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峰:你好,你说的“血清泌乳素指标是:4237.29↑”,这个后面的单位是什么啊?一般血清泌乳素(PRL)单位为ng/ml。
垂体腺泌乳素瘤的治疗方法有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和药物治疗。
手术治疗:原先普通认为肿瘤较大时手术为宜,肿瘤较小时用药为宜。但是由于手术技术的提高,手术器械及设备的改进,手术本身很少会造成垂体功能损害或加重损害,故目前我们认为,即使对垂体微腺瘤,只要肿瘤位置合适,即不紧靠颈内动脉或手术难以摘取的部位,能对98%的肿瘤做到肿瘤全切除,全切除后94%的病人能恢复正常月经及正常血清泌乳素。而对巨大侵袭型垂体PRL瘤,则应先试用溴隐停,多数病人在用药3~6个月后肿瘤明显缩小,再进行手术,手术风险明显降低。部分病人坚持治疗一年以后,残瘤已很小,只需要用立体定向放射处理。
手术方法有:
经蝶手术:近30年来,由于手术显微镜和术中蝶鞍定位方法的应用,大部分垂体瘤病人可行经蝶入路手术。和开颅术相比优点诸多:安全性高,保留垂体组织,恢复正常的内分泌功能,不会影响视路血供,手术后视觉恢复满意;创伤小,恢复快。
开颅手术:术后并发症较多,常见的有下丘脑反应、垂体危象、尿崩及电解质紊乱、高血糖和精神症状等。
药物治疗: 目的是降低分泌性肿瘤的激素水平,改善临床症状及缩小肿瘤体积。虽然到目前为止,尚无一种药物能治愈垂体瘤,但对有些PRL型肿瘤可以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临床常用多巴胺激动剂如溴隐停,诺果宁,卡麦角林,后二者为长效制剂。溴隐停应用最普遍。
溴隐停适用于:
垂体PRL型微腺瘤,尤其是位置偏于一侧或紧靠颈内动脉或肿瘤较散在及已结婚准备怀孕的病人,
大型垂体PRL瘤,病人不愿手术或手术有禁忌,
手术或其它治疗后仍有残余之垂体PRL腺瘤,
巨大侵袭型垂体PRL腺瘤,手术风险较大,建议先服用溴隐停3~6个月,多数肿瘤体积明显缩小,此时可根据情况选择手术或继续用药。
放射治疗: 主要作为手术后的辅助治疗。近年来由于立体放射外科的出现,在一些病人中,也有作为首选的治疗方法。目前常用的放疗有直线加速器,重粒子及立体定向放射外科(X-刀、γ-刀及质子刀等)。 如果肿瘤完全切除,激素水平降至正常水平,则不用放疗。如果肿瘤术后有残留,但局限于鞍内某一部位,且体积较小,最好采用立体定向放射外科。该治疗可以一次性毁损病灶,而周围正常结构因放射剂量锐减而避免受损。只有在残瘤较散在,且体积较大,或肿瘤侵犯海绵窦,再次手术困难者,才考虑行普通放疗(钴60或直线加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