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洪森医生简介

医生信息来自医院官网公示信息或医生本人提供
平台受限于更新时效,可能出现信息更新不及时的情况
毕洪森

毕洪森

信息 纠错

主任医师 副教授

医生主页

寄语

一、面部年轻化新技术、新理念 让您轻松地告别面部皱纹和下垂更加年轻美丽 微创内窥镜除皱提升技术--年轻化首选措施 ,永久去除面部皱纹,本人创立了该额颞部内窥镜除皱技术体系已20年,数千例成功案例验证及相关论文发表。 这是微创、精准地实施年轻化手术的里程碑。也可以精准地进行额颞部填充和对失败病例进行修复。 在微创内窥镜除皱为主要技术的面部年轻化手术方面成绩卓然,相关成就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在国际国内美容医学大会上多次大会发言。 早在2012年,在总结千例内窥镜除皱病例的基础上,独创性地推出了“再平衡内窥镜除皱”技术,彰显其长效、自然的特点。 二、面部轮廓整形----精准数字化技术 面部轮廓是美丽的基础,通过精准数字化设计、模拟,结合丰富的临床经验,对面部轮廓进行精准调整:对下颌角肥大、颧骨颧弓宽大、颏部后缩短小、颏部过长过大、颏部前凸等截骨矫正。 三、颅颌面骨创伤性骨折急诊修复 颅颌面骨折急诊创伤性骨折,往往会引起外形异常甚至功能障碍,严重会危及生命,急诊修复创面、骨折复位及其重要,在保证生命体征平稳的前提下尽早进行整形修复治疗才能取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寄语
一、面部年轻化新技术、新理念 让您轻松地告别面部皱纹和下垂更加年轻美丽 微创内窥镜除皱提升技术--年轻化首选措施 ,永久去除面部皱纹,本人创立了该额颞部内窥镜除皱技术体系已20年,数千例成功案例验证及相关论文发表。 这是微创、精准地实施年轻化手术的里程碑。也可以精准地进行额颞部填充和对失败病例进行修复。 在微创内窥镜除皱为主要技术的面部年轻化手术方面成绩卓然,相关成就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在国际国内美容医学大会上多次大会发言。 早在2012年,在总结千例内窥镜除皱病例的基础上,独创性地推出了“再平衡内窥镜除皱”技术,彰显其长效、自然的特点。 二、面部轮廓整形----精准数字化技术 面部轮廓是美丽的基础,通过精准数字化设计、模拟,结合丰富的临床经验,对面部轮廓进行精准调整:对下颌角肥大、颧骨颧弓宽大、颏部后缩短小、颏部过长过大、颏部前凸等截骨矫正。 三、颅颌面骨创伤性骨折急诊修复 颅颌面骨折急诊创伤性骨折,往往会引起外形异常甚至功能障碍,严重会危及生命,急诊修复创面、骨折复位及其重要,在保证生命体征平稳的前提下尽早进行整形修复治疗才能取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专业方向

整形科

专业擅长

一、面部年轻化前沿技术----建立了独特的微创内窥镜除皱提升技术体系20年之久,以及面部年轻化提升新理念、新技术,数千例成功案例验证及相关专业论文成果。
二、面部轮廓整形----精准数字化技术:下颌角肥大、颧骨颧弓宽大、颏部短小后缩、颏部过长过大、额窦高凸,等截骨整形。
三、颅颌面创伤性骨折急诊修复
颅颌面骨折急诊创伤性骨折,往往会引起外形异常甚至功能障碍,严重会危及生命,急诊修复创面、骨折复位及其重要,在保证生命体征平稳的前提下尽早进行整形修复治疗才能取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我的团队

赵颖
赵颖 医生助手

执业地点

  •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成形外科(整形外科)

个人简介

毕洪森,整形外科学博士(北京大学医学部),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现就职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成形外科(整形外科),医疗主任,兼党支部书记。从事颌面外科及颌面创伤救治、面部轮廓整形及美容、微创面部年轻化等临床前沿技术,以及创面愈合及再生医学方面的基础及临床研究。兼任中国整形美容协会精准与数字医学分会副会长、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颌面创伤及正颌专业委员会委员等;《中华整形外科杂志》编委、《中国微创外科杂志》编委,北京市自然基金评审专家等;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技术评审中心评审专家、北京市医疗事故委员会鉴定专家,等社会职务。

