课题10项(其中国家自然基金课题2项),发表论文179篇(其中SCI收录38篇),获得国家专利5项,主参编专著6部,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2014年荣获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特别贡献奖,2016年荣获中国荣耀医者公益评选外科领域最高荣誉“金柳叶刀奖”。2019年荣获“中国白求恩式好医生”荣誉称号。

社会任职

中华医学会 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