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医生完整介绍

擅长

消化系统肿瘤(结直肠癌、胃癌、食管癌、肝癌、胆囊癌和胰腺癌等)、乳腺癌、肺癌、泌尿道肿瘤及恶性胸腹水的精准诊疗;恶性肿瘤细胞治疗及微波/射频消融治疗。

简介

马俐君教授、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1986年本科毕业于白求恩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获学士学位,1990年在职学习中医毕业于长春中医药大学,2000年硕士毕业于白求恩医科大学获硕士学位、为白求恩医科大学和北京军事医学科学院联合培养硕士,2004年博士毕业于第二军医大学获博士学位。本科毕业后,先后工作在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吉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后被引进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上海市同仁医院),作为科主任成功组建上海市同仁医院肿瘤内科。工作在肿瘤内科临床第一线近40年,一直从事恶性肿瘤的综合诊疗工作,对恶性肿瘤的化疗、内分泌治疗、分子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细胞治疗及射频/微波消融等微创治疗有深入的研究,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先后开展了多项临床新技术、新疗法:1988年成功应用中药“参苓白术散”治疗肿瘤化疗后腹泻,2000年成功将体外诱导的树突状细胞(DC)应用于临床,2003年建立了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大规模培养体系,与导师一道完成上海市首例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造血干细胞共移植,2004年开展了国内领先的新技术—超声空化效应毁损肿瘤血管及射频消融术治疗实体瘤,2010年开展了动脉灌注化疗联合射频热凝治疗晚期实体瘤新疗法。主持和参加多项“药物临床试验”及“全国肿瘤治疗方案多中心研究”工作,2021年牵头TIL细胞治疗晚期肿瘤及新药优替德隆持续静脉滴注72小时治疗晚期肿瘤的IIT研究,获得了满意疗效,不仅为临床应用开辟了新思路,也为后续临床研究奠定了基础。作为主要参加者,完成胃肠道支架的临床应用研究,其研究成果获上海医学科技奖三等奖。作为负责人和主要参加者,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课题、“863”子课题、上海交通大学医工交叉研究重点课题、上海市科委面上课题等科研课题16项,发表国内外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SCI论文 20余篇,参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第三版《人体生理学》专著1部、肺癌脑转移等专家共识3部。

社会任职

中国医药卫生文化协会医工融合分会副会长
中国医药卫生文化协会医工融合分会细胞治疗技术与设备学组组长
中国抗癌协会纳米肿瘤学专业委员会常委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疑难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委
中国医师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盆腔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肿瘤转移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康复会学术指导委员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第一届超声治疗专委会常委
中国中药协会肿瘤药物研究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日医学科技交流协会热疗专业委员会委员
上海市医院协会日间手术管理专委会日间化疗学组委员
上海市医师协会肿瘤科医师分会委员
上海市医学会肿瘤内科专科分会委员
上海市抗癌协会胃肠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
上海市抗癌协会肿瘤微创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
上海市抗癌协会脑转移瘤专业委员会委员
上海市抗癌协会多原发和不明原发肿瘤转移委员会委员
上海市抗癌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常委
上海市抗癌协会肿瘤精准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
上海市抗癌协会肿瘤免疫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
泛长三角胸部肿瘤联盟专业委员会委员

获奖荣誉

获吉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上海医学科技三等奖1项

科研成果

上海市科学技术成果2项
申请技术专利2项

工作经历

2010年1月-至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肿瘤科科主任/科主任顾问/主任医师
2004年7月-2009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肿瘤科副主任医师
2000年7月-2004年6月白求恩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现吉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肿瘤科主治医师
1986年7月-1997年7月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肿瘤科主治医师-住院医师

教育经历

博士第二军医大学内科学血液学专业
硕士白求恩医科大学内科学肿瘤学专业
本科长春中医药大学(原长春中医学院)中医学
本科白求恩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
*医生信息来自医院官网公示信息或医生本人提供,平台受限于更新时效,可能出现信息更新不及时的情况 信息纠错
收起收起
已开通服务

马俐君的出诊时间

查看完整出诊信息
  • 上海市同仁医院 肿瘤科
  • 01/27 周一 上午

    专家门诊

  • 01/29 周三 上午

    专家门诊

  • 02/03 周一 上午

    专家门诊

  • 02/05 周三 上午

    专家门诊

该科室暂无出诊信息

马俐君的诊后评价 5

查看全部评价

马俐君的问诊记录 人次

查看全部问诊
以下是为您精选的问诊内容,供您参考
加载中...
文章二维码 关闭按钮
请扫二维码,在手机端查看文章 加载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