美容整形专业特长:
一:年轻化美容整形方案设计及微创美容手术。尤其擅长微创小切口内窥镜技术行面部除皱(永久去除眼角纹、额纹和眉间纹等)提升;眼周围年轻化手术(去眼袋、眼睑整形)。
成果:
已发表论文:①额颞部内窥镜除皱技术及应用 《中华医学美学美容外科杂志》2008,14(6)361-363。②面部年轻化的综合微创技术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0,10(3)。③额颞部微创内窥镜除皱术对眉眼形态的改善 《中华医学美学美容外科杂志》2011,17(6)405-407
国际会议大会发言:①内窥镜面部年轻化美容技术及应用研究报告《2008年首届两岸四地美容医学学术会议》2008年11月于南京;②微创内窥镜技术在额颞部除皱提升及面部形态美容中的应用报告《第八届(2009)上海国际整形美容学术研讨会》2009年4月于上海;③男性内窥镜除皱技术特点及心理学分析《2012中国国际美容医学大会暨第一届亚洲美容医学大会》2012年4月于北京
二:面部轮廓整形(下颌角、高颧骨、颏部整形等)及软组织塑形(面部吸脂和脂肪移植塑形)
三:颅颌面创伤性骨折急诊修复
四:个性化隆鼻手术及鼻整形
五:微创拇外翻矫正术。微创根治腋臭、微创男性乳腺增生切除术。
已发表论文:微创小切口斜行截断及楔形截骨术矫治拇外翻畸形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06,6(7)
微创拇外翻手术矫治方面实用新型专利10项及成果转化。
五:其他美容整形手术
普通整形专业特长
鼻、唇、耳等组织器官缺损和畸形的修复与再造
职业信条:生活的历练教会我如何宽厚待人;在心与心的交流中懂得如何满足别人的需求;在追求和创造美丽的神话过程中信奉真诚。我全身心地投入自己的整形美容事业,在带给别人年轻和美丽的同时也使自己永葆青春。

社会任职

中国整形美容协会精准与数字医学分会 副会长
世界内镜医师协会整形外科中国协会 常务理事
中国整形美容协会牙颌颜面医疗美容分会 常务委员
中国抗衰老促进会女性健康专业委员会 常务委员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美容医学专业委员会 常务委员
中华口腔医学会第一届口腔颌面创伤及正颌专业委员会 委员
中华医学会整形外科分会脂肪移植学组 委员
中国整形美容协会微创与皮肤整形美容分会 委员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美容专业委员会 委员
北京医学会整形外科学分会 委员
学术杂志任职: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编委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编委
其它社会兼职:
国家卫健委人才交流服务中心高级人才评价项目 评审专家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技术评审中心 评审专家
北京市自然基金 评审专家
北京市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 鉴定专家

科研成果

一:科研课题及主持项目:
1. 2018年北京大学医-X基金(BMU2017MX001,结题):SVF对糖尿病难愈性创面愈合的治疗作用探索及分子机制研究
2. 2018年北京大学双一流基础专项基金(BMU2018JC011,结题):颌面精准成形项目
3. 2020年中国整形美容协会(20200900058,在研):微小RNA-125b与去甲基化酶TET2在糖尿病创面愈合中的表观调控机制研究 ( A68491-07 ),2020.9—2023.9。
4. 2020年中国整形美容协会(20201000109,在研):脂肪组织来源的细胞外囊泡在难愈合创面中的应用 ( A68491-08 ),2020.9—2023.9。
5. 2021年立项临床试验(在研,牵头):一项评价注射用交联透明质酸钠复合溶液有效性与安全性的前瞻性、多中心、随机、无治疗对照、评估者设盲、优效性临床试验
6. 2021年立项临床试验(在研):多中心、双盲、随机、平行、阳性对照的Ⅲ期试验,评价 注射用A型肉毒毒素HUTOX相较于BOTOX?在中度至重度眉间纹受试者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7. 2020年立项临床试验(在研):一项评价STYLAGE?XXL用于中国成人隆颏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无治疗对照、前瞻性、随机、多中心、评估者设盲的研究
8. 2020年立项临床试验(在研):一项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双盲、分面对照临床研究,评价注射用修饰透明质酸钠凝胶用于纠正重度或重度鼻唇沟皱纹减少疼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9. 2020年立项临床试验(在研):一项评价 STYLAGE?L vs. Restylane?用于纠正成年中国人中度至重度鼻唇沟皱纹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对照、前瞻性、随机、多中心、受试者和评估者设盲的研究。
10. 2019年立项临床试验(在研):注射用A型肉毒毒素用于治疗中、重度眉间纹的多中心、随机、双盲、阳性药平行对照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临床研究。
11. 2018年立项横向课题(H68491-04,10万,结题):糖尿病难愈创面临床科研AI辅助系统。
12. 2017年立项临床试验(完成):一项评价Botulax?针剂对比BOTOX?改善中度至重度眉间纹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多中心、随机、盲法、平行、阳性对照的Ⅲ期临床研究。

