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小平医生简介

医生信息来自医院官网公示信息或医生本人提供
平台受限于更新时效,可能出现信息更新不及时的情况
范小平

范小平

信息 纠错

主任医师

医生主页

寄语

欢迎来到我的网上工作室 大家好,我是范小平。我們博爱生命拯救中心成立,如果您有问题可以在这里咨询我們团队,咨询时请提供年龄,性别等基本信息以及病例资料如病历、出院小结,临床检查资料。如果是疑难复杂病例,您可以带上资料到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找我们。因为工作很忙,请尽量提前预约时间。我的地址是:广州市东川路96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英东楼七楼心外科成人二病区。 我倡导医生利用現代化的医疗资源拯救每一位患者,追求卓越,主张常规手术零死亡。

寄语
欢迎来到我的网上工作室 大家好,我是范小平。我們博爱生命拯救中心成立,如果您有问题可以在这里咨询我們团队,咨询时请提供年龄,性别等基本信息以及病例资料如病历、出院小结,临床检查资料。如果是疑难复杂病例,您可以带上资料到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找我们。因为工作很忙,请尽量提前预约时间。我的地址是:广州市东川路96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英东楼七楼心外科成人二病区。 我倡导医生利用現代化的医疗资源拯救每一位患者,追求卓越,主张常规手术零死亡。

专业方向

心血管外科

专业擅长

主动脉疾病(主动脉夹层、马凡氏综合症、胸主动脉瘤、腹主动脉瘤、主动脉溃疡及主动脉壁间血肿),主动脉弓部离断或发育异常、白塞氏病引起的主动脉及主动脉瓣问题、感染性心内膜炎引起的瓣膜及血管问题、心脏瓣膜疾病如风湿性心脏瓣膜疾病、二尖瓣脱垂腱索断裂导致的二尖瓣关闭不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搭桥手术,先天性心脏病等的诊断及治疗,特别是主动脉疾病(主动脉夹层、马凡氏综合症、主动脉瘤),感染性心内膜炎,心脏瓣膜疾病的成形及瓣膜置换等外科治疗,微创瓣膜成形和瓣膜置换手术,

我的团队

谭松涛
谭松涛 副主任医师
广东省中医院 心血管外科
许文柳
许文柳 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 心血管外科
王超杰
王超杰 医生助手

执业地点

  • 广东省中医院心血管外科

个人简介

范小平,男,主任医师,日本福井大学医学部医学博士(PhD),汕头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和华南理工大学硕士生导师,心血管病研究所心外科大血管中心领军人物之一。曾赴日本福井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日本国立循环器中心和北京阜外医院学习。从事心脏血管外科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28年,在先心病、心脏瓣膜病及大血管疾病等方面具有较丰富的理论知识和临床工作经验。参加各种心脏血管手术6000例,独立完成心血管手术3500例,基础手术病种包括先天性心脏病、人工瓣膜置换术、瓣膜成形术、冠状动脉搭桥术,主攻复杂高难度手术包括主动脉夹层、马凡氏综合症、胸主动脉瘤和腹主动脉瘤等复杂大血管手术、心脏血管疾病晚期。瓣膜疾病合并主动脉疾病晚期、心脏移植同期行主动脉夾层手术已有几十例成功案例。在主动脉疾病的外科治疗和介入治疗上具有丰富的经验。2010带领团队在国内率先开展原创手术方式:半阻断技术和改良岛状技术进行外科治疗A型主动脉夹层、马凡氏综合症和胸腹主动脉瘤,已带领团队完成该类手术近1000例,将手术死亡率降到5%以下,手术安全和长期疗效肯定,博爱生命拯救中心团队在心脏血管疾病治疗位居国内先进行列。目前所在的广东省主动脉疾病诊疗研究中心是华南地区最大的中心,该中心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学习经历:
●1987年-1992年,中国医科大学医学系,获学士学位;
●2003年-2006年,中山大学,获外科学硕士学位;
●2006年-2009年,日本福井大学医学部,获医学博士学位(PhD)

