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尚勤医生简介

医生信息来自医院官网公示信息或医生本人提供
平台受限于更新时效,可能出现信息更新不及时的情况
刘尚勤

刘尚勤

信息 纠错

主任医师 教授

医生主页

寄语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血液科是一颗后起之星,留美博士后刘尚勤教授为该科学科带头人、带领全科30名成员组成的团队,团结一致,克难奋进,不断开拓创新,将自己在日本攻读血液学博士学位和在美国加州大学肿瘤中心博士后期间的研究成果应用于临床实践,使这个成立于1972年的老科室焕发了青春活力。 一、病房设置 *普通病房 2010年,内科综合楼的启用,血液科位于18楼,普通病房有28间,可同时提供60张病床为住院病友服务;三人间12间,双人间2间,单人间4间;每间房间宽敞明亮,内设有空调、彩色电视和卫生间;病房窗户大,采光好,从窗口可以领略东湖、水果湖、沙湖、珞珈山和磨山的美丽风光,心情格外愉悦。 *骨髓移植病房 骨髓移植的病房6间,包括百级病房4间、千级病房2间,可同时为6个病友提供骨髓移植治疗服务,将主要用于骨髓瘤、淋巴瘤、白血病和再障患者的干细胞移植治疗, *干细胞治疗室 干细胞治疗室1间,将主要用于干细胞(包括骨髓干细胞、外周血干细胞和脐带血干细胞)的采集和分离,将为糖尿病血管病、肝硬化、脑血管后遗症、冠心病心梗等患者的干细胞治疗提供服务。 二、学科特色 *中西医结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 该治疗方法由留美西医博士后刘尚勤教授和留日中医博士马梓依据他们在国外多年的研究成果而创立,其前期研究结果发表在美国血液学顶级杂志《Blood》上。针对该骨髓瘤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首次由新华社向海内外报导,随后经健康报、武汉晚报、楚天都市报、楚天金报等相关媒体的报道后,国内外病友反响很大,使广大的骨髓瘤患者看到了新的希望。在短短两年时间内,该疗法为来自全国30个省市的500多名骨髓瘤病友提供了帮助,而且也吸引了不少海外的病友,他们纷纷通过电话和电子邮件咨询,这些国家和地区包括美国、澳大利亚、新加坡和台湾等地,首例来我院就诊的外籍骨髓瘤病友来自欧洲的瑞典。 *在血液病领域继续探索创新 我科同时开展了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其疗效好,费用低。例如,一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病友,患难治性贫血长达10年,近三年平均每月要行输血治疗一次。自从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后,患者就脱离了长期的输血历史,随后经近一年时间的治疗,血色素恢复至正常水平,生活质量明显的提高,重新返回了工作岗位。另外,另一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病友,已转变成白血病,原始细胞高达44%,经采用传统的中药、中药提取物和西药治疗两个疗程,过程顺利,不良反应少,并获得完全缓解;治疗期间,虽然患者处于长时间的粒细胞缺乏状态,但并未出现严重的感染;疾病缓解后,继续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能长期把病情维持在缓解状态。因此,中西医结合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也将成为中南医院特有的另一亮点,必将更好地为广大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病友解除病痛。首例前来就诊的外籍病友来自美国旧金山。 *我科还对以下血液系统疾病采取了中西医结合治疗,并且取得了成功,包括难治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难治性溶血性贫血、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加速期及恶性淋巴瘤等。我科还将继续扩大中西医结合治疗血液病的范围和影响,以期更好地为患者解除病痛。 *科室人员 占竹英(主任医师) 刘尚勤(留学美国、日本;博士、博士后;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左学兰(博士;主任医师、副教授) 陈 飞(留学荷兰;博士在读;副主任医师) 肖 晖(留学荷兰;博士;副主任医师、副教授) 罗 琳(硕士;主治医师) 何 莉(博士在读;主治医师) 吴 江(留学新加坡;博士;主治医师) 周 怡(留学法国;硕士;住院医师) 汪英颖(留学法国;博士在读) 刘明辉(硕士,住院医师) 蔡惠丽(留学法国;博士在读) 刘丽丽(主管护师;护士长) 孙 玲(护师,副护士长) 杜全红(主管护师) 曾庆斌(主管技师), 刘 莉(硕士,技师) 沈 辉(技师) 马 梓(留学美国、日本;日本博士、美国博士后;副主任医师,武汉市中西医结合肿瘤学会委员) 三、提高临床服务质量 1. 多发性骨髓瘤病友交流会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骨髓瘤病友交流会隶属中华多发性骨髓瘤病友互助协会,每月15号(7,8,9月暂停)举办一次,目的在于,为病友提供一个互相交流的平台,普及骨髓瘤的知识,使广大骨髓瘤病友和家属充分认识和了解本病;使医护人员更好了解患者的困惑,以解答疑虑,提高服务质量;以期使患者长期获得健康优质的生活。 2.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病友交流会:每月1号举办,节假日除外。 3. 参加我科学术交流的教授 龚行健(美国加州大学) 陆道培 院士 侯 健(上海长征医院) 庄伟裕(新加坡国立癌症研究中心) 周剑峰(同济医院) 夏凌辉(协和医院) 张秋萍(武汉大学医学部) 谢安勇(美国哈佛大学) 吴孔明(美国杰弗逊大学) 张 纯(协和医院) 朱 明(美国加州大学) 邱 鸣(市结核病院) 孟 力(同济医院) 邵宗鸿(天津总医院) 候 明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王桦教授 朱尤庆教授 郭清莲教授 汪付兵博士 童莉 程真顺教授(中南医院)梁晨处长 曾红莉副部长 4. 指导我科查房的教授 宋善俊(协和) 刘文励(同济) 邹 萍(协和) 孙汉英(同济) 张义成(同济) 张劲龙(协和) 邱录贵(天津血研所) 孟力(同济) 李守新(同济) 金润民(协和)陈燕(协和)候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5. 开展的项目 骨髓穿刺检查全套(gsccjcqt)(343) 骨髓活检全套(gshjqt)(420) 骨髓染色体全套(gsrstqt)(440) 骨髓特殊染色(gstsrs)(50) 白血病免疫分型(bxbmyfx)(100) 白血病融合基因分型(bxbrhjyf)(200) 外周血白细胞组套(wzxbxbzt)(52) 外周血红细胞组套(wzxhxbzt)(60) 外周血血小板组套(wzxxxbzt)(45) 外周血形态检查(wzxxtjc)(72) 6. 专家及门诊时间 占竹英 周一上午 血液病的保健和心理康复 刘尚勤 周三下午 骨髓瘤 MDS 白血病 淋巴瘤 干细胞移植 左学兰 周四上午 白血病 肖 晖 周三下午 淋巴瘤 陈 飞 周五上午 干细胞移植 罗 琳 周四下午 干细胞移植 何 莉 周二下午 多发性骨髓瘤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马 梓 周一至五 各种血液肿瘤,贫血,血小板减少的中医治疗 (内科综合楼11楼马梓博士诊室)

