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后承担国家重大专项课题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14项(含重点项目2项)、“863”项目2项、“973”项目1项、国家科技部“九五”重点攻关项目1项、全军高技术推广项目1项、全军“十五”项目1项。共计2000余万元。其研究成果获国家专利14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重庆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重庆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7项,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军队医疗成果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等,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西部突出贡献奖”。
主编专著23部,参编专著31部,新近出版《实用传染病学》系列巨著及《肝病防治新认识》,其中2010年主编的全国八年制教材《感染病学》印数达4万余册,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论文400余篇,包括Gastroenterology、Hepatology及CGH,为二十余家国内外著名杂志编委、常委编委或副主编。
(一)发表的主要文章:
1. Deng GH, Wang YM, et al. Association of estrogen receptor α polymorphisms with susceptibility to chronic hepatitis B virus infection. Hepatology, 2004;40(2):318
2. Ray SC, Mao Q, Lanford RE, Bassett S, Laeyendecker O, Wang YM, Thomas DL. Hypervariable region 1 sequence stability during hepatitis C virus replication in chimpanzees. J Virol, 2001, 75(7):3259-3267.
3. Koch KS, Aoki T, Wang Y, et al. Site-specific integration of targeted DNA into animal cell genomes. Gene. 2000, 249(1-2): 135-44.
4. Ray SC, Wang YM, Laeyendecker O, et al. Acute hepatitis C virus structural gene sequences as predictors of persistent viremia: hypervariable region 1 as a decoy. J Virol, 1999, 73(4):2938-2946.
5. Wang YM, Ray SC, Laeyendecker O, et al. Optimal evaluation of hepatitis C virus quasispecies by combined heteroduplex-single strand conformational polymorphism analysis. J Clin Microbiol, 1998, 36(10):2982-2989. Koch KS, Aoki T, Wang YM, et al. Benzo (a) pyrene: Biogenetic effects on hepatocytes in vitro. Tobacco-Related Disease Research Program Annual Investigators Meeting: New Challenges for Thobacco Research 1997; 16-17.
6. Wang YM, Xiang JZ, Hu SQ, et a1. A study of hemorrheologic changes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viral hepatitis. J Med CoII PLA I987, 2(1):25-28.
7. Wang YM, Xiang JZ, Hu SQ, et a1. Platelet aggregation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viral hepatitls. J Med CoII PLA I988, 3(2):176-180.
8. Wang YM ,Villano S, Ray S, Thomas D. Characterization of hepatitis C virus quasispecies using heteroduplex analysis. 35th Annual Meeting of the Infectious Diseases Society of America: IDSA, 97, 1997, 88.
9. Wang YM, Ohnishi H, Muto Y, et al. Lipopolysaccaride-induced cytotoxicity against cultured mouse hepatocytes and the role of monparenchymal liver cells. Chin Med Sci J 1994;9:167-170.
10. Wang YM, Ohnishi H, Muto Y, et a1. The effects of tumor necrosis factor on cultured hepatocytes and non-parenchymal liver cells in the mouse. J Med CoII PLA 1992, 7(3):287-290.
(二)专著
主编:
《感染病精粹》王宇明,胡仕琦 110万2007年 科技文献出版社
《新发感染病》王宇明,胡仕琦 100万 2005年 科技文献出版社
《感染病学新进展》(第二卷)王宇明,王小红,吴力克 110万 2008年 人民卫生出版社
《特色治疗技术》(全国名院名医丛书)王宇明,毛青,胡仕琦 91万 2004年 科技文献出版社
《实用传染病学》李梦东,王宇明.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年
《肝病与全身系统疾病诊断治疗学》何云,王宇明70万2002年 人民军医出版社
《肝功能衰竭》顾长海,王宇明.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年
《感染病学新进展》王宇明. 2001年 人民卫生出版社
《野战内科学》钱桂生,王宇明. 2000年 人民军医出版社
《急性肝衰竭》1997年 科技文献出版社
《传染病学新进展(III卷)》胡大荣,王宇明. 1995年 科技文献出版社
参编:
《中国医学教育研究进展》学苑出版社2002年
《感染病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研究进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
《感染病学新疾病、新理论、新技术》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年
《丙型肝炎基础与临床》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年
《实用传染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年
《肝病诊断学》天津出版社1997年
《实用传染病学》(Ⅱ版)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年
(三)科研成果
1. 重型肝炎/肝衰竭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第一完成人 2006
2. 丙型肝炎的基础与临床研究.重庆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第一完成人 2006
3. 生物人工肝.重庆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第一完成人 2004
4. 丁型肝炎的实验与临床研究. 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1年 第四完成人
5. 重型肝炎外周血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血小板功能与形态改变及意义. 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9年第二完成人
6. 培养人肝细胞用于生物人工肝支持系统的实验研究. 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8年 第二完成人
7. 肿瘤坏死因子α与乙型肝炎肝细胞损伤的关系. 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6年 第二完成人
8. 重型病毒性肝炎合并症的临床研究.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3年 第二完成人
9. 胎肝细胞治疗肝衰竭的实验研究与临床应用. 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2年 第五完成人
10. 重型病毒性肝炎临床及病理研究. 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1年 第二完成人
11. 重型病毒性肝炎血小板形态与功能研究. 全军科技进步三等奖 1995年 第一完成人
12. 重型病毒性肝炎血液流变学研究. 全军科技进步三等奖 1992年 第一完成人
13. 重型病毒性肝炎综合治疗研究. 全军科技进步三等奖 1987年第二完成人
14. 35例重型肝炎血小板聚集功能初步观察. 全军科技进步四等奖 1987年第一完成人
15. 丙型肝炎基础和临床研究. 重庆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8年 第三完成人
16. 重型肝炎分期分型治疗研究. 军队医疗成果二等奖 1999年 第三完成人
17. 做好尸检工作,提高医、教、研水平功能与形态改变及意义. 军队医疗成果三等奖 1998年 第二完成人
(四)专利
1.多功能生物人工肝支持装置柜.实用新型专利证书.2005.第二完成人
2.人工肝组织化生物反应器.实用新型专利证书.2005.第二完成人
3. 医疗设备万能管路进出密封装置. 实用新型专利证书.2005.第二完成人
4. 多功能生物人工肝支持装置柜. 实用新型专利证书.2005.第二完成人
5. 生物人工肝支持装置.实用新型专利证书.2004.第二完成人
6. 混合生物人工肝主持装置.实用新型专利证书.2004.第二完成人
7. RGZ-2000人工肝支持仪.国家SDA医疗器械注册证.2001.第二完成人
8. 《混合生物人工肝支持系统》.实用新型专利证书.2001.第二完成人
9. 《混合生物人工肝支持系统》.实用新型专利证书.2001年.第二完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