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挺杰医生简介

医生信息来自医院官网公示信息或医生本人提供
平台受限于更新时效,可能出现信息更新不及时的情况
张挺杰

张挺杰

信息 纠错

主任医师 副教授

医生主页

寄语

2015年世界镇痛日科普宣传活动10月17日在人民医院举行,欢迎大家免费参加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疼痛诊疗中心是一个涉及到麻醉学、骨科学、神经学、免疫学以及影像学等学科,集临床、科研和教学为一体的综合科室,依托北京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的科研优势和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各个临床科室的坚实基础。拥有先进的临床和科研团队,拥有加拿大Baylis射频治疗系统和德国赫尔曼臭氧发生器等世界一流的设备和仪器,在微创神经介入方法治疗各种顽固性疼痛方面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采用微创注射方法治疗各种疼痛性疾病,如腱鞘炎、骨性关节炎和颈腰椎疾病,以及非疼痛性疾病,如不定陈述综合征、突发性耳聋、顽固性失眠、顽固性呃逆等疾病;开展了各种微创手术,如CT引导下经卵圆孔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颈椎间盘射频+臭氧髓核化学溶解术治疗颈、腰椎间盘突出症,腰交感神经毁损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在椎间盘内电热凝术(IDET)和双极水冷射频热凝全盘成型术(TD)治疗盘源性下腰痛和腰椎间盘突出症方面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近来开展了内窥镜技术-椎间孔镜手术治疗严重腰椎间盘突出症,为许多长期遭受疼痛折磨的患者解除了病痛的折磨。 引进了韩国红外线热成像仪,对血管性疾病、交感性疾病、颈腰椎间盘突出症、肌筋膜炎、乳腺等疾病具有特异性诊断价值,称为“看得见的疼痛指标”。冲击波治疗仪对软组织疾病,如肩周炎、肌筋膜炎等疾病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目前中心有教授、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主任医师、博士后、硕士等高精尖专家和人才。 与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医学院麻醉科和解剖及神经学科,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疼痛科,德国图宾根大学麻醉疼痛科以及荷兰Amphia医院疼痛科建立了长期的交流合作关系。 我们郑重承诺,用一流的服务、精湛的技术和先进的设备为疼痛患者解除病痛的折磨。我们始终坚信,祛除疼痛是患者的基本权利,也是我们的神圣职责。

寄语
2015年世界镇痛日科普宣传活动10月17日在人民医院举行,欢迎大家免费参加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疼痛诊疗中心是一个涉及到麻醉学、骨科学、神经学、免疫学以及影像学等学科,集临床、科研和教学为一体的综合科室,依托北京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的科研优势和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各个临床科室的坚实基础。拥有先进的临床和科研团队,拥有加拿大Baylis射频治疗系统和德国赫尔曼臭氧发生器等世界一流的设备和仪器,在微创神经介入方法治疗各种顽固性疼痛方面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采用微创注射方法治疗各种疼痛性疾病,如腱鞘炎、骨性关节炎和颈腰椎疾病,以及非疼痛性疾病,如不定陈述综合征、突发性耳聋、顽固性失眠、顽固性呃逆等疾病;开展了各种微创手术,如CT引导下经卵圆孔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颈椎间盘射频+臭氧髓核化学溶解术治疗颈、腰椎间盘突出症,腰交感神经毁损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在椎间盘内电热凝术(IDET)和双极水冷射频热凝全盘成型术(TD)治疗盘源性下腰痛和腰椎间盘突出症方面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近来开展了内窥镜技术-椎间孔镜手术治疗严重腰椎间盘突出症,为许多长期遭受疼痛折磨的患者解除了病痛的折磨。 引进了韩国红外线热成像仪,对血管性疾病、交感性疾病、颈腰椎间盘突出症、肌筋膜炎、乳腺等疾病具有特异性诊断价值,称为“看得见的疼痛指标”。冲击波治疗仪对软组织疾病,如肩周炎、肌筋膜炎等疾病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目前中心有教授、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主任医师、博士后、硕士等高精尖专家和人才。 与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医学院麻醉科和解剖及神经学科,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疼痛科,德国图宾根大学麻醉疼痛科以及荷兰Amphia医院疼痛科建立了长期的交流合作关系。 我们郑重承诺,用一流的服务、精湛的技术和先进的设备为疼痛患者解除病痛的折磨。我们始终坚信,祛除疼痛是患者的基本权利,也是我们的神圣职责。

专业方向

疼痛科

专业擅长

微创介入和微创手术方法治疗颈腰椎间盘突出症等各种颈腰椎疾病,顽固性神经痛。尤其是椎间孔镜手术治疗重度椎间盘突出和椎间盘脱垂。

执业地点

  •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疼痛医学科
  • 张挺杰 医生个人工作室(北京市 海淀区)骨科

个人简介

张挺杰,男,中共党员,医学博士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疼痛科行政副主任,主任医师,副教授,博士生副导师,硕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全国委员,北京医学会疼痛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内镜学组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骨科微创专业委员会脊柱内镜学组委员,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首届脊柱微创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北京医师协会疼痛专科医师分会常务理事,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首届脊柱微创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北京疼痛论坛秘书长,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微创治疗专业委员会影像导引下癌痛微创治疗学组首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华医学会科学普及分会第九届委员会委员,北京医学会第十九届理事会理事,北京医师协会疼痛专家委员会委员, 北京大学医学部疼痛中心办公室副主任,《中国疼痛医学杂志》编委,《医学参考报疼痛频道》副主编。
1992年毕业于山西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同年工作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麻醉科。1998年在山西医科大学攻读麻醉硕士学位,导师郭政教授,研究方向为“脊髓内镇痛的基础研究”, 2001年7月获得医学硕士学位;2001年考入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攻读麻醉博士学位,导师杭燕南教授,课题为“体外循环脑损伤和脑保护的基础研究”,2004年7月获得医学博士学位;2004年8月至2006年5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进行疼痛学博士后研究;2006年5月至2007年12月工作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疼痛诊疗中心;2008年1月调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疼痛科。

熟悉各种疼痛疾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能够熟练进行各种神经阻滞治疗,如颈椎旁注射、腰椎旁或腰椎硬膜外腔侧间隙注射、胸椎旁或胸椎硬膜外腔注射、蝶腭神经阻滞、上下颌神经阻滞、星状神经节阻滞等。

采用微创神经介入手术治疗各种慢性疼痛,如CT引导下经卵园孔穿刺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微创神经介入治疗颈腰椎间盘突出症、神经毁损治疗顽固性癌痛和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腰交感神经毁损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尤其是开展了内窥镜技术-椎间孔镜手术治疗严重腰椎间盘突出症,为许多长期遭受疼痛折磨的患者解除了病痛的折磨。

在疼痛机制和体外循环脑损伤及脑保护方面有深入研究,建立多种动物试验模型如大鼠脊髓痛觉细胞微电极细胞外放电模型、大鼠硬膜外麻醉及镇痛模型、大鼠体外循环模型及大鼠坐骨神经结扎神经痛模型,已在国外著名杂志发表学术论著4篇,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著30余篇。

社会任职

中华医学会 副主任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