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巍医生简介

医生信息来自医院官网公示信息或医生本人提供
平台受限于更新时效,可能出现信息更新不及时的情况
刘巍

刘巍

信息 纠错

主任医师 教授

医生主页

寄语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姑息治疗中心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姑息治疗中心成立于2015年4月,为国内首个三甲肿瘤专科医院设立的专业姑息治疗中心。 1、姑息治疗中心诊疗范围 姑息治疗中心以为各阶段的癌症患者提供缓解症状、减轻痛苦,改善生活质量为宗旨,主要针对手术或放化疗后伴有不适症状(切口或造瘘口处理,疼痛,乏力,恶心,呕吐,白细胞减低,骨髓抑制等干预和治疗),需要给予扶正,支持治疗的患者,此外,无根治术及放化疗指征,或不能耐受放化疗不良反应的患者,以及在肿瘤一经发现即被告知晚期(广泛转移)的情况下,选择以减轻或消除不适为治疗目的的患者提供对症、支持(营养,精神)治疗,同时针对患者及家属进行自始至终的关爱和服务。通过多学科会诊,针对个体患者设计“私人定制”的诊疗全程管理治疗计划。此外为终末期癌症患者提供临终关怀治疗和尊严辞世的服务也是本中心的管理范畴。本中心还开展为医院培训社工、志愿者等项目,与相关社会基金会、康复会、肿瘤患者团体等加强合作,为患者的院外治疗、生活提供支持,开设个体化病房,家庭病房,切实帮助患者,未来我们将要开展慈善工程等造福患者。 2、中心主要开展工作 姑息治疗强调关注生命质量,强调重视癌症的全程管理和控制。 干预治疗手段多元化,工作主要涉及:防癌体检筛查、晚期肿瘤姑息化疗、、免疫治疗、生物靶向治疗、中医中药治疗、晚期肿瘤综合治疗、关注症状的控制和安慰、癌症生存者的管理和教育疼痛管理,营养支持治疗,多学科(MDT)团队会诊制度,科室特色诊疗包括:舒缓治疗,康复功能理疗,生前追思会、人生回忆录,心灵工作坊,音乐治疗、艺术治疗,患者读书会,主题电影沙龙等。 3、服务理念 秉承北京肿瘤医院服务宗旨,以人为本,建立和谐医院。 全人---满足患者躯体、心理社会及精神的需要。 全家---关于家属全程支持及居丧服务。 全程---给予患者及家属、癌症生存者全程的医疗服务。 全队---拥有一支多功能、多学科的团队提供服务。 全社区---整合全部社会资源,为患者在家庭或者社区中提供全面照顾)的全方位医疗关怀和服务。

寄语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姑息治疗中心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姑息治疗中心成立于2015年4月,为国内首个三甲肿瘤专科医院设立的专业姑息治疗中心。 1、姑息治疗中心诊疗范围 姑息治疗中心以为各阶段的癌症患者提供缓解症状、减轻痛苦,改善生活质量为宗旨,主要针对手术或放化疗后伴有不适症状(切口或造瘘口处理,疼痛,乏力,恶心,呕吐,白细胞减低,骨髓抑制等干预和治疗),需要给予扶正,支持治疗的患者,此外,无根治术及放化疗指征,或不能耐受放化疗不良反应的患者,以及在肿瘤一经发现即被告知晚期(广泛转移)的情况下,选择以减轻或消除不适为治疗目的的患者提供对症、支持(营养,精神)治疗,同时针对患者及家属进行自始至终的关爱和服务。通过多学科会诊,针对个体患者设计“私人定制”的诊疗全程管理治疗计划。此外为终末期癌症患者提供临终关怀治疗和尊严辞世的服务也是本中心的管理范畴。本中心还开展为医院培训社工、志愿者等项目,与相关社会基金会、康复会、肿瘤患者团体等加强合作,为患者的院外治疗、生活提供支持,开设个体化病房,家庭病房,切实帮助患者,未来我们将要开展慈善工程等造福患者。 2、中心主要开展工作 姑息治疗强调关注生命质量,强调重视癌症的全程管理和控制。 干预治疗手段多元化,工作主要涉及:防癌体检筛查、晚期肿瘤姑息化疗、、免疫治疗、生物靶向治疗、中医中药治疗、晚期肿瘤综合治疗、关注症状的控制和安慰、癌症生存者的管理和教育疼痛管理,营养支持治疗,多学科(MDT)团队会诊制度,科室特色诊疗包括:舒缓治疗,康复功能理疗,生前追思会、人生回忆录,心灵工作坊,音乐治疗、艺术治疗,患者读书会,主题电影沙龙等。 3、服务理念 秉承北京肿瘤医院服务宗旨,以人为本,建立和谐医院。 全人---满足患者躯体、心理社会及精神的需要。 全家---关于家属全程支持及居丧服务。 全程---给予患者及家属、癌症生存者全程的医疗服务。 全队---拥有一支多功能、多学科的团队提供服务。 全社区---整合全部社会资源,为患者在家庭或者社区中提供全面照顾)的全方位医疗关怀和服务。

专业方向

中西医结合科

专业擅长

帮助常见恶性肿瘤患者制定治疗决策,尤其关注头颈部肿瘤,恶性肿瘤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综合内科治疗,症状控制、支持治疗,患者及家属舒缓治疗

执业地点

  •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姑息治疗中心

个人简介

刘巍,肿瘤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中组部“万人计划”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北京市医管局“使命人才”计划负责人。

主要社会兼职: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常务理事;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肿瘤姑息治疗与人文关怀分会第一届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常务理事 副秘书长;

中国抗癌协会癌症康复与姑息治疗专业委员会常委;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临床化疗专业委员会常委;

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姑息治疗学(筹备)组副组长;

中国抗癌协会临床肿瘤学会(CSCO)理事;

癌症支持疗法多国协会 (MASCC)会员;

卫健委“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评审专家;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评审专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

同时兼任《Annals of Oncology》中文版(结直肠癌)、《Journal of Thoracic Oncology》(JTO)中文版、《中国肿瘤临床》、《中国肿瘤防治杂志》、等期刊编委或审稿专家。

作为中心及科室主任,三十多年来,一直从事肿瘤学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较强的科研能力,长期致力于常见恶性肿瘤内科诊治、规范化、个体化及综合治疗,支持/姑息治疗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绩。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省部级科研资助项目10余项,先后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SCI索引期刊及专业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共计200余篇,担任主编主译著作6部。作为主研人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4项。教学工作上,追求严谨的治学作风,共培养博士研究生21名,硕士研究生49名。重视传授肿瘤支持/姑息治疗及人文关怀理念,牵头举办多场肿瘤支持/姑息治疗研讨会及工作坊,倡导人文医学,为培养综合性专业人才以及推动多学科协作的肿瘤支持/姑息医学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近年来,探索并实施早期支持/姑息治疗模式,并帮助肿瘤患者减轻身、心、社、灵负担及提升生活质量,以期更好地为肿瘤患者提供医疗照护服务的理论依据;同时依托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头颈肿瘤MDT团队,对每位患者进行综合评价,并结合患者的经济状况、文化程度、患者和家属的意愿及治疗后可能对患者的社会状况、心理所造成的影响等,制定适合个体及家庭的治疗方案并做出有意义的探索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