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超医生简介

医生信息来自医院官网公示信息或医生本人提供
平台受限于更新时效,可能出现信息更新不及时的情况
杨超

杨超

信息 纠错

主任医师 教授

医生主页

寄语

线下想找我(杨超大夫)看病、做手术如何预约? 1、线上问诊之后,需要到线下面诊/手术治疗的患者,团队助手会与您预约面诊/住院时间,到时直接来中山一院广西医院面诊/办理住院! 2、线上直接预约我的出差门诊:广州、南宁、玉林、贵港、钦州、北海、防城港、深圳。

寄语
线下想找我(杨超大夫)看病、做手术如何预约? 1、线上问诊之后,需要到线下面诊/手术治疗的患者,团队助手会与您预约面诊/住院时间,到时直接来中山一院广西医院面诊/办理住院! 2、线上直接预约我的出差门诊:广州、南宁、玉林、贵港、钦州、北海、防城港、深圳。

专业方向

神经外科 功能神经外科

专业擅长

依据“全国病友口碑”评选,荣膺“6届年度好大夫” 、胡润平安“中国好医生“、“羊城好医生“、“广东实力中青年医生”等荣誉称号
1、特色诊疗
1)三叉神经痛(全国“病友推荐医生”排名前3、华南区“病友推荐医生”长期位居第1、专病门诊负责人)
2)面肌痉挛(有效率95%以上、华南区“病友推荐医生”长期位居第1、专病门诊负责人);
3)脑积水(华南区“病友推荐医生”长期排名第1,专病门诊负责人,是国内开展“脑积水”诊治病例的重点医疗团队)
2、接诊范畴:
1)功能脑病: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舌咽神经痛、癫痫、帕金森、眼睑痉挛;
2)各种病因导致的脑积水,如:肿瘤、脑外伤、脑卒中、颅内良性囊肿、开颅术后、颅内感染等;
3)脑肿瘤,如:脑膜瘤、胶质瘤、听神经瘤、胆脂瘤等;
4)颅骨缺损整形修复、颅脑外伤后遗症、脑出血后遗症、海绵状血管瘤等。

我的团队

黄医生
黄医生 医生助手
陈云鹏
陈云鹏 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西医院 神经外科
梁曦
梁曦 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西医院 神经外科
贺龙双
贺龙双 主治医师
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神经外科
宁泽乾
宁泽乾 医师
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神经外科
陆小芳
陆小芳 护师
诊所 护理部
刘助理
刘助理 医生助手
詹助手
詹助手 医生助手

治疗经验

根据部分线下就诊患者的数据统计

  • 三叉神经痛 1854例
  • 面肌痉挛 1624例
  • 脑积水 415例
  • 脑膜瘤 378例
  • 脑肿瘤 312例
  • 蛛网膜囊肿 282例
  • 头痛 236例
  • 海绵状血管瘤 209例
  • 癫痫 157例
  • 脑出血 145例
  • 帕金森 139例
  • 头晕 109例
  • 垂体瘤 88例
  • 脑血管畸形 79例
  • 颅骨骨折 73例
  • 胶质瘤 70例
  • 舌咽神经痛 66例
  • 脑动脉瘤 61例
  • 小儿癫痫 38例
  • 抽动症 29例
  • 疼痛 28例
  • 蛛网膜下腔出血 22例
  • 偏头痛 20例
  • 松果体瘤 8例
  • 老年痴呆(阿尔茨海默病) 6例
  • 面神经炎 6例
  • 骨肿瘤 5例
  • 脑水肿 2例
  • 颅内静脉窦血栓 1例
  • 牛奶蛋白过敏 1例

执业地点

  •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
  •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西医院神经外科

