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梅:高血压合并糖尿病为何需要早期达标?(免费)
发表于2017.01.16571人已读
我国每年新增高血压患者1千万,目前全国有高血压患者2.66亿,而治疗率仅为40%[1]。接受治疗后仍未达标的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是正常人群的4.4倍[2],只有把血压降到目标值以下即降压达标,才能减少事件和死亡,因此,“降压达标”是高血压治疗的目标,也是我国高血压管理需要长期坚持的主题。
那么,高血压患者接受治疗后,应该在几周内实现血压达标呢?
指南建议2-4周降压达标:美国AHA/ACC/CDC(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心脏病学会/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血压控制科学声明强调,2-4周血压不能达标者必须调整治疗方案[4]。
此外,研究证实,降压药物在治疗开始第一周疗效即可达到最大降压疗效的50%,药物大部分的降压幅度来自于治疗前4周,这支持了指南在4周或2-4周调整用药的建议[5]。
早期达标符合大部分医生和患者的期望[6]:调查显示,92%的医生希望高血压药物治疗可以在4周内使患者血压达标,59%的医生希望在2周内达标;而另一项调查显示,94%的患者在第一次接受高血压药物治疗时,期望可以在2周以内起效,63%的患者甚至希望可以在1周内起效。
早期达标可提高服药依从性:在患者可耐受的情况下,尽早使血压达标,能够更长久地控制血压,降低血压不达标的风险,提高服药依从性[7]。
早期达标可降低患者的心血管风险:一项关于降压药物治疗对高血压患者心血管事件的长期评估试验研究证实,早期4周内控制血压可显著降低11%心肌梗死风险、17%卒中风险及10%全因死亡风险(全因死亡:指的是所有原因引起的死亡)[8],可见,早期控制血压达标对降低心脑血管风险至关重要。
所以,如果得了高血压,就应该接受降压治疗,以便尽早实现血压达标,减少各种并发症,而早期达标能够提升患者的治疗信心,减少停药率,减少医疗费用,提高患者依从性,从而有助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及减轻经济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