寄语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血液科是一颗后起之星,留美博士后刘尚勤教授为该科学科带头人、带领全科30名成员组成的团队,团结一致,克难奋进,不断开拓创新,将自己在日本攻读血液学博士学位和在美国加州大学肿瘤中心博士后期间的研究成果应用于临床实践,使这个成立于1972年的老科室焕发了青春活力。 一、病房设置 *普通病房 2010年,内科综合楼的启用,血液科位于18楼,普通病房有28间,可同时提供60张病床为住院病友服务;三人间12间,双人间2间,单人间4间;每间房间宽敞明亮,内设有空调、彩色电视和卫生间;病房窗户大,采光好,从窗口可以领略东湖、水果湖、沙湖、珞珈山和磨山的美丽风光,心情格外愉悦。 *骨髓移植病房 骨髓移植的病房6间,包括百级病房4间、千级病房2间,可同时为6个病友提供骨髓移植治疗服务,将主要用于骨髓瘤、淋巴瘤、白血病和再障患者的干细胞移植治疗, *干细胞治疗室 干细胞治疗室1间,将主要用于干细胞(包括骨髓干细胞、外周血干细胞和脐带血干细胞)的采集和分离,将为糖尿病血管病、肝硬化、脑血管后遗症、冠心病心梗等患者的干细胞治疗提供服务。 二、学科特色 *中西医结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 该治疗方法由留美西医博士后刘尚勤教授和留日中医博士马梓依据他们在国外多年的研究成果而创立,其前期研究结果发表在美国血液学顶级杂志《Blood》上。针对该骨髓瘤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首次由新华社向海内外报导,随后经健康报、武汉晚报、楚天都市报、楚天金报等相关媒体的报道后,国内外病友反响很大,使广大的骨髓瘤患者看到了新的希望。在短短两年时间内,该疗法为来自全国30个省市的500多名骨髓瘤病友提供了帮助,而且也吸引了不少海外的病友,他们纷纷通过电话和电子邮件咨询,这些国家和地区包括美国、澳大利亚、新加坡和台湾等地,首例来我院就诊的外籍骨髓瘤病友来自欧洲的瑞典。 *在血液病领域继续探索创新 我科同时开展了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其疗效好,费用低。例如,一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病友,患难治性贫血长达10年,近三年平均每月要行输血治疗一次。自从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后,患者就脱离了长期的输血历史,随后经近一年时间的治疗,血色素恢复至正常水平,生活质量明显的提高,重新返回了工作岗位。另外,另一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病友,已转变成白血病,原始细胞高达44%,经采用传统的中药、中药提取物和西药治疗两个疗程,过程顺利,不良反应少,并获得完全缓解;治疗期间,虽然患者处于长时间的粒细胞缺乏状态,但并未出现严重的感染;疾病缓解后,继续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能长期把病情维持在缓解状态。因此,中西医结合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也将成为中南医院特有的另一亮点,必将更好地为广大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病友解除病痛。首例前来就诊的外籍病友来自美国旧金山。 *我科还对以下血液系统疾病采取了中西医结合治疗,并且取得了成功,包括难治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难治性溶血性贫血、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加速期及恶性淋巴瘤等。我科还将继续扩大中西医结合治疗血液病的范围和影响,以期更好地为患者解除病痛。 *科室人员 占竹英(主任医师) 刘尚勤(留学美国、日本;博士、博士后;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左学兰(博士;主任医师、副教授) 陈 飞(留学荷兰;博士在读;副主任医师) 肖 晖(留学荷兰;博士;副主任医师、副教授) 罗 琳(硕士;主治医师) 何 莉(博士在读;主治医师) 吴 江(留学新加坡;博士;主治医师) 周 怡(留学法国;硕士;住院医师) 汪英颖(留学法国;博士在读) 刘明辉(硕士,住院医师) 蔡惠丽(留学法国;博士在读) 刘丽丽(主管护师;护士长) 孙 玲(护师,副护士长) 杜全红(主管护师) 曾庆斌(主管技师), 刘 莉(硕士,技师) 沈 辉(技师) 马 梓(留学美国、日本;日本博士、美国博士后;副主任医师,武汉市中西医结合肿瘤学会委员) 三、提高临床服务质量 1. 多发性骨髓瘤病友交流会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骨髓瘤病友交流会隶属中华多发性骨髓瘤病友互助协会,每月15号(7,8,9月暂停)举办一次,目的在于,为病友提供一个互相交流的平台,普及骨髓瘤的知识,使广大骨髓瘤病友和家属充分认识和了解本病;使医护人员更好了解患者的困惑,以解答疑虑,提高服务质量;以期使患者长期获得健康优质的生活。 2.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病友交流会:每月1号举办,节假日除外。 3. 参加我科学术交流的教授 龚行健(美国加州大学) 陆道培 院士 侯 健(上海长征医院) 庄伟裕(新加坡国立癌症研究中心) 周剑峰(同济医院) 夏凌辉(协和医院) 张秋萍(武汉大学医学部) 谢安勇(美国哈佛大学) 吴孔明(美国杰弗逊大学) 张 纯(协和医院) 朱 明(美国加州大学) 邱 鸣(市结核病院) 孟 力(同济医院) 邵宗鸿(天津总医院) 候 明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王桦教授 朱尤庆教授 郭清莲教授 汪付兵博士 童莉 程真顺教授(中南医院)梁晨处长 曾红莉副部长 4. 指导我科查房的教授 宋善俊(协和) 刘文励(同济) 邹 萍(协和) 孙汉英(同济) 张义成(同济) 张劲龙(协和) 邱录贵(天津血研所) 孟力(同济) 李守新(同济) 金润民(协和)陈燕(协和)候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5. 开展的项目 骨髓穿刺检查全套(gsccjcqt)(343) 骨髓活检全套(gshjqt)(420) 骨髓染色体全套(gsrstqt)(440) 骨髓特殊染色(gstsrs)(50) 白血病免疫分型(bxbmyfx)(100) 白血病融合基因分型(bxbrhjyf)(200) 外周血白细胞组套(wzxbxbzt)(52) 外周血红细胞组套(wzxhxbzt)(60) 外周血血小板组套(wzxxxbzt)(45) 外周血形态检查(wzxxtjc)(72) 6. 专家及门诊时间 占竹英 周一上午 血液病的保健和心理康复 刘尚勤 周三下午 骨髓瘤 MDS 白血病 淋巴瘤 干细胞移植 左学兰 周四上午 白血病 肖 晖 周三下午 淋巴瘤 陈 飞 周五上午 干细胞移植 罗 琳 周四下午 干细胞移植 何 莉 周二下午 多发性骨髓瘤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马 梓 周一至五 各种血液肿瘤,贫血,血小板减少的中医治疗 (内科综合楼11楼马梓博士诊室)

