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宏医生简介

医生信息来自医院官网公示信息或医生本人提供
平台受限于更新时效,可能出现信息更新不及时的情况
郑宏

郑宏

信息 纠错

主任医师 教授

医生主页

寄语

不为良相,便为良医;进则济世,退则救民。中西医并举,国民之幸!

寄语
不为良相,便为良医;进则济世,退则救民。中西医并举,国民之幸!

专业方向

心血管外科

专业擅长

各种疑难心血管病的诊断及先心病、冠心病、瓣膜病、肺栓塞、心肌病、肾血管性高血压及外周血管疾病等的介入治疗。

我的团队

周泽明
周泽明 医生助手
刘楠
刘楠 医生助手

执业地点

  •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结构性心脏病三病区
  •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心内科

个人简介

郑宏,1962年出生于江西高安。1985年毕业于江西医学院医疗系,同年留校一附院工作。1988年考入中国医学科学院协和医科大学研究生院。1991年获硕士学位并留北京阜外医院放射科及结构性心血管病外科工作至今。1992年到医科院肿瘤医院进修MRI半年,1996年至1998年赴法国ParlyII心血管病医院介入中心作访问学者与客座教授。1996年及2000年分别两次破格晋升为副主任医师及主任医师。1999年被评选为硕士研究生导师。2000年帮助筹建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首任介入中心主任。

目前主要从事心血管病影像诊断及介入治疗工作,在心血管病尤其是在各种疑难先心病、冠心病、瓣膜病及外周血管疾病的影像诊断及介入治疗及心源性猝死的防治等方面有独到之处。

从事心血管病影像诊断与介入治疗工作30多年,至今完成各种心血管造影及介入治疗上万余例,在先心病、冠心病、瓣膜病、肺栓塞、肺动脉高压、肾血管性高血压、颈动脉、大血管及外周血管疾病的影像诊断及介入治疗方面有较深造诣。共发表论文90余篇(国际级20余篇,国家级50余篇,省市级10余篇),参加各种国际学术会议发表演讲及学术交流、论文摘要数十余次/篇。参与学术著作编写9部。

作为国内最先进行先心病介入治疗器械研发与临床应用推广学者之一,曾先后主办及参加先心病介入治疗技术普及推广学习班与研讨班数十余次,到全国各地以及印度、越南等国以及与欧美国家顶级专家进行学术交流、讲座及手术演示并帮助其开展心血管病诊疗新技术新项目达上百余次。
1991年获中国循环杂志论文有奖征文三等奖,92年获全国心胸影像学术会议论文比赛二等奖。
1994年至2013年申报国家发明与实用新型专利9项并被载入《国家级科技成果研制功臣名录》及《中华优秀专利精选》;1994年“PDA介入治疗的临床应用与推广”获院成就二等奖;

1996年在法国研修期间,因突出表现受到“凡尔赛新闻周报”记者专访及报道。2000年1月20日成功实施了国际上首例“双球囊法主动脉瓣瓣上狭窄”(多家报纸及电视台作了报道)并作为特邀嘉宾出席并在巴黎召开的“第二届介入性心脏病法语区国际学术会议”上进行交流。
1995、1998、2003及2009年先后四次承担卫生部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的课题负责人,其中包括先心病封堵器的研发与动物实验研究以及人工心脏的研发与右心辅助治疗方面的实验研究。先后申请并获国家发明与实用新型专利9项,其中先心病封堵器等多项专利产品自主研发取得成功,并在进行临床试验及全国普及推广。
2007年为中华红十字会爱心工程即胡大一爱心工程捐献先心病封堵器治疗器械受到卫计委及中国红十字会领导接见。2014年,通过3D打印技术指导采用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治疗下腔型房间隔缺损获得成功,在国际上帅先打破了下腔型房缺无法行介入治疗的禁忌症并在部分省市得到推广应用,为此类患者免受开刀之苦带来福音。曾先后参与“难处理性心外异常分流介入治疗的技术创新与推广应用”等多项临床与课题研究工作并获省部级与国家级医学奖3项,多次参与国家“十二五、十三五规划” 及“国家十三五战略研究规划重点任务”有关“先心病、心血管病介入治疗解决方案”及“3D打印技术在心血管病中的应用与战略规划“的起草与编写工作。在法国研修期间,因突出表现曾接受“凡尔赛新闻周报”记者专访并报道。
目前担任欧美同学会法比分会副会长及海归医师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主要着力将留学归国医生的优质资源向基层倾斜并带动开展国产药械的临床应用与质量提高,以及搭建全国性医患交流互联网平台、促进海归医疗人才下乡及乡村振兴与美丽中国健康中国的建设发展工作。

