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旭医生简介

医生信息来自医院官网公示信息或医生本人提供
平台受限于更新时效,可能出现信息更新不及时的情况
刘旭

刘旭

信息 纠错

主任医师 教授

医生主页

寄语

上海市胸科医院(上海交通大学房颤诊治中心) 上海交通大学房颤诊疗中心是目前国内唯一官方认证,1998年在国内最早开展房颤消融,已完成2万余例房颤消融术,也是国际上最大的房颤治疗中心;近20年来对房颤的诊疗行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我们的服务宗旨是:战胜房颤,给您信心!

寄语
上海市胸科医院(上海交通大学房颤诊治中心) 上海交通大学房颤诊疗中心是目前国内唯一官方认证,1998年在国内最早开展房颤消融,已完成2万余例房颤消融术,也是国际上最大的房颤治疗中心;近20年来对房颤的诊疗行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我们的服务宗旨是:战胜房颤,给您信心!

专业方向

心血管内科

专业擅长

房颤,房扑,室上速,频发室早,预激综合征的微创心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心律失常的微创治疗。尤其是复杂疑难的房颤消融。

治疗经验

根据部分线下就诊患者的数据统计

  • 房颤 7594例
  • 心律失常 1180例
  • 室性早搏 434例
  • 心脏射频消融术 307例
  • 心房扑动 267例
  • 心脏病 205例
  • 房性早搏 123例
  • 冠心病 87例
  • 预激综合征 53例
  • 风湿性心脏病 28例
  • 心肌梗死 17例
  • 晕厥 12例
  • 窦性心动过速 6例
  • 手汗症 1例

执业地点

  • 上海市胸科医院心内科

个人简介

刘旭 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市医学领军人才,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上海交大优秀博导;上海银蛇奖提名。现任上海交通大学心房颤动诊治中心主任,心内科副主任。上海市胸科医院60周年卓越人才奖。

临床:自1998年在国内率先开展房颤经导管射频消融基础和临床研究,至今累计完成各种心律失常介入手术2万例,其中房颤导管消融手术16000例(万),个人例数世界最大;2015年完成心律失常介入手术2400例,其中房颤消融手术1750例,连续8年房颤导管消融数量居亚太地区首位和世界前列。患者70%来自国内外。最主要的特点是:在持续性房颤这一国际性难题,首创了”CCL”术式,并根据这个术式进行了详尽的研究,并发表多篇原创性的高分SCI文章。是这一领域在国际上极具有影响力的专家。

教学:在全国挂牌了15个房颤分中心(浙江、江苏、山东,江西、福建,湖北);连续成功举办了8届“上海房颤国际论坛”,对提高国内及亚太地区房颤诊疗水平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为全国培训医生80余人;曾到国内外133家医院进行手术演示;出版房颤导管消融方面专著3部,其中《心房颤动导管消融学》是国内第一步系统介绍房颤导管消融操作技巧的专著。

团队有正高2名,副高1名,主治医生2名;博士5名,硕士1名;该中心是上海交大首批专病中心,在首批19个专病中心的三年考核中是三个优秀之一,获100万的经费支持;曾获医务工会创新奖提名及获交大优秀班组奖(2012)。

社会任职

中华医学会 (上海) 分会 委员
上海市心脏起搏与电生理学会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学会心脏节律分会副主委
中国远程心电鉴监护副主委
上海市医学会心血管委员
中华心血管病学会心律失常学组委员
中华心律失常杂志第三届编委会委员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编委、常委
中国介入心脏病杂志编委
中国房颤工作组专家成员
Cir AE及CMJ特约审稿人

获奖荣誉

曾获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一项(2012第一完成人)
上海医学科技奖一等奖一项(2010第一完成人)
上海科技进步奖三等奖2项(2011,2012第一完成人)
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一项(2011,第四完成人)

科研成果

近五年来,在国内外期刊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SCI收录论文73篇;其中IF>5分文章为10篇,IF>10分文章2篇(14.3分),文章特点是临床研究文章为主,高分值的比例多;
主持国家自然基金2项(已完成一项,在研一项),上海市重点课题2项;
曾参与863、十一五、卫生部重大课题子课题负责人;目前科研经费550万;
建立了房颤导管消融治疗病例数据库,为推动全国房颤诊治规范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