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传武医生简介

医生信息来自医院官网公示信息或医生本人提供
平台受限于更新时效,可能出现信息更新不及时的情况
朱传武

朱传武

信息 纠错

主任医师 教授

医生主页

寄语

敬告各位病友: 苏州市第五人民医院在2017年12月底已经整体搬迁到苏州市广前路10号,老医院已经停止所有医疗业务。到新医院乘地铁2号线在徐图港站下,转801或807公交可以到达。 祝大家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寄语
敬告各位病友: 苏州市第五人民医院在2017年12月底已经整体搬迁到苏州市广前路10号,老医院已经停止所有医疗业务。到新医院乘地铁2号线在徐图港站下,转801或807公交可以到达。 祝大家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专业方向

肝病科

专业擅长

各种病毒性肝炎、乙肝病毒传播母婴阻断、药物性肝损伤、自身免疫性肝病、遗传性肝病、脂肪肝、酒精肝、肝硬化及肝癌等诊断与治疗

执业地点

  • 苏州市传染病医院肝病科

个人简介

朱传武,医学博士,二级主任医师,教授,硕士、博士研究生导师。苏州市第五人民医院副院长,苏州市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中心主任,江苏省肝病临床重点专科、苏州市传染病重点学科、苏州市肝炎重点专科学术带头人。先后被选为苏州市优秀科技拔尖人才,江苏省"333新世纪科学技术带头人培养工程"培养对象,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姑苏卫生领军人才。
担任Journal of Public Health and Epidemiology、World Journal of Virology、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neral medicine、Journal of viral hepatitis、European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世界华人消化杂志、临床肝胆病杂志、抗感染药学等期刊编委或审稿专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十一五”和“十二五”国家重大项目子课题2项、省部级科研项目5项、市级科研项目10余项,获得近20项省、市级科技奖励,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30余篇,其中SCI论文40篇。
先后获得苏州市卫生系统改革开放30年30人,苏州市优秀党员、苏州市劳动模范、江苏省先进工作者,江苏省“百名医德之星”,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

社会任职

中华医学会 委员
担任中国医师协会整合医学分会整合感染病防控与管理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脂肪性肝病治疗协作组委员,北京亚太肝病诊疗技术联盟江苏省联盟副理事长,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产科感染学组委员,江苏省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肝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江苏省医师协会感染科医师分会副会长,江苏省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委员,江苏省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感染病与免疫学组副组长,苏州市中西医结合学会肝病学分会主任委员,苏州市医学会肝病学分会、感染病学分会名誉主任委员。

获奖荣誉

先后获得苏州市卫生系统改革开放30年30人,苏州市优秀党员、苏州市劳动模范、江苏省先进工作者,江苏省“百名医德之星”,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

科研成果

1.苏州市预防医学科技三等奖,2021年,IFN-α抗病毒治疗联合免疫卡控点检测在乙型病毒性肝炎诊疗中的应用;
2.苏州市新技术引进二等奖,2018 年,应用酵母菌重组和HIV克隆系统对苏州市HIV-1感染者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敏感性和耐药性的表型和基因型研究;
3.苏州市新技术引进一等奖,2017年,B7-H 家族在感染性疾病诊疗中的应用;
4.苏州市科技进步三等奖,2016 年,端粒酶活性定量检测对肝衰竭预后的评估价值;
5.江苏省新技术引进二等奖,2015 年,端粒酶活性定量检测技术在肝衰竭预后评估中的应用;
6.苏州市新技术引进二等奖,2015年,外周血淋巴细胞PD-1/PD-L1检测在感染性疾病诊疗中的应用;
7.苏州市新技术引进一等奖,2014 年,端粒酶活性定量检测技术在肝病治疗中的应用;
8.苏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006 年,慢性乙型肝炎外周血树突状细胞的功能与干扰素疗效的研究;
9.江苏省新技术引进一等奖,2005 年,CEQ8000 DNA 测序技术在肝脏病中的应用;
10.江苏省新技术引进二等奖,2005 年,树突状细胞功能检测在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中的应用;
11.苏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004 年,乙肝病毒前C 区基因变异的研究。

进修经历

2006年6月-2007年5月

凯斯西储大学医学院(美国), 感染病学系

辅导医生:访问学者

教育经历

博士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传染病学

硕士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传染病学

本科

安徽医科大学 临床专业