个人简介

杨超,男,神经外科博士,主任医师,教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导师,中山一院广西医院(广西南宁)副院长兼神经外科学科带头人,中山八院(原深圳福田区医院)、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客座教授,依据“全国病友口碑”评选,荣膺“5届年度好大夫”、胡润平安“中国好医生“、“羊城好医生“、“广东实力中青年医生”等荣誉称号,曾在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医院执业,师从世界神经外科联合会主席Andrew Kaye教授,专注于神经外科功能性疾病、脑积水、脑肿瘤临床、科研、教学工作近30年,手术创面小、疗效好,安全性高,康复快,复发率低,多次受邀为香港、澳门知名人士、海外华侨主刀手术,已为60多位80岁以上患者成功完成开颅手术。
#特色诊疗:
1、三叉神经痛:
① 全国“病友推荐医生”排名前3、华南区“病友推荐医生”长期位居第1;
② 主刀中山大学第一例球囊压迫治疗三叉神经痛手术,带领成立的“三叉神经痛专病门诊”,是国内“三叉神经痛”重点诊疗专科,年成功手术例数长期位居国内前列;
2、面肌痉挛:
① 治疗有效率95%以上,带领成立的“面肌痉挛专病门诊”,是国内“面肌痉挛”重点特色诊疗专科,年成功手术例数长期位居国内前列;
② “病友推荐医生”长期位居华南区第1;
3、脑积水:
① 带领成立的“脑积水专病门诊”,是国内开展“脑积水”诊治病例的重点医疗团队,年收治病人量居于广东前列;
② “病友推荐医生”长期位居华南区第1;
4、特色技术:
① 中山大学第一例三叉神经经皮球囊压迫术(PBC);
② 第一例神经外科机器人手术;
③ 第一例术中唤醒语言区脑胶质瘤切除术完全保留病人运动和语言功能;
④ 第一例昏迷患者脊髓电刺激促醒手术(SCS);
⑤ 第一例难治性癫痫迷走神经电刺激术(VNS);
⑥ 第一例神经病理性疼痛脊髓电刺激术(SCS);
⑦ 国内第一例全麻下帕金森病脑深部电刺激术(DBS);

社会任职

中华医学会 委员
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青年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分会神经电理组委员
广东省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基层技术推广学组副组长
广东省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第四届功能与脊柱脊髓专业组副组长
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路神经疾病分会常务委员
广东省脑发育与脑病防治学会脑病精准诊疗与修复分会常委
中国侨联青年委员会常委
广东省归国华侨联合会常委
中山大学侨联主席
广东省青年联合会委员
广州新侨联谊会副会长

获奖荣誉

①2023年,广东实力中青年医生;
②2019-2023年,连续荣膺“5届年度好大夫”称号;
③2019年,“羊城好医生”称号;
④2018年,胡润平安“中国好医生”荣誉称号;
⑤2003年,“垂体肿癌临床与基础研究”项目荣获“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⑥2010年,“中国侨界(创新才)贡献奖”;
⑦2013年,“全国归侨侨眷先进个人”称号;
⑧2003年,“广东省抗击典三等功”;
⑨2003年,“广州市抗击典先进个人”。

科研成果

主持或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广西重点研发计划、广西医疗卫生适宜技术开发与推广应用项目、广东省科技计划 (重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广东省省部产学研专项7项,取得多项科研成果。 在国际著名SCI杂志及国内核心期刊发表科技论文2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发表SCI文章9篇,最高影响因子16.7分,总影响因子超过 30 分。参编及编写医学专著3本。