二、主要论文(第一或通讯作者)及研究成果
(一)主要论文(第一作者或责任作者):
1) Wang Q, Wang P, Qin Z*, Yang X, Pan B, Nie F, Bi H*. Altered glucose metabolism and cell function in keloid fibroblasts under hypoxia. Redox Biol. 2021 Jan;38:101815. doi: 10.1016/j.redox.2020.101815.(IF=11.799,Q1)
2) Bi H# *, Li H# , Zhang C, Mao Y, Nie F, Xing Y, Sha W, Wang X, Irwin DM*, Tan H*. Stromal vascular fraction promotes migration of fibroblasts and angiogenesis through regulation of extracellular matrix in the skin wound healing process. Stem Cell Res Ther. 2019 Oct 17;10(1):302. doi: 10.1186/s13287-019-1415-6.(IF=6.832,Q1)
3) Wang QF#, Bi HS#, Qin ZL*, Wang P, Nie FF, Zhang GW*. Associations of LRP5 Gene With Bone Mineral Density, Bone Turnover Markers, and Fractures in the Elderly With Osteoporosis. Front Endocrinol (Lausanne). 2020 Sep 25;11:571549. doi: 10.3389/fendo.2020.571549.(IF=5.555,Q1)
4) Wang G#, An Y#, Zhang X, Ding P, Bi H*, Zhao Z*. Chondrocyte Spheroids Laden in GelMA/HAMA Hybrid Hydrogel for Tissue-Engineered Cartilage with Enhanced Proliferation, Better Phenotype Maintenance, and Natural Morphological Structure. Gels. 2021 Dec 2;7(4):247. doi: 10.3390/gels7040247. (IF=4.702,Q1)
5) Nie F#, Ding P#, Zhang C, Zhao Z*, Bi H*. Extracellular vesicles derived from lipoaspirate fluid promote fat graft survival. Adipocyte. 2021 Dec;10(1):293-309. doi: 10.1080/21623945.2021.1932355.(IF=4.534,Q2)
6) Liang W, Zhao E, Li G, Bi H*, Zhao Z*. Suture Cells in a Mechanical Stretching Niche: Critical Contributors to Trans-sutural Distraction Osteogenesis. Calcif Tissue Int. 2022 Mar;110(3):285-293. doi: 10.1007/s00223-021-00927-z.(IF=4.333,Q2)
7) Wang G, Zhang X, Bu X, An Y, Bi H*, Zhao Z*. The Application of Cartilage Tissue Engineering with Cell-Laden Hydrogel in Plastic Surgery: A Systematic Review. Tissue Eng Regen Med. 2022 Feb;19(1):1-9. doi: 10.1007/s13770-021-00394-5. (IF=4.169,Q2)
8) Zhang X#, Yang X#, Chen Y, Wang G, Ding P, Zhao Z*, Bi H*. Clinical study on orthopaedic treatment of chronic osteomyelitis with soft tissue defect in adults. Int Wound J. 2021 Dec 21. doi: 10.1111/iwj.13729.(IF=3.315,Q2)
9) Bi HS, Zhang C, Nie FF, Pan BL, Xiao E*. Basic and Clinical Evidence of an Alternative Method to Produce Vivo Nanofat. Chin Med J (Engl). 2018 Mar 5;131(5):588-593. doi: 10.4103/0366-6999.226074.(IF=2.628,Q2)
10) Nie F, Bi H*, Zhang C, Ding P. Differentiation potential and mRNA profiles of human dedifferentiated adipose cells and 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 from young donors. Mol Med Rep. 2021 Jan;23(1):47. doi: 10.3892/mmr.2020.11685.(IF=2.952,Q3)
11) Yin S, Yang X, Bi H*, Zhao Z. Combined Use of Autologous Stromal Vascular Fraction Cells and Platelet-Rich Plasma for Chronic Ulceration of the Diabetic Lower Limb Improves Wound Healing. Int J Low Extrem Wounds. 2021 Jun;20(2):135-142. doi: 10.1177/1534734620907978.(IF=2.057,Q3)
12)毕洪森,李东,朱力,等.额颞部内窥镜除皱技术及应用《中华医学美学美容外科杂志》2008,14(6)361-363
13)毕洪森,马桂文.微创小切口斜行截断及楔形截骨术矫治拇外翻畸形《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06,6(7)499-501
14)毕洪森,马勇光,潘柏林,等Proteus综合征并微创处理1例报告《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09,9(12)1144-1145
15)毕洪森,李东,朱力,等.面部年轻化的综合微创技术《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0,10(3):256-261
16)毕洪森,李东,朱力,等.额颞部微创内窥镜除皱术对眉眼形态的改善《中华医学美学美容外科杂志》2011,17(6)405-407
17)毕洪森,夏有辰. 整形与医疗美容外科实施进修医师导师制必要性的思考.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8,18(2):187-189.
18)毕洪森,朱力,赵润蕾,等. 内窥镜除皱提升技术在男性患者中的应用.中国美容医学,2017,26(6):11-14.
19)张辰,毕洪森*,赵振民,等. 外泌体应用于创面修复的研究进展.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2020, 36(1): 61-64.
20)常旭,户华凰,贾邦飞,刘玉钢,杨学智,李晓鹏,毕洪森*. HaiMed难愈性创面人工智能辅助系统在创面测量中的应用,中华整形外科杂志,2021,37(1):35-39.