工作经历:
●1992年-2003年,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心外科 住院医师、主治医师;
●2009年-2019年,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心外科 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
●2015年对主动脉夹层的手术方式进了了创新性和改良探索,明显提高手术成功率。

中日国际合作项目:《大血管手术脊髓缺血损伤的发生机制及其防治方法的研究》的技术负责人,为此获得2018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励三等奖; 参与广东省主动脉疾病科研项目:《主动脉夹层的综合治疗》、《主动脉夹层相关危险因素的筛查与腔内治疗技术规范研究》、《主动脉瘤内外科综合治疗方法的临床研究》、《主动脉瘤的优化诊断和治疗研究》等的研究工作,主持主动脉疾病手术脊髓、脑缺血损伤系列研究项目:《应用[18F]FDG和放射自显影术动态监测脊髓缺血葡萄糖代谢》、《脊髓缺血损伤机制的试验研究》、《主动脉弓步手术一体化支架血管的设计、实验及临床应用研究》等的研究工作。

主攻主动脉疾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
在主动脉疾病的外科治疗和介入治疗上具有丰富的经验。针对目前A型主动脉夹层国内外科治疗标准术式:全弓置换加支架象鼻技术仍然存在并发症发生率及手术死亡率高问题,如何减少体外循环和深低温停循环时间,减少手术创伤,缩短手术时间,以降低手术死亡率和术后并发症,是主动脉夹层治疗的重要研究课题。2010在国内率先开展半阻断技术主动脉弓部置换加支架象鼻术、改良岛状技术主动脉弓部修复加支架象鼻术在A型主动脉夹层的外科治疗,带领团队完成主动脉外科手术1000余例,死亡率已降到5%以下,其中主动脉夹层的治疗跻身国内先进行列。并开始与北京裕恒佳科技公司、深圳先健及华南理工大学工生物医学工程系教授合作,开展的《主动脉弓步手术一体化支架血管的设计、实验及临床应用研究》工作,目的在于研制一种全新结构的覆膜支架人造血管,已经取得专利一项,《新型术中支架在主动脉弓部手术中应用实验研究》获得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

新型支架血管在开放手术能在保证手术质量的基础上结合腔内隔绝技术创伤小、耗时短优势,大大加快手术速度,减少体外循环和深低温停循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和术后输血,减少肺、肾、脑等重要脏器的损伤。新型支架血管的设计上综合了传统开放手术和腔内隔绝技术的优点,同时也避免术后支架内漏、人造血管移位、组织坏死等情况发生。该研究项目的顺利实施,有望进一步简化主动脉弓部手术,缩短停循环时间,解决复杂弓部手术的瓶颈问题,降低手术死亡率和术后并发症,使得主动脉弓部置换加支架象鼻术在国内得到普遍性推广。

科研成果

科研成果:
《心脏大血管手术中脊髓损伤的发生机制及其综合防治方法的研究》(中日国际合作项目);
《应用[18F]FDG和放射自显影术探究脊髓缺血葡萄糖代谢机制》(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
《新型术中支架在主动脉弓部手术中应用实验研究》(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
《脊髓缺血损伤机制的试验研究》(广东省医学科研基金 )。
代表文献;
1.Measurement of glucose metabolism in rat spinal cord slices with dynamic positron autoradiography. Nuclear Medicine and Biology(2009),
2.A rapid and sensitiv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method for determination of olopatadine concentration in human plasma.J Anal Toxicol(2011)
3.Reoperation for ascending aorta aneurysm after double valve replacement in a Takayasu’s aortitis patient: a case report European Heart Journal - Case Reports (2018)
4.老年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外科治疗,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2018)
5.不同温度停循环在主动脉弓部手术中的应用,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2018)
6.孙氏手术治疗急、慢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疗效的病例对照研究,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2018)
7.重症马方综合征患者的外科治疗策略,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2018)
8.弓上分流联合头臂干“烟囱”支架治疗降主动脉瘤破裂救治经验,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018)
9.改良全弓置换技术在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中的应用,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2018)
10.可调式单分支覆膜支架血管在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应用的远期疗效,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017)
11.妊娠合并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处置策略,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7)
儿童马方综合症外科治疗,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