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伟:患者的病情符合偏头痛的典型特征,考虑诊断为偏头痛。
发作期应用最广泛的偏头痛初始治疗药物是非甾体抗炎药,其中疗效证据最充分的是乙酰水杨酸、布洛芬和双氯芬酸。曲普坦类药物是二线药物,对于口服一种曲普坦类药物无效的患者,其他该类别药物有可能充分缓解疼痛。如果吃目前这个药,不缓解的话,可以试试利扎曲普坦(欧立停)。
偏头痛主要是要积极寻找并避免诱发因素;保持乐观情绪,放松心情;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规律睡眠,适当运动,如瑜伽、散步、慢跑、骑自行车等有氧运动等。可以记录“头痛日志”,可以自行上网搜索现成的模版,这样可以发现可能的诱发因素。诱发因素包括睡眠障碍,如睡眠过多或过少,打呼噜,晚睡等; 特殊气味,包括吸烟;光刺激,如亮光或闪光;某些饮料或食物,如巧克力、柑橘水果、咖啡、酒精饮料、冰激凌;酪胺含量高的食物:主要是腌制发酵的食物,熟过头的水果蔬菜。如奶酪、腊肉、熏肉、火腿、香肠、热狗、三明治、酵母、豆腐、酱油、香蕉、菠菜、泡菜、咸菜、剩饭,啤酒、葡萄酒等;食品添加剂,如嚼口香糖中的阿斯巴甜; 味精; 长时间看手机、看电视、看视频、电子游戏;患者职业是司机,所以还要保持良好的睡眠,很关键。
并不是所有的人都需要接受预防性治疗。关于应在患者偏头痛病程的哪一时间点启动预防性治疗,各国的建议各不相同,但对于每月至少2天有偏头痛发作,并且接受治疗后生活仍受到影响的患者,一般建议接受预防性治疗。应用最广泛的药物类别包括抗高血压药(例如β受体阻滞剂和坎地沙坦)、抗抑郁药(例如阿米替林)、抗惊厥药(例如托吡酯和丙戊酸钠)和钙通道阻滞剂(氟桂利嗪)。这些药多少都有一些副作用,其实我认为最好的办法还是通过非药物治疗来预防,找到发作的诱因。尽量去避免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