21)张鑫,杨欣,毕洪森*. 髂腹股沟皮瓣联合自体皮片移植修复阴茎阴囊广泛 Paget 病切除后皮肤缺损.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21,21(8):716-720.
(二).研究成果(已授权发明专利11项,后十项专利技术已经转化)
1. 毕洪森。 一种可替换烧灼端的电凝装置. 2019. 实用新型. 专利号:ZL 2019 2 1446181.5
2. 毕洪森,马桂文。用于拇外翻截骨术的钻孔测尺定位器. 2019. 实用新型. 专利号:ZL 2019 2 1271408.7
3. 毕洪森,马桂文。截骨圆弧锯. 2019. 实用新型. 专利号:ZL 2019 2 1271738.6
4. 毕洪森,马桂文。 关节头保护器 2019. 实用新型, 专利号:ZL 2019 2 1272738.8
5. 毕洪森,马桂文。用于复健的鞋, 2019, 实用新型, 专利号:ZL 2019 2 1280640.7
6. 毕洪森,马桂文。一种用于足趾成型的凸锥磨骨器, 2019, 实用新型, 专利号:ZL 2019 2 1281158.5
7. 毕洪森,马桂文。一种凹锥磨骨器, 2019, 实用新型, 专利号:ZL 2019 2 1281161.7
8. 毕洪森,马桂文。用于手术后清洗足部的足部清洗盆, 2019, 实用新型, 专利号:ZL 2019 2 1281162.1
9. 毕洪森,马桂文。一种防软组织缠绕的切削钻, 2019, 实用新型, 专利号:ZL 2019 2 1912244.1
10. 毕洪森,马桂文。骨面磨平电动锉, 2019, 实用新型, 专利号:ZL 2019 2 1912281.2
11. 毕洪森,马桂文。一种保护套切削钻, 2019, 实用新型, 专利号:ZL 2019 2 1926045.6
三、参编参译著作
  《实用整形外科手术彩色图谱》 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5年1月
  《面颈部美容外科手术图谱》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06年1月第一版
  《眼睑及眼周美容外科手术图谱》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06年1月第一版
  《牛津临床外科手册》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4月第二版
  《乳房美容外科手术图谱》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09年10月第一版

教育经历

博士

北京大学医学部 整形外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