社会任职

欧美同学会法比分会副会长,欧美同学会医师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
中国科协司法鉴定中心临床鉴定专家,中华中医药学会介入心脏病学专家委员会常委,北京亚健康协会常务理事,中华现代外科学杂志等数家国家级及省级杂志的编委和常务编委。
首届卫生部(卫健委)心血管病介入诊疗培训基地导师。
曾先后担任法国ParlyII心脏介入中心客座教授,武汉亚心首任导管室主任,北京现代先心病诊治中心首席专家,首届中印先心病及瓣膜病介入治疗国际研讨会执行主席。
北京工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北京大学心血管外科学系及305医院等十余家医院特聘教授与专家。

获奖荣誉

1991年,获中国循环杂志论文有奖征文三等奖,1992年,获全国心胸影像学术会议论文比赛二等奖。
2003年,分别入选《中国当代留学回国学人大典》及《中华优秀人物大典》。
2011年,《双PDA封堵器治疗冠状动脉瘘合并巨大冠状动脉瘤成功(附2例报告)》获中华现代外科学杂志优秀论文奖。
2012年,获欧美同学会留法分会突出贡献奖
2013年,难处理性心外异常分流介入治疗模式的建立与应用。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主要成员之一)。
2013年,介入治疗难治性心外异常分流疾病技术创新与临床应用。(华夏医学科技一等奖,主要参与)
2014年,难处理性心外异常分流介入治疗技术创新与推广应用。(中华医学会科技二等奖,主要参与)
2021年,获北京赣籍医疗健康委员会2020年度突出贡献奖,并获"赣籍公益医学专家”称号。

科研成果

1991年获中国循环杂志论文有奖征文三等奖,1992年获全国心胸影像学术会议论文比赛二等奖。
1994年至2013年申报国家发明与实用新型专利9项并被载入《国家级科技成果研制功臣名录》及《中华优秀专利精选》;
1994年“PDA介入治疗的临床应用与推广”获院成就二等奖;
1996年在法国研修期间,因突出表现受到“凡尔赛新闻周报”记者专访及报道。
2000年1月20日成功实施了国际上首例“双球囊法主动脉瓣瓣上狭窄”(多家报纸及电视台作了报道)并作为特邀嘉宾出席并在巴黎召开的“第二届介入性心脏病法语区国际学术会议”上进行交流。
1995、1998、2003及2009年先后四次承担卫生部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的课题负责人,其中包括先心病封堵器的研发与动物实验研究以及人工心脏的研发与右心辅助治疗方面的实验研究。先后申请并获国家发明与实用新型专利9项,其中先心病封堵器等多项专利产品自主研发取得成功,并在进行临床试验及全国普及推广。
2007年为中华红十字会爱心工程即胡大一爱心工程捐献先心病封堵器治疗器械受到卫计委及中国红十字会领导接见。
2014年,通过3D打印技术指导采用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治疗下腔型房间隔缺损获得成功,在国际上帅先打破了下腔型房缺无法行介入治疗的禁忌症并在部分省市得到推广应用,为此类患者免受开刀之苦带来福音。
“难处理性心外异常分流介入治疗的技术创新与推广应用”等多项临床与课题研究工作(主要参与者之一)获省部级与国家级医学奖3项。
有6项介入治疗技术为国际首例与首创,6篇论文为国际上最大组或首篇报道。
参与国家“十二五、十三五规划” 及“国家十三五战略研究规划重点任务”有关“先心病、心血管病介入治疗解决方案”及“3D打印技术在心血管病中的应用与战略规划“的起草与编写工作。
在法国研修期间,因突出表现曾接受“凡尔赛新闻周报”记者专访并报道。回國后曾多次受到人民日报(海外版)、眺望周刊、留学生杂志、科技日报、北京日报、中国法制报及中央电视台等的采访与报道。

进修经历

1992年2月-1992年8月

1992年2月至8月,医科院肿瘤医院进修MRI 1996年至1998年,法国ParlyII心血管病医院介入中心作访问学者与客座教授

工作经历

2018年10月-至今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结构性心血管病外科 主任医师

2000年12月-2018年9月

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放射科与介入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放射介入中心 主任医师

1996年5月-2000年12月

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放射与介入中心 副主任医师

1993年3月-1996年5月

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放射科 主治医师

1991年8月-2013年3月

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放射科与介入中心 住院医师

1988年9月-1991年7月

1988年考入中国医学科学院协和医科大学研究生院。 研究生

1985年7月-1988年8月

1985年毕业于江西医学院医疗系,同年留校一附院工作。 住院医师

教育经历

硕士

中国医学科学院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影像医学

本科

1980年8月~1985年7月,江西医学院 医疗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