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健医生简介

医生信息来自医院官网公示信息或医生本人提供
平台受限于更新时效,可能出现信息更新不及时的情况
张健

张健

信息 纠错

主任医师

医生主页

寄语

欢迎光临张健医生的健康加油站!欢迎评价、建议! 我们科是中山大学肺癌研究中心临床基地、胸外科博士点科室、中山大学胸部肿瘤临床研究中心、教育部循证医学网合中心基地及胸外科住院医师培训基地。 我的医疗专长是肺结节的鉴别诊断,肺癌、食管癌及纵隔肿瘤微创外科手术以及综合治疗。 如果您或者您的亲友有任何关于胸部外科疾病包括肺癌、肺部结节、磨玻璃结节、食管癌、贲门癌、重症肌无力、纵隔肿瘤、气胸、肺结核、支气管扩张、漏斗胸等的诊断与治疗问题,请将您的问题告诉我。 网络提问一般可以当天晚上回复。

寄语
欢迎光临张健医生的健康加油站!欢迎评价、建议! 我们科是中山大学肺癌研究中心临床基地、胸外科博士点科室、中山大学胸部肿瘤临床研究中心、教育部循证医学网合中心基地及胸外科住院医师培训基地。 我的医疗专长是肺结节的鉴别诊断,肺癌、食管癌及纵隔肿瘤微创外科手术以及综合治疗。 如果您或者您的亲友有任何关于胸部外科疾病包括肺癌、肺部结节、磨玻璃结节、食管癌、贲门癌、重症肌无力、纵隔肿瘤、气胸、肺结核、支气管扩张、漏斗胸等的诊断与治疗问题,请将您的问题告诉我。 网络提问一般可以当天晚上回复。

专业方向

胸外科

专业擅长

擅长肺结节特别是多发结节的诊断和微创手术。
对肺癌、食管癌、纵隔肿瘤等胸部肿瘤的处理有丰富临床经验,特长是微创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

我的团队

陈惠国
陈惠国 副主任医师
中山三院 心胸外科
吴伟彬
吴伟彬 主治医师
中山三院 心胸外科
张凯
张凯 主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岭南医院 心胸外科
武勇辉
武勇辉 主治医师
中山三院 心胸外科
李小军
李小军 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岭南医院 心胸外科

执业地点

  •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心胸外科
  •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肇庆医院心胸外科
  •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岭南医院心胸外科

个人简介

张健,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心胸外科专家。在院内建立了完善的加速康复外科体系。诊治水平在业内处于领先行列。
中山大学附属三院大外科副主任,心胸外科副主任兼岭南医院胸外科主任,主任医师,医学博士。

从业近20年。美国胸外科协会微创外科奖学金获得者,杜克大学fellow。发表高水平论文30余篇,其中在CCR,JTO等行业顶刊发表学术论文17篇,担任多个杂志审稿人,主持负责胸部肿瘤研究课题多项。国家实用新型发明专利两项。参编参译专著《单孔腔镜外科手术学》、《食管癌的诊断和治疗》。中华医学会杂志社《中国临床案例成果数据库》审稿专家。国际肺癌研究协会(IASLC)优秀会员。

一、率先在院内开展6个微创新术式和高难度手术,并发表系列相关文章,显著提高科室微创水平。
主刀手术量350-400台/年,居科室第一位,其中4级手术占83%。
二、建立健全了胸外科加速康复体系。联合麻醉科开展无管化腔镜手术 (无管化率达33%)。联合康复科开展心肺功能综合评估和训练,开展系列临床研究。团队核心指标显著改善(CMI值从1.5到2.4,平均住院日从10.5降至7.6),多次ERAS比赛获奖,发表ERAS相关文章,获得省科技项目支持(食管癌患者快速康复研究(2019)。
临床工作获得同行认可,受邀成为肺研所广东大会诊专家,获得肺研所示范中心授牌及多个重要学会任职;荣获美国胸外科医师协会奖学金(广东目前唯一获得者)。

社会任职

GASTO靶向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医疗行业协会胸外科分会常委
广东省胸部疾病协会免疫治疗专业委员会常委
国际肺癌研究协会(IASLC)优秀会员
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国际会员
中国抗癌协会临床肿瘤学协作专业委员会(CSCO)会员
广东省医师协会微创外科学分会胸科组委员
广东省抗癌协会癌症姑息与康复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
广东省医师协会胸外科分会委员
广东省医院管理协会肿瘤防治分会委员

获奖荣誉

2016院级中青年医师技能大赛二等奖
2017院级加速康复外科竞赛二等奖
2018美国心胸外科医师协会奖学金
2019优秀援疆干部人才
2021中山三院优秀医师
中山三院优秀党员(2016、2019)
中山大学优秀党员(2019、2021)

科研成果

SCI文章17篇,其中5分以上的4篇,最高15.6分。主持科研项目多项。其中:
代表成果一:率先发现并验证了新的肺癌基因治疗位点,为肺癌精准治疗提供了新证据。开展了高复发风险肺癌患者精准治疗模式的研究。研究发表于JTO,15.6分。
代表成果二:构建了新的循环肿瘤细胞捕获系统。该研究创新性结合核酸适配体和纳米材料优势,细胞捕获效率提高2倍,特异性更强,细胞保护更好。正进行应用转化研究。发表于ACS Apple mater 9.2分。
代表成果三:构建了有效的肺癌患者生存预测模型,开展相应临床研究,筛选出有研究价值的靶基因和免疫治疗靶点。基于这些靶点研究,成功申请了省自然项目支持。文章发表于CCR 12.3分(共一)及Pharmacol Res 8.9分(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