专业方向

血液科

专业擅长

1、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
2、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ABC型(难治型)(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 type ABC (refractory type)
3、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
4、难治性贫血(Refractory anemia)
5、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细胞淋巴瘤(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small cell lymphoma)6、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olycythemia Vera)
7、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ssential thrombocythemia)
8、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acute megakaryocyte leukemia)
9、多发性骨髓瘤合肾功能衰竭(Multiple myeloma with renal failure)
10、化疗导致的骨髓抑制(Myelosuppression due to chemotherapy )
11、免疫性血小板减少
12、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我的团队

周芳
周芳 检验技师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检验科
汪镅欣
汪镅欣 护师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护理部

执业地点

  •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血液内科

个人简介

刘尚勤,男,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同济医科大学毕业,日本国立山口大学血液学博士,美国加州大学肿瘤学博士后。2017年获"胡润·平安中国好医生"称号,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肿瘤防治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食品卫生安全教育专委会专家委员、湖北省血液学会副主任委员(2013),湖北省中西医结合血液学会常委(2012),亚太医学生物免疫学会常务理事,亚太医学生物免疫学会血液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2017),湖北省医学生物免疫学会副理事长,湖北省医学生物免疫学会血液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血液病分会第二届委员会常务委员。武汉协和医院血液科工作近十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三项,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青年基金、面上项目和重点项目初评专家。教育部学位论文质量监测服务平台的评审专家。曾获日本血液学年会优秀论文奖,中国中西医结合血液学分会优秀论文三等奖,湖北省自然科学三等奖,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和武汉市科技进步三等奖。曾在美国《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癌症研究》、《血液》、英国《癌基因》、日本《国际血液学杂志》、《欧洲血液学杂志》和中国《中华病理学杂志》、《中国医学杂志外文版》、《实验血液学杂志》、《中华内科杂志》、《中华血液学杂志》、《临床血液学杂志》等杂志发表过文章。在日本,建立了一株表达CD33的骨髓瘤细胞系Liu01,被广泛地用于多发性骨髓瘤的发病机制研究。多次参加日本和美国血液学年会,并多次在日本血液学年会和骨髓瘤年会上发表演讲。本人从事血液研究和临床工作30年,重点为恶性血液病的发病基础与临床治疗,特别是多发性骨髓瘤的中西医结合维持治疗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脱离长期输血治疗。目前正在临床研究探讨各种血液病治疗的新方法。除了多发性骨髓瘤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外,治疗比较成功的血液疾病还包括难治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难治性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细胞淋巴瘤,骨髓增殖性疾病(包括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和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ABC型、慢性粒单细胞白血病、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等血液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社会任职

