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士豪:《儿童发热科学处理方式?》
太长不看版:发热不适用退热药,多喝水,不捂热,无需擦拭、冰冰贴与中成药,精神萎靡等及时就诊。
?如果白天出现发热,且因为发热伴有不适,可以服用布洛芬(例:美林)或对乙酰氨基酚(例:泰诺林)进行退热,尽可能口服,除非口服抵触,可选择肛塞,每日最多4次,每次至少间隔4到6小时,不可交替或联合使用,如果效果不好,可换至另一种,但不建议再换回来。
?目前指南的物理降温中,不推荐擦拭。出于疗效而言,因为水挥发快,擦拭无法降温,反倒是容易带来不适。物理降温仅推荐2条:
?增加摄入量,多喝比平常多的奶/水(只要愿意)。
?少穿一件,解开衣物来散热,但这点得保证在室内且室内温度让大人觉得舒适。
?出现发热时,不可捂汗。
和平时一样穿即可,孩子自觉寒冷可以适当包裹四肢,比成人多一件马夹是可以接受的,衣物穿着应以孩子舒适为目标。千万?不可棉被或羽绒服包裹捂热,反倒加热体温,导致电解质与水分丢失,甚至抽搐,有生命危险。
?另外,小儿冰冰贴不属于物理降温中的一种,如果这次已经购买的,贴上后没有明显不适瘙痒的,可以继续使用,如果明显不适,建议撕去不用。
?在低热时就服用退热药不能预防热性惊厥发作。哪怕孩子既往有热性惊厥史,也并非着急用退热药的理由,孩子使用退热药的指征应该是体温结合精神状态,而非一味以防止惊厥作为退热理由,总而言之,退热与否无法预防热性惊厥。
?针对现在某些中成药,声称可以低热时使用,我的观点是不建议这样操作的。
这里的中成药包括且不限制于:小儿柴g退热颗粒、小儿豉q退热颗粒、小儿咽b颗粒、蒲d蓝口服液、L芩口服液、连H清瘟胶囊、双H连口服液、四J抗B毒口服液等。
关于孩子能否吃中成药这个问题一直存在争议。中药是建立在对患者望闻问切及辩证的基础上使用的,而且目前许多的中成药并没有通过大样本的研究或循证医学的证据证实有效,亦无证据证实没有副作用。
孩子脏腑娇嫩,即使是经验丰富的中医医师亦会经过辨证后才开出方剂。但是目前很少能有人根据中医的辨证来使用中成药,况且更有甚者会同时使用好几种中成药,其中药物组分是否会重复,或者相互作用产生拮抗或增强的效应,均不得而知,安全性与疗效均不明朗。故我的个人观点:不建议使用中成药退低热。
?避免病情加重,最重要的还是做好日常护理:
?(?)孩子勤洗手,尽可能【流动水+七步洗手法】洗手,避免用手去接触面部(口、鼻、眼睛);
?在孩子不在自己房间的前提下,把门窗尽可能打开通风,以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尽可能不带孩子外出(预防接种例外),大人外出尽可能戴好口罩,回家后尽可能【流动水+七步洗手法】洗手,以减少交叉感染加重病情;
?尽可能避免接触二手烟与三手烟,大人尽可能不抽烟,无论是在或者不在孩子面前,无论电子烟还是传统香烟;
?如果有哥哥姐姐,尤其是感冒期间的哥哥姐姐,尽可能避免接触,避免亲吻,尤其是口对口亲吻,以保护双方不受交叉感染;
?每天评估病情一次:
?如果出现有【排尿时疼痛、血尿、尿液浑浊、恶臭(尿路感染)】或者【一侧或者两侧抓挠/捂住耳朵、耳朵流脓、异味、耳痛(急性中耳炎)】的话,可能需要使用抗生素
?如果出现退热后精神萎靡、呼吸急促、抽搐、呕吐、发热超过5天(24×5= 120h)等不适,建议就近医院就诊,就诊过程中,戴好口罩,做好防护措施,减少交叉感染。
?其中精神萎靡我们这样定义:针对大年龄段儿童,可以给他平时喜欢的动画片,如果不能被逗笑或者开心的看,通常可以认为是精神萎靡了,需要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