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证:1101*********39
医师资格证审核通过
医师执业证审核通过
执业证书编号:1101*********39
人脸识别认证 认证通过
所有服务均由本人提供
重点:感觉身体乏力不适,尽早自我隔离,全家戴好口罩😷,不要等核酸或者抗原检测结果,因为检查的结果没有身体诚实而且滞后。 2022-12-11日我在120值班,和我搭档的护士可能是感冒了(她查的抗原和核酸都是阴性)。我还和她开玩笑说你可别阳了,不然我可就遭殃了,说完我就去测了一个抗原(图一,阴性)。松了口气,我们一起干完了24小时的活。 第二天我们下班前,她又在我的怂恿下做了一次极为标准抗原(图二,阳了)。同事可以安心回去好好休息了。 我回到家先是自我隔离,然后感觉浑身不适(也许是心理作用),便多次进行了抗原检测和核酸单管检测,结果出来了(图三、四,都是阴性),看到这个结果我很开心又可以去隔壁房间抱抱😘小胖了(我儿子4个多月大),当天夜里还跑了5.20公里,以示庆祝。 第三天自己还是感觉浑身乏力,我决定继续隔离,接下几天我陆续出现:乏力、发冷、浑身酸疼、鼻塞、流涕、咳嗽、咽痛等症状。中间几次的抗原还是阴性(图六),我便不再浪费为数不多的抗原了。继续隔离继续躺平,马上就要上班了,得赶紧好起来。 今天是第六天,早上躺在半冷半热的床上,发现自己嗓子直接废了,咳嗽一声都疼的不行,因为今天下午4点就要去医院值夜班了,得给自己和可能接触我的患者和家属一个交代(医生带阳上班实属无奈之举),最后一个抗原检测结果出来了阳了(图八)。很庆幸自己和家人提前隔离了,不然一家人一起阳真是很头疼的事情。 最后多说一句:放开前的日子我们回不去,面对现在全城戒备的日子,我们老百姓一定要记住戴好口罩,勤换口罩勤洗手,有症状及时自我隔离,医院现在真的是“羊圈”,能不来就不来(互联网诊疗),实在得来就保持距离,戴好N95口罩😷。
我们还是耐心等待权威调查结果,希望这一切都不是真的。 这些天一直在关注Liu医生事件,不敢相信,也不愿相信。在公立医院确实有各种绩效考核制度,但在医疗安全方面,医院还是放在第一位的,生命至上!但个人的发展,和手术量、业绩可能关系很大,但这绝对不能拿病人的生命健康作为代价! 手术指征的把控和利益的诱惑,考验的是一个医生职业操守的坚守。清晰记得在北京儿童医院上学时,老师就教育我们:咱们外科医生要知道什么病人需要手术,什么病人可以不做手术!不能学会拿手术刀了,就可以忽悠病人,拿病人给自己“练手”。病人是一个正在忍受病痛,需要医生帮助而不是再次伤害的生命。 做一位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外科医生。
为什么我要不厌其烦的对孩子说这一句话? 作为一名儿外科医生,在门诊经常需要为孩子做体格检查。有时候需要孩子脱去衣服,暴露一些隐私部位。我总是会让父母先去关上门,然后轻声对孩子说:“别害怕宝贝,有你爸妈在呢,你可以脱衣服让医生叔叔给你检查身体,看看你哪儿不舒服。不过如果爸妈不在身边,可不能随便让人脱自己衣服,记住没!” 这句话是对孩子说的,更是对父母说的,作为父母在平时也要提醒自己的孩子,保护隐私。保护孩子的心理和生理健康成长是我们成年人共同的责任。
今天在给一位家长查看手术病理标本时,无意中发现在我们手术室外签字台上的“涂鸦”—2022.1.1一起迎接新生命的降临。可以想象当时那位焦急的男人,在手术室外紧张而兴奋的一笔笔绘出属于他们的幸福画面。留在我们手术签字台上的“涂鸦”是他们的完美期待,也将是未来在这里迎接新生命降临的家长们的心愿。 在北京儿童医院顺义妇儿医院工作的特别感受是:当我们在手术间正为一位小朋友做手术时,有时会听见隔壁手术间传来刚刚从妈妈子宫来到新世界的小宝贝的清脆啼哭声,短短的几声代表着生命,代表着健康,代表着希望……顿时我们也充满干劲和希望。虽然手术才开始不久,听到啼哭后仿佛感觉我们离下台不远了。(这应该是每位外科医生最幸福的时刻)
目前中国紧张的医患关系应该被重视被分析和改进。 首先传统的“家长型”模式一医生拥有部的权威,做治疗决定,病人是医生决定的被动接受者,这是不对的和落后的; 其次“资讯”模式这是一种零售式的关系,医生负责提供信息,病人负责做决定,但病人常常很茫然,很难作出正确的决定,这是不负责任的; 应该被推行的是“解释型”医患关系,医生和病人共同做治疗决定,医生要充分了解病人的治疗目标、生命愿望,然后努力帮助病人实现。
医生会在这里记录,病人回馈的温暖以及工作中的忙碌与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