1、湖北省医学生物免疫学会血液学专委会主任委员
(Chairman of the Hematology Committee of Hubei Medical Biological Immunology Society)
2、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肿瘤防治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Member of the Standing Committee of Cancer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Cross-Straits Medical and Health Exchange Association)
3、中国医药教育协会食品卫生安全教育专委会专家委员
(Expert member of Food Hygiene and Safety Education Committee, Chinese Medical Education Association)
4、湖北省血液学会副主任委员(Vice Chairman of Hubei Hematology Society)
5、湖北省中西医结合血液学会常委(Member of the Standing Committee of Hubei Hematology Society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
6、亚太医学生物免疫学会常务理事(Executive Director of Asia-Pacific Society of Medical Biological Immunology )
7、亚太医学生物免疫学会血液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第一届)(Vice Chairman of Hematology Professional Committee of Asia-Pacific Society of Medical Biological Immunology (the first session))
8、湖北医学生物免疫学会副理事长(Vice President of Hubei Medical Biological Immunology Society)
9、中华中医药学会血液病分会第二届委员会常务委员(Standing member of the second Committee of Hematology Branch of China Associ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获奖荣誉

1、日本血液学年会优秀论文奖(Excellent Paper Award of Japan Hematology Annual Meeting)
2、中国中西医结合血液学分会优秀论文三等奖(Third prize of Excellent Paper of Hematology Branch of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3、湖北省自然科学三等奖(The third prize of Natural Science in Hubei Province)
4、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Third Priz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ogress of Hubei Province)
5、武汉市科技进步三等奖(Wuh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ogress third Prize)
6、2017年获"胡润·平安中国好医生"称号(Awarded the title of "Hurun Ping An Good Doctor of China" in 2017)

科研成果

曾在美国《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癌症研究》、《血液》、英国《癌基因》、日本《国际血液学杂志》、《欧洲血液学杂志》和中国《中华病理学杂志》、《中国医学杂志外文版》、《实验血液学杂志》、《临床血液学杂志》等杂志发表过文章,共发SCI文章15篇,影响因子共达270多点,其中第一作者SCI文章10篇。在日本,建立了一株表达CD33的骨髓瘤细胞系Liu01,被广泛地用于多发性骨髓瘤的发病机制研究。多次参加日本和美国血液学年会,并多次在日本血液学年会和骨髓瘤年会上发表演讲。

进修经历

1999年2月-1999年7月

上海外国语大学(Shanghai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

辅导医生:英语(English)

工作经历

2008年5月-至今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血液科(Department of Hematology, Zhongnan Hospital of Wuhan University) 主任医师(Chief Physician )

2008年5月-至今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血液科(Department of Hematology, Zhongnan Hospital of Wuhan University) 教授(Professor)

2000年3月-2000年9月

日本国立山口大学医学部(National Yamaguchi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Japan) 外国教授(Foreign professor)

1992年7月-2000年2月

武汉协和医院血液科(Department of Hematology, Union Hospital in Wuhan 主治医生(Attending physician)

教育经历

博士后

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Davis) 肿瘤学(Oncology)

博士

日本国立山口大学医学部(School of Hematology) 血液肿瘤学(Hematologic oncology)

硕士

同济医科大学(Tongji Medical University) 血液学(Hematology)

本科

同济医科大学(Tongji Medical University) 医学(Medic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