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保池医生简介

医生信息来自医院官网公示信息或医生本人提供
平台受限于更新时效,可能出现信息更新不及时的情况
刘保池

刘保池

信息 纠错

主任医师 教授

医生主页

寄语

为医精诚 同心协力 应多位患者的要求,我开通了好大夫网站的咨询功能,希望给大家带来方便;我也将定期发布一些科普文章和康复指导文章,给大家做参考。 作为医者,我理解病痛给患者生活带来的影响,定当尽心尽力,细致诊断,帮助患者早日重获健康;作为医学科研工作者,我亦欢迎各界同仁相互交流,沟通指导;自体骨髓输注合并手术的疗法对一些患者特别有效,希望我们携手努力,为更多患者带来健康和幸福!我每周三上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南院( 虹口区同心路921号)其余时间在闵行医院科技中心(闵北路675号7楼)出特需门诊,早8:30之前挂号,若挂不到,可找我加号。

寄语
为医精诚 同心协力 应多位患者的要求,我开通了好大夫网站的咨询功能,希望给大家带来方便;我也将定期发布一些科普文章和康复指导文章,给大家做参考。 作为医者,我理解病痛给患者生活带来的影响,定当尽心尽力,细致诊断,帮助患者早日重获健康;作为医学科研工作者,我亦欢迎各界同仁相互交流,沟通指导;自体骨髓输注合并手术的疗法对一些患者特别有效,希望我们携手努力,为更多患者带来健康和幸福!我每周三上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南院( 虹口区同心路921号)其余时间在闵行医院科技中心(闵北路675号7楼)出特需门诊,早8:30之前挂号,若挂不到,可找我加号。

专业方向

普外科

专业擅长

糖尿病、肝胆胰疾病、自体骨髓输注治疗肝硬化、糖尿病、卵巢早衰、退行性关节炎、化疗后免疫系统重建等。

执业地点

  • 医生集团-上海线上诊疗科

个人简介

刘保池,男。主任医师,教授,医学博士,复旦大学普通外科博士生导师。原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外科学科带头人。兼任全国卫产协手术与细胞治疗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灾害医学会副主任委员、全国卫产协外科技术创新与推广分会常务理事,苏州高新区人民医院副院长等。
1978年就读于河南医学院(现为郑州大学医学院),1983年以特别优秀生毕业留校。从事普通外科临床工作30年,专长肝胆胰外科。曾赴美国、德国、香港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大学教学医院进修学习,掌握了普通外科临床常用先进技术。曾参加中国援赞比亚医疗队,在非常简陋的条件下开展对HIV感染者的多种高难度手术,并且开展临床研究,曾负责创建中赞友谊医院并且出任中赞友谊医院首席医疗官。为祖国赢得了荣誉,被国家卫生部,外交部和商务部联合评为“全国援外医疗工作先进个人”。曾担任河南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医疗救治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多次参加指导重大突发事件的医疗救援。负责创建了河南省创伤急救中心和急诊医学硕士学位,博士学位授权点,掌握了比较全面的创伤和危重病急救技术。
2008年9月作为人才引进到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任外科主任。2012年兼任同济大学附属上海东方医院急诊医学部常务副主任。负责复旦大学和同济大学的急诊医学教学工作。带领外科团队为600多例HIV感染者手术治疗,还为2000多例其他合并感染性疾病的外科病人救治,提出了特殊感染外科学的新理念。通过科学评估和精细的围手术期治疗及规范的职业暴露防护,取得良好临床疗效。在HIV感染者手术治疗方面达到全国领先水平。2010年获国际治疗倡导联盟(中国区)颁发国内唯一的“先锋奖”。成功救治了多例破伤风,气性坏疽,肠结核穿孔并重度脓毒症的患者,把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外科逐渐发展成了具有诊治感染疾病相关外科的特色专科,复旦大学资助的优势学科。
自行设计了应用兔子作自体骨髓经门静脉输注验证安全性的动物模型方法,在动物实验和参考大量国内外有关干细胞治疗肝硬化的基础上,创新性开展了失代偿期肝硬化的脾切除联合经网膜右静脉放置输注系统,作自体骨髓经门静脉输注,明显促进了肝功能重建,而且意外发现了亦可促进免疫重建。在国际认可的干细胞比作种子的学说基础上,提出了骨髓成分包括种子和土壤,将种子和土壤一起移植可能优于单纯种子移植的假说。经过9年多的临床实践验证了这个假说。
在特殊感染者围手术期治疗方面做出开拓性贡献,负责主编首部《特殊感染外科学》。获6项国家专利,发表论文100余篇,主编学术专著6部,参加编写专著8部。2011年获“十一五灾害医学突出贡献奖”。

社会任职

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细胞治疗产业与临床研究分会会长
国际外科学杂志编委
中国急救医学杂志编委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灾害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上海市灾害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心肺复苏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卫生应急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感染与特殊感染学组组长
外科技术创新与推广分会理事,手术与细胞治疗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

获奖荣誉

2003年中国卫生部,外交部和商务部联合授予“全国援外医疗工作先进个人”。
2016年获“中国健康传播大使”荣誉称号
015年被评为上海市先进工作者
017年获得上海市优秀发明奖
2018年获得全国卫生产业企业协会颁发“健康产业科技进步奖”。

科研成果

创新性应用自体骨髓经门静脉输注,明显促进了患者肝功能重建,意外发现患者CD4T淋巴细胞明显增高,也就是促进了患者免疫功能重建。目前对艾滋病患者应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治疗使患者病死率明显下降。但是很多患者CD4T淋巴细胞上升很慢,在免疫功能重建之前往往死于机会性感染和肿瘤。在抗逆转率病毒治疗的基础上,通过自体骨髓经门静脉输注,促进免疫功能重建,有可能成为艾滋病治疗的重要进展。目前正在与中国科学院合作进行有关机理研究。有关论文2013年已经在自然杂志社的分支期刊Cell Death & Disease发表。

进修经历

2003年9月-2003年10月

德国洪堡大学教学医院客座教授

2000年6月-2001年6月

再次赴赞比亚,出任中赞友谊医院首席医疗官

1999年10月-1999年11月

应邀再次到香港大学玛丽医院访问学习

1997年4月-1999年4月

中国医疗队赴赞比亚工作两年

1995年9月-1995年11月

香港大学玛丽医院进修肝胆外科

1994年4月-1994年6月

美国新泽西州立大学访问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