一、主要医学专著:
1、参编《脑水肿》,2008年人民卫生出版社;
2、参编《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基因治疗》,科学出版社,2005年;
3、编写《动物外科(英文版)》;
二、主持/参与的部分主要科研课题:
1.主持 ⼴西重点研发计划-机器⼈增强现实技术辅助微创治疗三叉神经痛 关键技术研究及应⽤⽰范 ;
2.主持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神经系统疾病专病队列研究⼦课题-癫痫临床队列研究;
3.主持 ⼴西医疗卫⽣适宜技术开发与推⼴应⽤项⽬-DSA引导下三叉神经 球囊压迫技术应⽤研究(;
4.⼴东省科技计划 (重⼤) 帕⾦森病早诊早治的新靶点和新⽅法;核心骨干
5.国家⾃然科学基⾦⾯上项⽬,抑癌基因PTEN上游5`UT R区uORFs的识别鉴定及在⼈脑胶质瘤中的功能研究;核心骨干;
6.国家⾃然科学基⾦⾯上项⽬,胶质瘤⼲细胞中MTDH 蛋⽩维持FoxM1⾼表达并激活FoxM1转录的分⼦机制研究,核心骨干;
7.主持 ⼴东省省部产学研专项资⾦,新型脑出⾎⽴体定 向穿刺仪的研发;
三、部分主要学术论文:
1.Nuclear membrane protein SUN2 promotes replication of flaviviruses thr ough modulating cytoskeleton reorganization mediated by NS1. Nature Co mmunications, 2024. 15(1): p.296. (影响因⼦:16.7, 通讯作者)(中文题目:核膜蛋白 SUN2 通过调节 NS1 介导的细胞骨架重组促进黄病毒的复制);
2.Correlation study between multiplanar reconstruction trigeminal nerve an gulation and trigeminal neuralgia. BMC Neurology,2022. 22(1): p. 384. (影响因⼦:2.9,通讯作者)(中文题目:多平面重建三叉神经与三叉神经痛的相关性研究);
3.Robot-assisted percutaneous balloon compression for trigeminal neuralgi a- preliminary experiences. BMC Neurology, 2023. 23(1): p. 163. (影响因⼦:2.6, 通讯作者)(中文题目:机器人辅助经皮球囊压迫三叉神经神经-初步经验);
4.Teflon Granuloma: A Common Cause of Recurrent Trigeminal Neuralgi a. World Neurosurgery, 2022.158: p.e612-e617. (影响因⼦:2.1, 通讯作者)(中文题目:Teflon肉芽肿:复发性三叉神经痛的常见原因);
5.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 for trigeminal neuralgia caused by persistent trigeminal artery associated with craniosynostosis: a case report. Journal of Medical Case Report. 2022, Jul 29;16(1):292 (通讯作者) 影响因子:1.0(中文题目:微血管减压治疗与颅缝早闭相关的持续性三叉神经血管引起的三叉神经痛:病例报告);
6.MEX3A contributes to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ion of glioma through r egulating cell proliferation and cell migration and targeting CCL2. Cell Dea th & Disease,2021.12(1): p.14.(影响因⼦:9.685, 第⼀作者)(中文题目:MEX3A 通过调节细胞增殖和细胞迁移以及靶向 CCL2 促进神经胶质瘤的发展和进展);
7.LRRC8A potentiates temozolomide sensitivity in glioma cells via activating mitochondria-dependent apoptotic pathway. Hum Cell. 2019 Jan;32(1):41-50. (第一作者) 影响因子:4.3 被引用次数:9(中文题目:LRRC8A 通过激活线粒体依赖性凋亡途径增强胶质瘤细胞中替莫唑胺的敏感性);
8.Nucleolar and spindle associated protein 1 promotes the aggressiveness of astrocytoma by activating the Hedgehog signaling pathway. J Exp Clin Cancer Res. 2017 Sep 12;36(1):127. (共一) 影响因子:11.3 被引用次数:40(中文题目:核仁和纺锤体相关蛋白1通过激活Hedgehog 信号通路促进星形细胞瘤的侵袭性);
9.EFFECT OF THREE-DIMENSIONAL (3D) SIMULATED MICROGRAVITY CULTURE ON MORPHOLOGY AND SECRETORY FUNCTION OF MURINE PITUITARY CELLS. POST?PY BIOLOGII KOM?RKI. 2020 NR 2(209–(第一作者)影响因子:0.1(中文题目:三维(3D)模拟微重力培养对小鼠垂体细胞形态及分泌功能的影响);
10.The Effect of Surgical Positioning on Pneumocephalus in Subthalamic Nucleus Deep Brain Stimulation Surgery for Parkinson Disease. Neuromodulation. 2022 Oct 19:S1094-7159(22)01264-8. (中文题目:手术定位对帕金森病丘脑底核深部脑刺激手术气颅的影响);
11.Voltage adjustment improves rigidity and tremor in Parkinson's disease patients receiving deep brain stimulation. Neural Regen Res. 2018 Feb;13(2):347-352.(中文题目:电压调节可改善接受深部脑刺激的帕金森病患者的僵硬和震颤);
12.Optimized Propofol Anesthesia Increases Power of Subthalamic Neuronal Activity in Patients with Parkinson‘s Disease Undergoing Deep Brain Stimulation. Neurol Ther. 2021 Dec;10(2):785-802.(优化的异丙酚麻醉可提高接受深部脑刺激的帕金森病患者的丘脑底核神经元活动能力)

进修经历

哈佛大学医学院教学医院Brigham & Women’s Hospital (BWH) 神经外科 访问学者

工作经历

2022年11月-至今

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西医院 党委委员,副院长,神经外科学科带头人

2015年7月-至今

中山大学 侨联主席

2001年7月-至今

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神经外科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导师

教育经历

博士

中山大学 神经外科学

硕士

中山医科大学 临床医学七年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