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麟医生简介

医生信息来自医院官网公示信息或医生本人提供
平台受限于更新时效,可能出现信息更新不及时的情况
张麟

张麟

信息 纠错

主任医师 教授

医生主页

寄语

致读者 标题之所以是“致读者”主要目的是希望在疾病发生、发展的四个阶段,对读者提供有效的防治建议: 1.所谓上医治未病阶段:主要针对健康人群读者的基础预防,重点是生活方式的改变等,是在未发病时对多种危险因素,提倡健康饮食与戒烟,提倡有氧代谢运动如走路、跑步等,保持乐观向上的积极态度,学会慢生活或慢节奏的生活方式等,有利于增强体质和人体免疫力; 2.中医治已病阶段:主要针对已发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心律失常及各种心肌病患者采取药物或非药物措施以预防病情复发或加重。加强对原发疾病的防治随访力度,合理用药并注意个体化治疗,避免发生心脏结构和心功能的改变; 3.下医治大病阶段:对已经发生心脏结构和/或功能改变的原发病患者,加强临床监控和定期随访,针对不同原发病给与相应的个体化治疗方案,如冠心病患者需加强血压、血脂、血糖等的监控,心肌病患者避免感染等可能引发心功能下降的多种危险因素; 4.下下医治突发重症的抢救阶段:如高血压脑病、急性心肌梗死、严重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等,这个阶段抢救的唯一目的就是降低患者死亡率和致残率。 因此,我特别希望读者重视第一和第二阶段的预防措施,第三特别是第四阶段,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为此,我初步计划:每周六发一期关于“高血压与相关疾病”的科普性文章,并隔周提供一份我随访20年患者的病历分析。

寄语
致读者 标题之所以是“致读者”主要目的是希望在疾病发生、发展的四个阶段,对读者提供有效的防治建议: 1.所谓上医治未病阶段:主要针对健康人群读者的基础预防,重点是生活方式的改变等,是在未发病时对多种危险因素,提倡健康饮食与戒烟,提倡有氧代谢运动如走路、跑步等,保持乐观向上的积极态度,学会慢生活或慢节奏的生活方式等,有利于增强体质和人体免疫力; 2.中医治已病阶段:主要针对已发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心律失常及各种心肌病患者采取药物或非药物措施以预防病情复发或加重。加强对原发疾病的防治随访力度,合理用药并注意个体化治疗,避免发生心脏结构和心功能的改变; 3.下医治大病阶段:对已经发生心脏结构和/或功能改变的原发病患者,加强临床监控和定期随访,针对不同原发病给与相应的个体化治疗方案,如冠心病患者需加强血压、血脂、血糖等的监控,心肌病患者避免感染等可能引发心功能下降的多种危险因素; 4.下下医治突发重症的抢救阶段:如高血压脑病、急性心肌梗死、严重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等,这个阶段抢救的唯一目的就是降低患者死亡率和致残率。 因此,我特别希望读者重视第一和第二阶段的预防措施,第三特别是第四阶段,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为此,我初步计划:每周六发一期关于“高血压与相关疾病”的科普性文章,并隔周提供一份我随访20年患者的病历分析。

专业方向

心血管内科

专业擅长

心力衰竭的病因诊断和治疗,主要包括冠心病、高血压、心肌病或各种遗传及代谢性心脏病等引发的心脏功能进行性下降的患者

我的团队

陈汝明
陈汝明 医生助手

执业地点

  • 医生集团-江苏心血管内科

个人简介

张麟:医学博士。首都医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主任医师。先后兼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心脏中心副主任、大内科主任、内科教研室主任、老年科主任,目前担任苏州明基医院哈特瑞姆-心血管中心主任。
从事临床工作45年,积累了大量的临床经验。擅长应用基础实验方法验证并解决临床实际问题,重视多脏器多功能损伤和内科疑难病症的诊断和处理,特别是老年多发病、多系统疾病的综合治疗。
特点:能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包括个人及家庭经济等状况)制定合理的诊疗流程,对不同层面患者的需求给以相应的治疗方法,并对诊疗过的所有患者进行长期随访。在北京朝阳医院心脏中心工作期间,曾对756例患有冠心病、高血压、心肌病等心力衰竭患者进行长达20年的随访和治疗,10年死亡率较国外报道降低70%左右,打破了心力衰竭5年死亡率相当于癌症死亡率的魔咒。
目前:工作重点在苏州明基医院心血管中心。作为中心主任,全面负责医疗、教学、科研工作。秉承医者仁心的理念,严格要求科内医护人员给患者以最大限度的关心、爱心和暖心。借助哈特瑞姆医疗集团分布在北京、上海、杭州及苏州专家团队的技术优势,根据患者疾病所需,选择相对应的专家团队为患者提供优质的个体化诊疗流程。
张麟的希望:愿同苏州心血管界的各位同仁,共同努力为苏州及全国线上有所需的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技术和人文关怀!
座右铭:医者仁心,博施济众!
行医宗旨:让每一位患者,感到安心、放心、暖心。

社会任职

1. 卫生部“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指导委员会专家组成员;
2. 中国高血压联盟理事;
3. 中国心力衰竭学会常务委员;
4. 北京市高血压学会委员;
5. 江苏省心脏康复联盟常务委员。

获奖荣誉

1. 荣获省部级教育科技一等奖1项;
2. 省部级科技成果三等奖4项;
3. 国家发明专利两项;
4. 荣获吴阶平优秀教师奖及优秀博士生导师等教学相关荣誉6次;
5. 荣获北京市巾帼英雄称号。

科研成果

主要研究方向:
1.心力衰竭与相关疾病的基础与转化医学研究:重点在探讨心力衰竭与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心肌病和老年病的相关性以及病理机制。1995年以来先后从蛋白、离子和基因水平证实了免疫学机制参与心力衰竭与相关心血管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2008年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发现并证实“M2-乙酰胆碱能受体基因变异是我国家族性扩张型心肌病的致病基因之一”,同年论著在国际心血管疾病的顶级杂志(CIRCULATION RESEACH)发表,并获中国知识产权专利两项;
2.心力衰竭与相关疾病的临床研究:20年随访756例患者,观察到个体化治疗的重要性,证实多种治疗心衰的药物通过检测相应的自身抗体,能够提供每位患者个体的用药剂量及最佳维持剂量;2018年关于慢性心衰患者随访15年的论著“慢性心衰患者长期预后严重指数研究”发表在国际(LIFE SCIENCES)杂志,文章特别强调个体化治疗能明显提高慢性心衰患者5年的存活率,较国外报道提升70%,同时生活质量有明显改善,证实长期随访患者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3. 在对756例心力衰竭患者随访并治疗长达20年的研究中,发现心理疏通加精细的个体化非药物、药物及康复治疗,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前提下,10年死亡率较国外报道降低70%左右。
主要研究成果:
1. 先后承担国家科技部课题2项;
2. 承担国家人类基因组北方基因中心子课题2项;
3. 国家自然基金3项;
4.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3项;
5. 首都重大科研基金1项;
6. 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国内外医学杂志发表论著160余篇,其中SCI收录61篇;
7. 分别代表北京朝阳医院及苏州明基医院,多次在美国心脏病大会和欧洲心血管大会作主题发言;
8. 主编或副主编医学专著5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